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筋。
麵筋為糧豆類加工性烹飪原料:,是小麥粉中所特有的一種膠狀體混合蛋白質。麵筋為我國所創,據明代黃正一的《事物紺珠》(1592年)記載,麵筋係南北朝時創製;宋代寇宗撰寫的《本草衍義》始有記載,至元代已開始大量生產麵筋。在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中詳細介紹了洗麵筋的方法。
營養分析。
麵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還含有鈣、磷、鉀等多種礦物質,有和中、解熱、益氣、養血、止煩渴等功效,對體虛勞倦、內熱煩渴等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食療功效。
麵筋不但容易消化吸收,還有助於減少人體對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肥胖者、血脂高者、膽固醇高者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常食,既可保證蛋白質的供給,又限製了熱量的攝入。麵筋中的烤麩具有孔隙多、營養豐富、熱量少等特點,少食即可產生飽腹感,是肥胖者減肥瘦身的理想食品。麵筋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植物固醇,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比較好的清潔腸胃的功效,並且可以降低膽固醇,因此血脂高者可以多吃麵筋製品。麵筋營養豐富,不僅含有蛋白質、糖類,還可以為人體提供多種礦物質,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對處於成長期的青少年骨骼生長有好處。
黃金搭檔。
麵筋+豆腐+豬肉=營養均衡,蛋白質利用率高。
三者搭配製作成菜,不僅可以提高麵筋中蛋白質的利用率,而且成菜口味更加鮮美。
麵筋+蟹黃=清熱解毒,滋補強身。
麵筋與蟹黃搭配製作成菜,有清熱解毒、補骨填髓、舒經活血等功效,對瘀血、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麵筋+豌豆=清熱、去火、明目。
麵筋與豌豆燒煮成菜,不僅可以起到清熱、去火的作用,還有很好的明目效果。
安全選購。
麵筋的品種不同,其選購的竅門也不相同,優質的油麵筋要求色澤金黃,多呈圓球形,大小均勻,富有彈性,不黏手,無雜質。好的烤麩要求顏色呈米黃色,捏上去手感鬆軟,不滴水,無僵塊。
放心貯存。
幹品烤麩製品或袋裝油麵筋,直接放在陰涼、通風處即可,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也不要放在高溫、潮濕的地方。新鮮的油麵筋或泡發好的烤麩,一般不宜長期保存,最好現買現吃,如果需要短時間保存,可將油麵筋或烤麩放在保鮮袋內,放入冰箱冷藏室內,一般可以保鮮2天左右。
麵筋的分類。
按加工方法的不同,麵筋主要有水麵筋、油麵筋、烤麩、素腸、貼爐麵筋、臭麵筋等。水麵筋是將生麵筋團成麵團,放入沸水鍋內汆熟製成,顏色灰白,有光澤,具彈性;油麵筋是將生麵筋撕成小塊,放入油鍋內炸呈金黃色,並呈圓球狀,特點為中空、易碎,在我國北方常見;烤麩是將生麵筋經保溫發酵,再上屜用高溫蒸製而成,色橙黃,鬆軟而富有彈性,有很多氣孔,如海綿狀,在我國南方常見。
烹調應用。
麵筋又稱“百搭菜”,是素饌的重要原料:之一。它既可作為菜肴主料,又可與多種葷素原料:組配,適合采用多種烹調方法,如拌、燒、燉、煮、炒、炸、燴、蒸等。另外麵筋自身無顯味,故可吸收其他原料:的味道,因此口感和風味都比較有特色。
烹調提示。
幹品烤麩在製作菜肴前需要漲發至軟,除了直接用清水浸泡外,也可將烤麩放在大碗裏,加入少許蔥段、薑片、紹酒、清湯等,然後入屜蒸製,再進行烹製,可保持烤麩軟嫩、清香的特色。製作麵筋菜肴都需要將麵筋放入沸水鍋內焯燙一下,撈出用冷水過涼,瀝淨水分,再製作成菜,可有效地去除麵筋的油腥味道。將麵筋切成小塊,放入鍋內,加入豬肉末、調味料燒燴入味食用,有補中益氣、滋養髒腑的效果,適用於體弱消瘦、營養不良、納差食少、肢軟乏力等症。
實用偏方。
將水麵筋切成小片,加入青紅椒爆炒成菜,調味後食用,不僅有利於對維生素的吸收,而且有清熱、去火、明目的功效。將切成小丁的烤麩、牛肉和番茄放入鍋內,加入清湯和調味料燒煮成菜食用,不僅營養均衡,還有健膚美容的作用。將水麵筋切成小片,加入香菇、筍片等燒製成菜,可健脾益氣、恢複體力。將油麵筋撕成小塊,加入蝦子、清湯和調味料燒燴成菜食用,有補腎壯陽、下乳通經的效果,適用於腎虛陽痿、遺精、遺尿或精液稀少,產後氣血不足、乳汁缺乏等症。
友情鏈接。
麵筋的加工方法:將小麥粉放在盆內,加適量清水調製成水麵團,放置約20分鍾,再放入30℃~35℃的溫水中揉洗(如在水中加少許鹽,可加速蛋白質凝結),使麵團中的澱粉、麩皮等成分分離出來,最後剩下的富有彈性的膠體物質即為生麵筋。一般每500克麵粉可洗出生麵筋125~175克。
炒素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