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節 趁早成才容易實現大成功(1 / 2)

成才要趁早,這是一個人眾所周知的道理。一個人很早就成才了,那麼他今後的大的成功就很有基礎,用運動場上的話說就是“起步早”“起跑快”,這樣的競賽者往往處在領先或優勝的地位。比如說劉翔吧,他就是一個“起步早”“起跑快”,“從小就成才”的例子。7歲時就開始練田徑。13歲時,他獲得人生中的第一個跨欄冠軍;從此,他跨欄的速度越來越快,得到的冠軍獎牌越來越多,成為國內最有希望的“跨欄之星”。想想。如果沒有少年時的成才,怎樣有後來創造中國人在男子110米欄項目上的奇跡和神話!

成功要趁早。趁早立誌,趁早奮鬥,趁早成才,這是古今中外幹大事業者的共同體驗。古今不少名人名家都是成才較早,長大成大器的。“唐初四傑”之一王勃,是個很早就成才的作家。17歲寫下膾炙人口的《藤王閣序》,其作品的魅力至今還感動著我們;明代中葉的理學名臣、15世紀的傑出學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丘浚,是海南島人,6歲時寫出歌頌家鄉的詩歌《五指山》,在海南島可謂“鐵筆難改”千古傳頌;巴金、郭沫若等當代文學泰鬥都是七八歲寫詩、做文章。“舒體”的創立者、著名書法家舒同,十歲就練就一手好書法,十二歲起就名噪鄉裏,請他題字的人絡繹不絕;漢代的名將班超,武藝高強,二十多歲就成為率兵駐守邊疆,抵擋匈奴入侵的將軍。少年作家韓寒,才念高中一年級就寫出熱銷數十萬冊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創始人之一張亞勤,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是當年中國最小的大學生。19年後,年僅31歲的他擁有60項美國專利,並發表了400多篇學術論文和專著,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Fellow

of IEEE)稱號,成為該協會100年曆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

少年天才不但我們中國有,外國同樣不乏其例。英國一位18歲的女學生一鳴驚人,她的處女作獲得了40萬英鎊的預付稿酬,這在英國出版界是“史無前例”的。她的名字叫海倫·奧耶耶米,是英國劍橋基督聖體學院的一年級學生,她7歲就開始寫作,常常改寫她讀過並喜歡的故事。她的處女作是《伊卡洛斯姑娘》這部小說。英國著名出版公司布盧姆伯裏出版公司很看好這部作品,認為“這本書從第一頁就引人入勝。”2000年,俄羅斯有一對小姐妹——13歲的季阿娜和15歲的安熱拉,分別成為俄羅斯金融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貨幣信貸關係教研室的研究生,一夜之間就成為“俄羅斯名人”,“世界上年紀最小的研究生”。原來,她們天資聰明,分別在5歲和7歲就入小學,一年後就畢業。2007年,姐姐12歲,妹妹10歲就以優異成績考取俄羅斯金融學院國際經濟關係學院。三年後,她們獲得了大學文憑,還發表了30多篇文章、科學著作和學術論文。兩姐妹通曉英、徳、法三種語言,後來又學習了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她們的事跡被收入“俄羅斯紀錄大全”。小小年紀就讓世界吃驚,將來的成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