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從“信天遊”透視陝北民間文化藝術的特征(3 / 3)

三、“信天遊”是陝北人民內在美的物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什麼樣的人便會創造出什麼樣的文化。信天遊植根於黃土地,是陝北人民美的創造,是具有獨特價值的藝術精品,是陝北黃土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它那淳樸的鄉土氣息,濃鬱的黃土神韻,如同那綻開的山丹丹花,撩撥情懷,讓人陶醉,顯示出迷人的藝術風采。

信天遊之所以富有黃土地的神韻及藝術風采,是因為它純正質樸,簡潔自然,通俗易懂,唱者順口,聽者入耳。不少唱詞從表麵上看來實為民間俗語、大白話,似乎缺少詩意,可恰恰是這些民間俗語、大白話,卻準確地呈現出陝北人的個性特征,透露出陝北人質樸、純正的藝術個性,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它真實直率,大膽坦白,不掖不藏,愛恨分明,心口一致,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唱,把陝北人民坦蕩真實的內心表露得一覽無餘。

信天遊在技巧和形式上的追求,成功地表現了陝北人民的內在美。它常用中國詩歌傳統的比興技巧,巧妙傳情。如“山丹丹開花背窪窪紅,我送我的哥哥當紅軍。”“山丹丹開花崖畔上紅,你看是哥哥哪達兒親。”在上句的映襯下,下句顯得更為動人。這種唱詞形式手法為先描景色,後轉抒情,稱作移情下句,使下句所言之事成為歌詞意思的主體。引用比喻手法的如“蕎麥圪飥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以當地的美食搭配來形象地比喻一對戀人的內心所在。以態引情也是信天遊歌詞的特點,如“腳踩上石頭手攀牆,眼淚兒滴在紅鞋上。”“大河裏流淩小河裏轉,你把哥哥的心擾亂。”“羊羔羔你那個吃奶,雙圪膝那個跪,連心那個掛肉的呦幹妹妹。”上句為動態,下句為情感,動態與情感交織,顯得詞義內涵蘊深、形象逼真。誇張性手法是信天遊歌詞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如“你還說妹妹不想你,淚蛋蛋好比連陰雨。”對偶句形式是信天遊歌詞不可忽視的部分,如“一對對狸貓土炕上臥,一對對親人對麵坐。”

信天遊歌詞在手法運用上不僅豐富多樣,而且靈活多變。從眾多的詞中可以看出,它是以七言上下句(一個上句和一個下句)為基礎作為基本段式。

語言,是區分各地民族風俗、生活方式、音樂風格等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不同地區均有自己的習慣用語,如陝北一帶的用語是以重詞來形成當地用語的獨特風格,信天遊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重詞、疊字的運用,主要是表現親昵的語氣或情感的再次渲染,使基礎句式七字句唱詞得到擴充,內容更加生動豐滿,所以,信天遊的詞語句式常常出現九字句、十字句等,如“白格生生臉臉太陽曬,巧格溜溜手手拔苦菜”;“石獅獅張口為說話,想哥哥想得直哭下。”

不難看出,信天遊中大量的方言土語入詞,使其生活氣息濃鬱,情感質樸,地方色彩鮮明,加之轉向(感情)、比喻、白描、直陳、誇張、對偶以及重詞、疊字等多種手法的運用,充分顯示和體現了信天遊的黃土神韻及藝術風采。

“有什麼樣的唱詞結構形式,就會有什麼樣的音樂結構形式。”這是一位著名的民族音樂理論家所言。信天遊的詞、曲正是陝北人民情感的歸宿和精神寄托,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中,用歌聲把自身的思想感情寄予天地之間,熔鑄出有限與無限統一的藝術境界。信天遊不管它是剛毅粗獷、高亢蒼涼,還是淒楚憂幽、纏綿、深邃,都體現出的是一種感受、一種體驗、一種頓悟,通過感官,直達心底,給人一種追魂擊魄的效果,最終升華成為內在美,令人陶醉,真乃唱不完的信天遊。

信天遊之所以成為陝北民間喜聞樂見、經久不衰的藝術形式,就在於它能如實的反映生活,體現陝北人民的人文精神,準確的記錄陝北人民生活中的滴滴點點。相信陝北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的今天,信天遊能以更強的藝術生命力,唱響陝北人民的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楊璀,信天遊曲集[C],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2]定邊縣辦公室編,定邊縣誌[M]。

[3]劉海泉、張延春,陝北信天遊[C],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國民間歌曲集成·陝西卷(上)[C],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4

[5]王曉平,信天遊的審美特色[J],交響。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