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搞好協會工作,為全市釀酒企業服務
二級公司撤銷後,釀酒總廠把對全市行業的管理職能逐步轉移到同年組建的北京釀酒協會。2年來,釀酒協會在行業的生產、財務統計、物價管理,產品創優、質量監測以及企業間聯合,行業內的協調等各個方麵做了大量的服務工作;及時地向政府職能部門提供了行業信息,反映企業困難,提出政策性建議;針對原材料漲價造成的部分企業虧損的問題,釀酒協會通過調查研究,向市領導提出了建議,解決了部分酒廠的政策性虧損,同時協會根據市場變化的趨勢,幫助會員大力生產低度酒,並組織評出了四種優質低度酒;籌備組建北京市酒類產品的質量監測站,加強了對本市和外地進京酒類產品的質量監督檢測,維護了消費者利益;組建釀酒技校,培養技術管理人材,等等,有效地發揮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和為會員企業服務的作用。
協會的開創性工作,為其贏得了信譽。兩年來,協會不斷發展壯大,其成員單位從工業、農業商業到部隊,從研究部門到外經外貿逐漸成為擁有30多個成員單位的跨地區、跨部門的民間組織。
三、企業承包企業,輸出管理與技術
經營開發業務的開展,使總廠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增強。但僅僅搞經營銷售、技術谘詢,總廠的經營管理、技術優勢還遠未發揮出來。一些經營管理不善的酒廠改變狀況的要求,給總廠帶來了新的機會,1988年4月,總廠中標承包了密雲縣龍鳳酒廠。他們組成了一個以副總會計師為首的4人承包組,進入龍鳳酒廠。管理與技術的輸入,使這個連年虧損的企業迅速出現了轉機。1987年,該廠虧損192萬元。1988年總廠承包指標為減專100萬元,淨虧損90萬元,承包組進入後,卻實際盈利11萬元。全年完成的產量、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等都創該廠曆年最好水平。
同年7月,釀酒總廠又受一輕總公司委托承包了因經營不力被中止了原承包合同的東郊葡萄酒廠。當時,該廠法動資金貸款、專項貸款合計3225萬元,年貸款利息352.4萬元。經清產,該廠資產損失總額為304,2萬元。由於領導不力,管理混亂,使企業人心渙散,效益低下,處於破產邊緣總廠承包組進人後,針對該廠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了調整領導班子,聘任中層幹部,建立健全規章製度,銷售合同等措施,狠抓了產品質量、銷售和原料葡萄優選工作。經過承包組同誌的勢力,該廠的生產、經營狀況大為改現,實現利潤從1987年的110萬元增加到227萬元,承包時核定的304萬資產損失,已攤補190萬元,全麵完成了當年的承包合同。
釀酒總廠利用自身優勢,發揮集體智慧,通過對外承包企業,使總廠技術、管理的優勢得到了發揮,為促進全市釀酒行業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貢獻。
釀酒總廠從改革對象變為改革道路探索者的實踐,為行政性公司和工業企業組織管理製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經驗。今天,總廠270多名職工的“吃飯”已不成問題。釀酒總廠並未滿足於目前的發展狀況,他們又在研究下一步改革和發展方案。基本的思路,是從企業承包企業,向通過兼並、參股,實現資產一體化過渡,通過橫向聯合、技術谘詢服務等多種方式,與其他企業建立穩定關係,逐步向企業集團發展,最終成為具有經營、開發等多種能力的釀酒企業集團的“龍頭”企業。
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蔬菜批發交易市場——大鍾寺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調查
大鍾寺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市場)是海澱區東升鄉大鍾寺村與海澱區工商局合辦的,位於北三環西路南側,創建於1985年。在國家沒有投資、沒有給補貼的情況下,市場管理人員靠艱苦創業的精神,靠熱情周到的服務,經過四年的艱辛努力,現已發展成為我市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好的蔬菜批發交易市場。
(一)
大鍾寺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在短短四年時間裏,發展成為24個省市自治區的近600個縣在京銷售蔬菜的主要渠道,並與其中大部分縣建立了穩固的蔬菜購銷關係;目前日成交量40-50萬公斤,占本市日上市蔬菜量的1/6。這家批發交易市場為什麼發展得這麼快,為什麼能夠吸引眾多的生產經營者來此銷售蔬菜?其主要原因是:
1.敢於在競爭中創新路。1985年5月,市政府采取了放開肉、蛋、禽、水產、蔬菜等主要副食品價格和打開城門歡迎各地農副產品進朿的兩項重大措施。當年下半年,集貿市場、攤群市場迅速增多,由原來的100多家驟增到400多家。大鍾寺批發交易市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市場創辦後,如何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他們在總結初創階段經驗和汲取同時興辦的幾家批發市場失敗的教訓的基礎上,決心打破原有的框框,走一條新路,與區工商部門配合,把“大鍾寺”辦成一家管理服務型農貿市場。其特點集中表現在“三性:
職能雙重性。“市場”由區工商局派出小組負責監督,大鍾寺村出地、出資、出人管理。“市場”有自主管理的權力,對外又可以代行工商部門管理市場的職能。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市場”治安組織與駐場民、工商管理幹部密切配合,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對混入“市場”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人給予嚴厲打擊。僅1989年就查處各類案件650多起,有效地保證了市場購銷活動的正常進行。
設施配套性。根據市場管理服務型的特點,在建立健全綜合服務配套設施上下功夫。目前,已建成使用的有水果蔬菜批發交易大棚、全封閉式水產副食品交易大廳、兩層簡易服務樓房共8200平方米,內設商品貨位、商品庫房、服務用房180多間,並備有大量磅秤,防寒棉被、以及運輸工具供客戶使用。根據客戶的生活需要,還建有能容納四五百人的附設食堂的旅館、中低檔飯館、小百貨商店等生活設施,並為客戶晝夜供應開水。為了確保交易場所的整潔衛生,市場投資15萬元,建立了集裝箱式垃圾站。為了解決客戶臨時存款、異地彙款,市場與區農業銀行合辦了儲蓄代辦所。為了調解客戶間的交易糾紛,市場設有法律事務所。1990年又投資30萬元安裝了有2條長途線、200門分機的電話交換機,為客戶提供了良好的通訊條件。許多客戶說,“這是我在全國各地見到的服務最好的一個市場”。
產銷指導性。對首都市場蔬菜供求狀況和淡旺季所需蔬:菜品種、數量、價格等方麵的情況,“市場”通過組織客戶座談,走訪產地及經營大戶,利用信件、電報、電話和刊物等形式,及時同客戶溝通情況,發布信息,指導生產,引導購銷。同時,每天將各類蔬菜成交量、成交價格向農業局購銷服務站電傳,由他們向郊區縣傳播。在座談中一些客戶說,由於“市場”提供的信息準確,北京需要什麼菜,哪些菜好銷,我們就組織生產、運銷什麼菜,因此,運京的蔬菜適銷對路,既保證了首都人民吃上新鮮蔬菜,我們也增加了收入。
2.引入了鄉鎮企業的經營機製。
他們在建立健全市場運行機製中,堅持走改革之路,根據“市場”形成的特點,大膽引入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鄉鎮企業經營管理機製。
按照“四自”原則,“市場”同村農工商公司簽訂了承包經營責任製合同,將經濟收入、上繳數額、用工、分配、留成使用等項指標以合同形式固定下來,較好地處理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責、權、利關係。為了確保合同的實現,在“市場”管理組織實行了“三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