第一節草地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炭疽病(AnthracnoseDiseases)
炭疽病是一種世界性的病害,發生在大多數草坪上。它是一種常見的葉部病害,主要由真菌無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引起。特別是對草地早熟禾及匍匐翦股穎危害特別嚴重。
(一)症狀
炭疽病受氣候條件影響很大。在寒冷而濕潤的條件下,引起植株莖基部腐爛,病害發生初期感病部位病斑呈水漬狀,到了發病後期病斑變成黑色,當受害嚴重時,可引起植株的死亡。在氣候溫暖的條件下,尤其是土壤比較幹燥、草坪鬱蔽、空氣濕度大時,葉片非常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病斑初期呈黃色,後變成淺棕色,最後變成棕色。該病引起草坪呈現不規則形的病斑,病斑大小可幾厘米至幾十厘米不等。炭疽病最典型的症狀是在感病的枝條和莖上常常覆蓋一層黑色的菌絲體,在死亡的葉片和莖上有許多小而黑的子實體,破壞植物的葉和莖的表皮,植物內部組織暴露在外,這一點是鑒定炭疽病最重要的特征。
(二)病原菌
病原菌為禾炭疽刺孢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分生孢子盤深褐色或黑色,長條形。從分生孢子盤內長出100μm長的剛毛,剛毛細長有隔膜,黑色,呈針狀,剛毛是鑒定禾炭疽刺盤孢菌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分生孢子單細胞,呈月牙形,大小為4~25μm。有性世代為小叢殼(Glomerellateleomorph),在自然界很少發生。
(三)發生規律
禾炭疽刺盤孢菌以菌絲體的形式在草坪植株根莖內及殘體上越冬。當第二年環境條件適宜時,大氣濕度高,葉片潮濕,真菌的菌絲體就可以從草坪的葉、莖或根侵入植株體內,在受害的植株體內產生分生孢子盤。成熟後的分生孢子可隨風、氣流傳播到健康的植株上,危害健康草坪。該病幾乎在一年內的大部分時間發生,但危害最為嚴重的時期是在冷溫氣候帶的夏季。
(四)防治措施
炭疽病在溫暖濕潤的條件下發病比較嚴重,特別是在高爾夫球場的草地早熟禾品種上顯得最為突出。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草坪管理措施。
草坪的合理排灌,保持疏鬆的土壤,嚴防土壤過於堅實。合理施肥,一般應施一定量的磷肥和鉀肥,有利於草坪的抗病性。在幹旱或高溫的條件下應避免施入過量的氮肥。
抗病品種的選育,目前加拿大已從草地早熟禾品種中選育了抗炭疽病的品種,並在生產上進行了大麵積推廣,獲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炭疽病已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有幾種防治炭疽病的殺菌劑已正式投入使用。
二、銅斑病(CopperSpotDiseases)
銅斑病在草坪病害中不是最主要的病害,但是,銅斑病一旦發生,草坪受害就會非常嚴重。該病曾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發生,它容易發生在有翦股穎生長的草坪上。特別是靠近沿海地區,此病發病率很高,危害很嚴重,是要特別加以重視的病害。
(一)症狀
感病部位出現粗糙的環狀病斑,病斑分散於葉片上,病斑直徑為2~7cm,病斑呈粉紅色和銅色,到了發病後期,病斑將覆蓋整個葉片。在潮濕的條件下,病斑上的小孢子群呈現鮮豔的顏色,形成膠質覆蓋在感病的草坪葉片上。銅斑病最直接的鑒定方法是用一塊白色的布摩擦感病部位時,白色的布上呈現銅色。
(二)病原菌
病原菌為高粱膠尾孢(GloeocercosporasorghiD.Bain)。分生孢子座從植物葉片表皮氣孔中伸出,分生孢子座大小為(1.4~3.2)μm×(20~195)μm(平均為2.4μm×80μm),分生孢子座上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絲狀,多細胞。菌核呈黑色,直徑隻有0.1~0.2mm,產生在受害的葉片枯斑上。
(三)發生規律
這種病菌以菌核形式存活於感病植株的根莖中,當氣候條件有利於病菌生長時,菌核開始萌發,形成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座上產生的分生孢子萌發形成菌絲狀,侵染健康的植株。分生孢子可通過水、人類、動物或機具進行傳播。
(四)防治措施
銅斑病主要發生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土壤含氮量過多,土壤酸度過大都可加重該病的發生。防治的主要辦法是控製施入過量的氮肥,可使用石灰來中和土壤的酸度以達到減輕銅斑病的發生。在發病比較嚴重的地塊上應使用殺菌藥劑進行防治。
三、幣斑病(DollarSpotDiseases)
幣斑病是最常見的病害,也是一種世界性的病害,發生在許多草坪草上,特別是翦股穎、狗牙根和結縷草更容易感染此病。
(一)症狀
在受害的高爾夫球場的果嶺上,發病初期病斑小,呈環狀,呈凹陷形。
病斑直徑小於6cm。到了發病後期,草坪受害越來越嚴重時,這些小的病斑逐漸彙合到一起,形成大而無規則的病斑。受害草坪與未受害草坪界限非常分明。
感病個體植株葉片出現褪綠斑。病斑呈水漏形的侵蝕斑,最典型的症狀是病斑的邊緣呈棕黃色至紅棕色,病斑逐漸擴大,覆蓋整個葉片。幣斑病容易與紅絲病、銅斑病和棕斑病的症狀相混淆,應特別注意相互間的區別。
(二)病原菌
病原菌為禾草幣斑病菌(S.clerotiniahomoeocarpaF.T.Bennett)。在實驗室培養條件下,該菌產生絨毛狀的白色菌絲體,後變成氈狀。在不同的生長時期菌絲體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形狀,有橄欖色、灰色、黃色或棕色。不產生菌核。培養2~4周後,在瓊脂培養基上產生黑色盤狀的子座。
在自然條件下,感病葉片上偶然能產生盤狀的子座結構。特別是在生長季節,環境條件比較潮濕,高羊茅草種容易發病。
(三)發生規律
幣斑病菌以菌絲體在植株體內越冬,或以子座在枯枝落葉上渡過逆境。該病可通過機具、人類活動、動物、水或風進行傳播。氣生菌絲體在比較潮濕的空氣中能侵入植物葉片內引起病害。幣斑病主要發生在晚春和初夏,氣候溫暖和潮濕、溫度在15℃~30℃的時候是此病的高發期。
(四)防治措施
肥料的合理使用。在幣斑病的發病區應施入一定量的氮肥,該病對氮肥比較敏感,土壤含氮量低容易感染此病。土壤pH值和磷肥對幣斑病影響不大。
合理地進行草坪排灌,草坪過於潮濕有利於此病的發生。在草坪建植前,應選育抗病草種,以防治該病的發生。
化學藥劑使用。目前有許多種農藥對幣斑病有防治作用,合理地使用一種或兩種以上的農藥,能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鐮刀菌枯萎病(FusariumBlightDiseases)
鐮刀菌枯萎病是一種比較重要的草坪病害。對翦股穎、草地早熟禾、紫羊茅及狗牙根危害較大。它主要引起葉斑、葉枯和根莖的腐爛,此病是全株性的病害。
(一)症狀
在幹熱的氣候條件下,受害草株地上部分出現小塊的病斑,病斑呈環狀或蛙眼狀,直徑2~30cm,病斑由淺綠色變成棕褐色,然後又變成稻草色,病害發展到後期,引起草株地上部分的死亡,地下根莖引起腐爛。當溫度和濕度較高時,白色和粉紅色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能很容易從草坪植株的根莖侵入,引起根莖的腐爛,導致地上部分的枯萎。
(二)病原菌
引起鐮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有粉紅鐮孢黴(Fusariumroseum)和三隔鐮孢黴(Fusariumtricinctum)。粉紅鐮孢黴分生孢子叢淡紅色,蠟質,分生孢子鐮刀形或梭形,2~5個隔膜,分生孢子(17~60)μm×(3~5.5)μm。三隔鐮孢黴分生孢子呈鐮刀狀,多於3個隔膜,也有4~5個隔膜的,分生孢子(33~47)μm×(3.4~3.7)μm,可產生大量的孢子堆和分生孢子團。
(三)發生規律
主要以菌絲體形式在植株體內及根莖內渡過逆境,或者以厚垣孢子在土壤或在殘體內越冬。當氣候條件適宜時,菌絲體迅速生長,厚垣孢子萌發,侵入健康植株體內。菌絲體能從地上部分的任何部位侵入,如果環境條件不利時,可以形成厚垣孢子,以渡過不良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