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3 / 3)

2010年春,爸爸和我到北京學習健康護理知識,培訓的地方有一些空閑的土地,也有許多員工和學生可以幫忙,我們就在那裏做了大規模的農耕試驗,將書中的一些方法加以實行和驗證。當我看到我們按書中的方法製作堆肥、育苗、栽種和管理取得較好的效果時,我感到非常喜悅,同時也深深感到真理的力量。此外,根據我們實踐的心得,我也對初稿做了補充和修改。比如:添加了簡易快速堆肥法,修改了液體肥料的製作,對育苗和移栽的步驟做了一些修改,等等。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能將書中所介紹的每種方法都一一加以實踐和驗證,特別是蚯蚓的飼養和利用,驅蟲植物的使用等。雖然書中所介紹的方法是別人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但我常想若是我自己能有更多親身體驗的話,書一定會寫得更加生動有趣一些的。

回想整個出版過程,我看到這麼多的人,有的原本素不相識,卻因著相同的興趣、夢想和理念,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一起完成了一件無人策劃和指揮的工作。這令我感到驚奇。

首先是陳勇靈夫婦,他們從國外帶回來那本園藝課本。雖然那本書比較粗糙和簡單,卻激發了我對有機園藝的興趣,並產生了寫書的心願。

接下來是我的父親,沒有他在物質和精神上對我的支持和鼓勵,這本書是不可能寫成的。我是一個愛幻想的人,卻不善於動手實踐,但爸爸是個務實的人,他積極地施行農耕實驗,來驗證書中的方法。他的認真使得這本書更加嚴謹和實際。

然後是柯抒馨姐妹和中國福音網站的站長,她們的熱心支持使得這本書能在網絡上出現。

還有黃誌友和他那群醉心於有機農業的夥伴們,是他們在網上發現了這本書,並將它介紹給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的。

最後,我的朋友塗潤林編輯,是她的熱心堅持和辛勤工作,使得這本書更加完善,並得以正式出版與讀者見麵的。

這本書的問世使我體會到,信心雖然小如芥菜種子,但最終卻能長大成為一棵大樹,給人們帶來綠蔭,成為小鳥棲息的樂園!

園藝是真教育的ABC,國外有許多印刷精美、圖文並茂的園藝課本和普及讀物,國內在這方麵卻是空白。我希望《菜園裏的學問》一書能暫時彌補這些空白,同時希望這本書能啟發更多的人去寫出更好的園藝普及讀物和適合孩子們看的園藝課本。因為一本書畢竟是有限的,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我也不是農業專家。雖然我已盡力,但我知道書中仍不免會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希望讀者能夠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我的聯係方式:[email protected]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讀者一些啟發,帶給讀者一些新鮮的思路,但是我並不認為書中所介紹的方法是唯一的,或是“標準的”。園藝是一門藝術,就像其它的藝術一樣,是沒有“標準”可循的。我希望讀者讀過這本書之後,能夠根據書中所介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結合自己的環境和條件,運用創造力和想象力,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綠色天地來。

古今中外,許多有思想和遠見的人士也久已認識到回歸自然,過鄉居生活的必要和益處。我感到慚愧的是,雖然我夢想過田園生活已經多年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今天我還沒能將這一夢想付諸實行。我希望在這本書出版後不久,我能夠實現這個美好的夢想。到那時,我想我會寫出更好、更有價值的書來,獻給讀者!

曾明

2010年6月於北京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