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則 安貧樂道——孔顏之樂與企業幸福管理(2 / 2)

第三,員工的幸福管理,還要教育員工樹立正確的幸福理念,幸福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而不是靠別人給予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下什麼就收獲什麼,人生的成功與幸福從來都是光顧努力奮鬥和辛勤耕耘的人,人生在奔向幸福路上的奮鬥曆程本身就是幸福。幸福有時是一個結果,有時也是一個過程。不管是在曆史還是現實中,我們都會發現,任何收獲幸福第四,員工幸福管理,還要教育員工樹立知足常樂的人生理念。一個人要有幸福感,一定要知足常樂,我們每個人由於家庭、文化、社會環境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客觀上造成了一些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公平。如何看待這些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是否幸福的關鍵原因。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我們能改變的,我們積極地去改變;對不能改變的,我們應該順應它,在心態上必須有一顆知足的心。人生其實不是與別人比,而是要與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比。現實中我們習慣了橫向比,而且老與比我們成功的人比,這樣往往很容易陷入痛苦之中,我們每個人應該對比我們的過去,對比一些不如我們成功的人,這樣就會有幸福感。知足並不是讓我們的員工不要有上進心,這是兩個概念,幸福管理就是既要讓員工積極努力去創造幸福,又要讓他們知足常樂,這樣員工的幸福指數才會提高。

第五,員工幸福管理,還要教育員工樹立質樸自然就是幸福的理念。孔子一生都想做一些平天下的大事,但一生都不太如願,過著漂泊動蕩的生活,但從他的談話中,除了有一些報國無門的無奈外,並沒有不幸福的感覺。原因就在於他並不刻意追求外在環境的條件,而在簡樸自然中尋求生命的質感。他不被虛榮所累,簡單的生活同樣能夠承載厚重的情懷,在簞食瓢飲中依然享受著清貧的快樂。我們現代人之所以離幸福越來越遠,是因為有一個錯誤的價值觀,認為“幸福是繁榮,幸福是別人的崇拜,幸福是自我的高人一等”。因為有這個錯誤理念,人們在不斷的追逐中卻難以滿足這種虛榮心,老覺得滿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所以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幸福感蕩然無存。所以,引導員工正確認識自己,放棄一味追求外在身份的標簽,樹立在質樸自然中捕捉內心幸福的理念很重要。

當今社會人們普遍感到不幸福,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文化斷代,由於文化意識形態的薄弱,我們現代人喪失了理想,沒有了追求,也丟掉了人生的幸福之道。古人講“樂道”才能“安貧”,“樂道”才能幸福,我們到了探尋幸福本質的時候了。在一個企業中,要做到員工幸福,同樣要讓員工“樂道”,隻有員工有了正確的道,也就是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幸福觀之後,員工才能真正幸福起來。孔顏之樂的積極幸福觀對我們企業的幸福管理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如果讓員工擁有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的超然氣質和包容豁達的知足心態,這個企業一定是幸福企業,這個企業的員工也一定是幸福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