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則 上善若水——道家的“上善若水”與企業家修煉(2 / 2)

通過研究中外企業的案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但凡成功的企業家,所具有的素質和處世方式都離不開水的七種品性,這七種品性總結起來就是:水對任何事物都表現出“仁愛性”,水具有川穀之於江河的“包容性”,水具有隨機應變的“創新性”,水具有寧靜致遠、不急功近利的“平常性”,水具有不虛張聲勢、矯揉造作的“率真性”,水具有善利萬物而不去爭名爭利的“淡泊性”,水具有能高能低的“謙卑性”。水的七種品性對於企業家來說,不管哪一種都是引導企業家自身修煉和企業成功的靈丹妙藥。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利維特在他的暢銷書《管理心理學》中,把溝通作為管理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來論述,溝通的中心思想就是讓人們要像水一樣具有包容性,而他整本書的中心論題也離不開水的七種品性。我們再看一看許多西方的管理名著,在論述管理的哲學思想時,其實都是在水的七種品性中展開的。

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道”的有形物質,企業家的修煉和企業發展就應該達到“水”之“道”。如果企業家具備了謙虛的美德,擁有了水的“仁愛性”,就會成功承擔起企業家應該承擔的責任,就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而建立起企業、員工與自然的和諧之道;擁有了“包容性”,企業家就會海納百川,接受別人的建議,用真誠的心靈為員工構建一個幸福的管理環境和氛圍;擁有了“創造性”,企業就會在變革中更強更大;擁有了“平常心”和“淡泊心”,企業家就會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就會擁有誠信和健康的人生,這樣的企業家必定會王者歸來、一生平安;擁有了“謙卑心”,企業家就能夠虛心學習,不斷完善自身。

中國企業家在學習國外的管理經驗時,一定不要忘記我們的修身立命之本。就在國外眾多學者和企業家學習中國管理哲學時,我們卻盲目否定自己的傳統文化,一味崇拜國外的管理方法,把他們奉若神明。其實在中國,我們古聖先賢的每一句經典話語就是一個管理哲學理念。治理一個國家遠比治理一個企業要難,中國人用傳統的管理哲學理念把中國治理了五千年,現在還在延續,所以中國企業家們隻需認真地向我們的古人去討教和學習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浩瀚的中國哲學中,“上善若水”是我們中國企業家必須遵循的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