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3:若木,傳為西方神木,與東方神木扶桑對稱。三星堆中出土之神樹,造型奇特,當為若木之本。

注4:金杖,三星堆出土文物。

注5:玉璋,三星堆出土文物,與上述之羊龍,若木,金杖等列為三星堆六大國寶,細觀其出土數千件珍品,與中原文化相去甚遠,可見其文化別有源流。

2001.11.8於成都假日酒店

遊重慶大足寶頂山石窟

一入紅門即是禪,山魂水魄意蕭然。

牧童得意忘牛日,笛女無心問俗年。

割紫裁青多佛子,搖光截石薄人緣。

焚香歸去鬆聲晚,秋老渝州月正殘。

注1:牧童,指石窟牧牛圖十幅石雕,以牛喻禪,極盡旨趣。

注2:笛女,指石窟中一幅鄉村少女橫笛石雕。少女神情姿態俱美,有“東方蒙娜麗莎”之稱。

注3:薄人緣一句,指石窟中關於因果報應之組雕。地獄之情形極為恐怖。如此輕薄人道,應與佛旨相去甚遠。

2001.11.9

讀《流沙河短文》

再到黃梁夢已無,

巴山蜀水歎斯夫。

文壇都道雞三腳,

我輩消憂酒一壺。

難言風水輪流轉,

忍聽天牌馬詐糊。

大江東去狼逃盡,

勝作人間一腐儒。

注:流沙河,著名詩人,晚年寓居成都,避不見客,以著短文自娛。我與他於1981年春相識,純為詩友也。對他的短文猶為喜愛,四川人的幽默盡顯其中,讀過四川文藝出版社為其出版的《流沙河短文》,爰有此作。第一、第二、第六句均取自《流沙河短文》句。

訪問印度四絕句(四首)

參觀泰姬陵

一十六年花濺淚,良宵難盼是歸期。

紅顏一笑傾城日,正是君王謝幕時。

看電影《阿育王》

金戈鐵馬千秋業,美酒香衾一夜情。

漫道君王多嗜殺,天生尤物最銷魂。

瞻仰阿旃陀石窟佛像

誰向荒山謁佛陀,今人難唱古人歌。

禪宗初祖無人識,到處焚香拜濕婆。

訪泰格爾故居

乞兒遮道更蚊蟲,掩鼻長街訪泰翁。

為問王蒙何所思,笑言濁水出芙蓉。

後記:2001年12月上旬,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印度,王蒙為團長,餘開慧、何向陽、紐保國和我為團員。曆時半月,參觀了印度諸多古跡。

2001.12.8日—14日

參加全國第六屆作家代表大會戲作

中華文苑花千樹,

盡是周郎去後栽。

邵氏堅辭離席日,

季翁忽失旱天雷。

新妝爭探眉深淺,

舊雨無心事喜哀。

但願巴金能萬歲,

年年都寄賀辭來。

2001.12.30

友人自長沙為予購得

薩克斯管一支

每歎人生太寂寥,年將五十學吹簫。

常慕古人才子筆,寫盡江南廿四橋。

誰為紅顏賒月色,豈教白發累兒曹。

夜來吹得回家曲,秋雁橫天北鬥高。

2001.12.31

謝何鎮邦先生賜飲大紅袍

冬月京華冷,紅袍獨煮春。

千秋名士氣,一夕故人情。

春向丹山老,香隨碧水縈。

何時重乞火,對月話胸襟。

注:何鎮邦,著名文學批評家,諳熟茶道,有“京城第一茶客”之稱。

2002.1.12

紹興行(四首)

晚飲紹興鹹亨酒店

口碑誰播越王城,酒店鹹亨早著名。

一盞茴香風冷暖,三杯芳醪月黃昏。

最憐紅袖妝吳越,每把青瓷索舊聞。

大醉出門遊興好,東湖棹罷又蘭亭。

2002.4.1

參加蘭亭書法節

我曾三度到蘭亭,認取庭前舊墨痕。

曲水流觴成往事,如今誰是換鵝人。

2002.4.15

訪紹興青藤書屋

胸中盡蓄英雄氣,何向庭前植野藤?

落拓晚明驢背客,錚錚卻似楚狂人。

2002.4.16

謁印山越王陵

越劍吳戈兩遝然,英雄不必盡神仙。

春來采得還魂草,又見王陵出印山。

後記:2002年春,參加以馬拉沁夫為團長的中國作家赴紹興市采風團,在紹興逗留五日,得此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