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家之業,出於聰明,待於謀得而章。斷於未行,人無信者,功成事效而後乃章也。其道先微而後著,精而且玄。計謀微妙,其始至精,終始合符,是以道著。其未達也,為眾人之所不識。謀在功前,眾何由識?其用也,為明主之所珍。暗主昧然,豈能貴之?其功足以運籌通變。變以求通,故能成其功。其退也,藏於隱微。計出微密,是以不露。其為業也,奇而希用。主計神奇,用之者希也。故或沉微而不章。世希能用,道何由章?
【注釋】
謀得而章:謀略成功以後作用才得以彰顯。得,成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一曰:蘇代為秦使燕,見無益子之,則必不得事而還,貢賜又不出,於是見燕王,乃譽齊王。”
道:政治主張或思想體係。《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運籌通變:籌劃謀略通達變化。
退:退位,離開職位。
藏於隱微:指計謀和謀略的深藏不露。
希:同“稀”,稀少。
沉微:深藏。
【譯文】
術家的功業,以聰明敏銳思慮深遠為其根本,等待謀略成功以後作用才得以彰顯。還未實行已有判斷,所以沒有人相信,事情成功效果顯現作用才得以彰顯。他的思想體係有一個從隱微到顯著的過程,精妙而且玄遠。計謀微妙,開始就極為精細,始終如一,所以彰顯其道。他沒顯達的時候,不被眾人所認識。定謀在成功之前,眾人怎能認識?他發揮作用的時候,又被英明的君主所珍愛。昏君愚昧,怎能以之為貴?他的作用足以籌劃謀略通達變化。以變求通,所以能成功。他離開職位的時候,計謀和謀略便深藏不露。謀劃時非常機密,所以不暴露。他所從事的事業,因神奇而很少被人所用。計謀神奇,所以用之者少。所以有的人便深藏而不顯露。世上用之者少,怎能彰顯其道?
智意之業,本於原度,其道順而不忤。將順時宜,何忤之有?故其未達也,為眾人之所容矣。庶事不逆,善者來親。已達也,為寵愛之所嘉。與眾同和,內外美之。其功足以讚明計慮,媚順於時,言計是信也。其敝也,知進而不退,不見忌害,是以慕進也。或離正以自全。用心多媚,故違於正。其為業也,諝而難持,韜情諝智,非雅正之倫也。故或先利而後害。知進忘退,取悔之道。
【注釋】
原度:追溯源頭揣度變化。
忤:違逆,抵觸。《莊子·刻意》:“無所於忤,虛之至也。”成玄英疏:“忤,逆也。”
嘉:喜歡,嘉許。
諝而難持:傳授運用才智而難以自保。諝,才智。持,守,保持。《左傳·昭公十九年》:“楚不在諸侯矣,其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楊伯峻注:“持,守也,保也。”
【譯文】
智意家的功業,以追溯源頭揣度變化為其根本,他的這套方法順合時宜而不與之抵觸。順從時宜,有什麼可抵觸的?所以他還沒顯達的時候,就已經被眾人所接受。許多事都不違逆,善良者來親。當他顯達以後,又被寵愛他的人所喜歡。與眾人彼此和諧,內外以之為美。他的作用足以幫助賢明的君主製定策略,順應時勢,君主對其言聽計從。他的毛病,在於隻知進身而不知道引退,不被忌害,所以思慕進身。有的時候還離開正道以保全自己。把心思多用於媚上,所以偏離正道。他所從事的事業,是運用才智但難以自保,隱藏真情,進獻才智,非方正之輩。所以有的人開始獲利而後來卻招致禍害。知進忘退,自取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