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你在,或不在(3 / 3)

什麼是愛情?

其實世界上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遇到過真正的愛情。雖然也哭過、笑過、歡悅過、痛苦過、甚至久久長長地回憶過,但那不是真正的愛情,那叫做“疑似愛情”。

倉央嘉措愛過很多人。或許那也隻是一段段的“疑似愛情”。

一個通讀佛經聰明過人的達賴喇嘛,一個踽踽奔走不勝重負的行者,一個身處政治宗教漩渦無力擺脫、而不得不在男女情愛中尋找世外桃源地的疲憊客——倉央嘉措,注定不會象凡夫俗子一樣,真正陷身於愛情的羈網之中。

世間萬物,無非是色色空空。情愛糾纏,無非變紅粉骷髏。是通過莊嚴靜美的佛教經義,還是經曆激烈纏綿的愛恨情仇?其實二者都是殊途同歸,它們同樣向天地眾生,展示了一切“成、住、壞、空”的規律。

成:有情業力生出微風,生出風輪、水輪、金輪,繼而是山河大地。好比最初相遇時,男女刹那的動心,初萌情意。

住:山河大地所屬的器世間,與眾生世間相處穩定、平和的時期。如同情侶,此時感情穩定,你疼我愛,隻以為一切時光,都在此時停駐,這樣的幸福,能夠到達永遠。

壞:火、水、風三災,破壞眾生世間,然後破壞到器世間。首先是地獄之有情命終,然後,是傍生、鬼趣、人、天眾依次毀滅。先是火災,將一切燒為灰燼,然後水災,將一切衝盡,最後風災,將其吹落。

如同情侶,最初小爭執,然後大吵鬧,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彼此折磨,隻到痛下決心,將往日所有的情意,付於狂風吹盡,四下裏再無痕跡。

空:世界毀滅,除色界第四禪天外,其餘世界俱進入了無盡的虛空之中。

如同情侶,分手後一切煙消雲散。隨著時光的推移,曾經的愛戀漸漸磨滅,到最後忘卻如何相知、如何相愛、如何疼痛,甚至忘卻對方的模樣和名字,一切重歸到未曾遇到他(她)之時的虛空。

倉央嘉措的一生,愛的痛苦喜悅別離,時時共存。從當上達賴喇嘛,到神秘失蹤,共計十年間,情感世界中的成、住、壞、空循環反複,如同欲色二界,不斷毀滅,又不斷重生,每次都仿佛經過了漫長的八十重劫。一劫為四十三億二千萬年,那八十重劫,該有多長?周而複始,又有多長?以十年時光,去承受這樣漫長的劫難——時光就是這樣虛妄,它起於某一彈指,某一念間。

在被押解入京的途中,在那個青海湖畔停留的夜晚,年輕的六世達賴喇嘛,撫憶往昔二十五年時光,麵向茫然不可知但絕非吉兆的未來,他想到了什麼?

清冷的月光,落入青海湖的波光裏。閃動的光芒,剌亮了他的眼睛。

看過一篇關於內蒙古阿那善旗廣宗寺的文章,寺中的老喇嘛說,倉央嘉措在逃亡的後半生裏,輾轉四方,甚至還到過峨嵋。他複雜的經曆和情感,內心的衝擊與煎熬,終於在某一刻達成了完美的交融,大徹大悟,從而得到了佛教的真義。

後人模仿倉央嘉措,或偽托他名所作的詩歌很多,算是紅塵對他的一種留戀,雖然對於他來說,也許已經並不在意。不得不說,那位女居士的詩寫得最好。她接受采訪時說,她寫這首詩並不是因為愛情,而是想表達上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

但,唯有如此,才恰恰契合了三百多年前,曾經的六世達賴那顆年輕的心。

疑似愛情,其實並不是愛情。世界上有很多種情感,每一種情感裏,都隱藏著珍貴的奧秘。隻是我們往往要藉著愛情的外殼將它表達出來,因為對於眾生來說,愛情才是最喜聞樂見最令他們容易接受的東西。

就讓我用這位女居士的詩來做個結尾吧,我甚至願意相信,三百多年前,倉央嘉措站在青海湖的寒波之畔,也許心底的獨語,正是這幾句詩呢:

你,見或不見。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不念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