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這種無理要求弄得聰明的阿輝也愣了一會兒,才作出回答:

“和人打交道是社會生活中必須進行的事情,況且人人都有可愛的一麵,你不妨試著感受人們可愛的一麵。

楊真暗笑,不知這個警句摘自誰的筆下。

就這樣,蘇亞軍和阿輝看似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一點點表露自己對阿輝的依賴心理。由於怕打草驚蛇,他隻字不提已經知道了孔愛玲的死因。一時間,診室裏隻有節奏感很強的擊鍵聲。其實,網民隻要通過電腦上的語音錄入裝置就可以與阿輝直接通話,通過電眼也可以讓阿輝直接看到自己。但能聽能看的方便並不符合網迷的要求,對他們來說,匿名才是網上交際提供的最大便利。所以大多數人還都愛用這種遊戲性更強的方式。此前許萍與阿輝交談了兩個月之久,也一直讓電腦又聾又肓。

大約一個小時後,蘇亞軍估計火候差不多了,按照事先預定的計劃,撒嬌般地說出了自己的下一個欲望。

“那天我經過漢西路,大概在五十四號到五十六號之間吧。我看見一輛白色的捷達轎車。真漂亮,擁有它的車人真幸運。不過,如果我能開上它,到高速公路上飆一次車,說不定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蘇亞軍說的是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車。為了弄清這個迷案,蘇亞軍決定把它“貢獻”出來冒一把險。他和楊真想設計這麼一個明顯的場合,以便抓住那個神魂顛倒,自認為是阿輝的狂人。如果提出些靠小動作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他們怕事發之後找不到線索。

“你很想擁有那輛車?”

“很想。我沒有錢買新車。其實我隻想開上它去兜兜風,然後再給主人送回去。這不算犯罪吧。”

阿輝沉默了片刻,一行出乎意外的字突然展現在屏幕上:

“落寞的時刻,我把你吟唱……”

蘇亞軍愣住了,完全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另一間屋子裏,早已鎮定過來,旁觀了半天的許萍卻脫口而出:

“飛卷的狂風,是我的夢想。”

兩間診室的隔音效果很好,蘇亞軍沒聽到許萍的話。他猶豫著在鍵盤上敲下了一個字。屏幕突然黑了下來,阿輝那光采熠熠的臉熄燈般失去了蹤影。整個屏幕上隻有一行大字:

“你不是倩兒,無法為你服務!”

“倩兒”是許萍在阿輝網站注冊時使用的網名。許萍隔著雙麵玻璃看到了屏幕上的那行字,嚇得張大了嘴,好像見到了鬼。接著,那邊的電腦就自動斷線了。

“那首詩是什麼意思。”兩個聲音幾乎同時在問許萍,一個出現在她身邊,是楊真的,一個出現在門口,是蘇亞軍的。他一陣風似地跑了過來。

“那是……我男朋友……以前的男朋友寫給我的詩。我很喜歡它,也告訴了阿輝。”許萍的身體哆嗦著。

“毫無疑問,那個黑客能夠侵入阿輝網站,打開許萍的個人數據庫。”蘇亞軍喘著粗氣說道。

“沒這麼簡單。”一直專注於監視記錄的劉文祥開了口。

“整個對話過程中,沒有任何人侵入你的電腦,除了阿輝網站本身!”

回到偵查局以後,已經在計算機前麵工作了十幾個小時,感覺疲憊的劉文祥到樓下休息室小憩。信息犯罪研究室裏另外兩個警員牟愛蘭、平利群和李曉健一起,又反複檢查了劉文祥帶回來的操作記錄。結果還是一樣,整個對話過程中,沒有任何人侵入蘇亞軍的電腦,隻有他和阿輝在一來一往。

“主任,應該是阿輝自己認出蘇亞軍不是許萍,把他從網上踢出來了。阿輝可以通過許萍以前的行為記錄,總結出她的習慣行為程式。這類網站為了跟蹤網民的生活需要,有這類的程序並不奇怪。”牟愛蘭解釋道。

“說不定,那個黑客對許多使用阿輝網站的人都有興趣。和許萍玩夠了,換了別人。所以暫時不會再來找她了。”平利群猜測著。

楊真坐下來,隨手抓過一隻筆和一張紙頭,邊畫邊講著自己的分析。那是她的思考習慣。

“首先,馮源在電腦麵前連續工作三十個小時,暴病身亡。蘇亞軍不知道這個案子,但他作出過類似的推斷:本體角色喪失症。好,正因為他事先不知道,所以這個推斷很有價值。我們可以猜測,馮源就是一位本體角色喪失症的患者。他的相貌體形與阿輝相仿,長時間上網後,喪失自我,自認為是阿輝。馮源本身的技術能力也提供了入侵他人電腦係統的可能。那麼,馮源在死前的連續三十個小時中,極有可能是呆在網上,監視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與阿輝交流的情況。直到突然間暴病死亡。”

然後她又劃了一個小問號,說:

“這裏麵隻有一個環節不明:誰清除了馮源的電腦操作記錄?在沒有更進一步的證據前,估且假設最不可能的一個原因:馮源自己怕留下線索,在進行了什麼不法操作後,主動清除了記錄,並且恰恰在完成操作後死去。”

接著,像作幾何證明題一樣,楊真在紙上重起一行劃著,說道:

“另一方麵,馮源死在孔愛玲出事以前,具體來說,比許萍記憶中第三次偶然事件,也就是信用卡事件還早。無論馮源是不是自我角色喪失症,至少許萍的問題與他無關。這說明同樣患本體角色喪失症的人不止一個。阿輝是一個麵向大眾的網站,瀏覽量每天都在百萬左右。用戶分散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華人社區。這樣多的用戶中,很有可能出現不止一個馮源。”

然後,她在紙上粗粗地寫下一個“1”

“接下來要作的第一件事,查找那些與阿輝相似的男性,不僅僅是相貌相似,HAI公司設計阿輝時,為他安排了虛擬的年齡、身高、體重、甚至所謂性格。這些虛擬的東西在IDA患者眼裏恰恰是真實的。牟愛蘭,這事你去作。範圍從小到大,先從武漢全市範圍查起。相似度從大到小,先從總人口的百萬分之一開始,每次增加一個百萬分點。”

接著,紙上又出現一個“2”。

“平利群,收集一個阿輝的背景資料,這個虛擬人設計了多長時間?是什麼樣的運作原理?公眾反應如何?尤其是網民的評價。特別是,像許萍身上發生的怪事以前是否出現過?等等。HAI公司不會公布技術細節,你要從他們的公開信息中找到些線索。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說著,楊真看了看李曉健:“我們的目標,是找到一個可能存在的患者,一個活著的‘阿輝’,同時又精通電腦技術。再通過他的經曆,分析出阿輝網站運作中的危險性,找到問題根源。現在——”

楊真在紙上劃了一個長長的箭頭。

“你用一個新的身份登錄阿輝網站,從零開始與阿輝接觸,嚐試著引出一個患者。”

楊真說完抬頭望去,發現李曉健麵露難色。

“怎麼啦?”

“主任,我是學信息技術的,和阿輝打交道需要玩心眼兒。”李曉健認真地說:“您可比我在行。當然,您要管理全科事務,不能把精力都放在這一個案子上。所以恐怕還得請你那位同學。”

“他是執業醫生,是醫院的骨幹力量。讓他把精力投入案件調查不太合適。”楊真搖了搖頭,又說道:“你要有信心。上網前,我會給你設計一些行為特征。”

於是,楊真把許萍的性格特點總結了一下:涉世不深,好幻想,衝動、依賴性強等等。這些李曉健要去模擬。然後,楊真又給李曉健設計了一個身份,要求他裝成一名十七八歲的在校生,總是夢想著雲遊四方。如果和阿輝混熟了,李曉健將強烈地渴望得到一輛新式金輝牌轎車。又要把可能的患者吸引出來,又不能給社會造成很大損失,楊真想來想去,仍然隻有吸引黑客盜車這一條。因為盜車是件步驟複雜,十分費力的事情,容易出現破綻,導致落網。而且他們事先經過網上查詢,了解到全市範圍內隻有兩個汽車經銷商正在賣這個牌子的轎車。到時,她會委托張繼東派人在那裏監視。

安排完畢,楊真去處理偵查局的其它事務了。李曉健花了一段時間進入角色,然後鼓鼓勇氣,化名“中原不敗”,跳上網絡開始與阿輝海闊天空地神聊起來。自然,“網眼”和語音錄入設備全部關閉,而且把正在使用的機器與偵查局裏的局域網分開,以免禍及保密數據庫。

晚上,楊真回到家。雪蓮已經睡著了。她簡單地吃了點東西,躺在按摩墊上放鬆著。彭苑生正在新聞網站上瀏覽。楊真看著看著,忽然問道:

“苑生,HAI公司的阿輝網站你熟悉嗎?”

本來楊真也是隨便一問,她覺得彭苑生和自己一樣,也不會關心這種流行文化式的東西。但出乎楊真的意外,彭苑生對這個阿輝網站竟然很有些了解。

“知道,它出現時在IT界還很轟動呢。”

“哦?”楊真詫異,側過身,用手支起頭,注意地聽著。

“我雖然和搞軟件的不同行,但對阿輝程序還有一點了解。阿輝程序是軟件業劃時代的成果,最新一代的自主生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