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果蔬的預冷與冷藏(3 / 3)

2.蘋果冷藏時的溫濕度

選擇蘋果的適宜冷藏溫度要以有效地抑製後熟和微生物生長為標準。蘋果的後熟作用在4.4℃時比在0℃快1倍,在9℃時比在4.4℃時快1倍,在21℃時比在9℃時快1倍。因此蘋果采收後要盡快冷卻貯藏,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長其貯藏壽命。

蘋果貯藏壽命隨著冷藏溫度的降低而延長。對於多數蘋果來說,冷藏溫度為-1~0℃。蘋果冷藏在-1℃比在0℃時的貯藏壽命延長25%,比在4~5℃時約延長1倍。蘋果低溫冷藏還可以抑製虎皮病、苦痘病等的發展。但冷藏溫度過低,引起蘋果凍結,降低果實硬度和縮短貯藏壽命。如某些蘋果品種在-1~0℃下貯藏會引起生理失調,產生低溫冷害。這類品種(翠玉等)應貯藏在2~4℃溫度下。

蘋果冷藏的適宜相對濕度是85%~93%。在較高的濕度下,果實水分蒸發量大大降低,從而可減少自然損耗,保持新鮮飽滿的狀態。若失水達5%~7%,則出現皺縮現象,影響外觀。但冷藏蘋果適宜相對濕度的確定因品種而異,如相對濕度超過90%時,則易引起紅玉和橘蘋衰老褐變病的蔓延。

3.蘋果冷藏時的管理技術

蘋果的貯藏方式多用機械冷卻的冷藏庫,果實運到後,先進行挑選,不同種類、品種、等級的果實分別裝箱。隻有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采收適期的蘋果,才能長期貯藏。

蘋果在冷庫中堆垛牢固,利於通風及管理,充分利用容積。堆垛底部要放木條墊起,各層箱間最好加墊木條,以利於通風。果箱碼垛時最好碼成花垛,以便堆垛之間通風,使各處溫度均衡。堆垛與天頂,堆垛與牆壁,堆垛與堆垛之間都要留有適當間距,此外還要留出通道。

冷藏庫溫度管理和通風換氣都很重要,要有專人負責。冷藏間每日應多次檢查,記錄溫度,以作管理時的參考。

(二)柑橘的冷藏

要做到柑橘周年供應,除在栽培上做好早、晚熟品種的選育外,更需要將柑橘的收獲時期和冷卻貯藏的條件配合好。根據柑橘生產情況和外貨內銷的要求,延長柑橘的貯藏期顯得非常重要。

1.柑橘的種類和貯藏特性

柑橘類果實是一種耐藏的果品,但不同的種類和品種之間差別很大。檸檬最耐藏,依次為甜橙、柑、橘。但同為柑類,蕉柑比椪柑較為耐藏,早熟品種不如晚熟品種耐藏,無核品種不如有核品種耐藏。

柑橘貯藏時的溫度、相對濕度等都會影響其貯藏壽命。因此,研究最適合的貯藏溫度和相對濕度,對延長柑橘的貯藏壽命非常重要。

2.柑橘冷藏時的溫濕度

據我國對柑橘貯藏適合溫度的研究得出,甜橙貯藏在1~3℃、蕉柑貯藏在7~9℃、椪柑貯藏在10~12℃條件下比較適宜,且貯藏4個月皆無生理失調現象。應注意,蕉柑貯溫低於7℃、椪柑低於10℃容易患水腫病。

貯藏柑橘果實的相對濕度,橙類一般采用的比較高,如四川和湖南貯藏甜橙時的相對濕度為95%左右,獲得較好的貯藏效果。對於寬皮橘類果實,由於在高濕的環境中容易產生枯水,應采用較低的相對濕度,如對於溫州蜜柑,最適宜的相對濕度為85%左右。

3.柑橘冷藏時的管理技術

據資料,成熟的蕉柑比未成熟的蕉柑,在貯藏過程中的腐爛率或幹耗率都比較低,而且品質風味保存較好。黃色的橘子比半黃色的橘子在貯藏過程中腐爛率低、幹耗少。

柑橘入庫前的選果、洗果、上蠟和浸果(多用甲基托布津),都與柑橘的貯藏壽命有關,一般洗果、浸果處理得好,有利於貯藏。

果箱在庫內堆垛貯藏時,垛與垛之間要留有通風道,果箱要排列成井字形或品字形,以利於通風換氣。為保證質量,柑橘出庫時,外邊大氣的相對濕度以55%以下較好,因相對濕度較高時,果溫和氣溫相差5℃以上時易發汗。因此,果實需要出庫時,先將冷凍機停止運轉,等果溫上升到與庫外大氣溫度相差不到5℃時再出庫,果實表麵就不會產生發汗現象。

(三)青椒的冷藏

辣椒果中辣椒素含量多者稱為“辣椒”,辣椒素含量低且有甜味者稱為“甜椒”。辣椒果在綠熟期稱為“青椒”,在成熟期即皮色變紅者稱為“紅椒”。

1.辣椒果的冷藏特性

辣椒果多以嫩綠果供食用,所以在冷藏期除防止萎蔫和腐爛外,還要防止後熟變紅。貯藏的青椒主要是甜椒和柿子椒兩類,一般認為茄門椒、四道筋等甜椒較耐貯藏,但有些柿子椒,如吉林三號耐藏性也很好。經霜凍的青椒不耐貯藏,故秋果應在霜降前收獲,可貯藏至春節前後。有些地區利用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使辣椒果延後至11月中旬收獲,可冷藏至春節供應市場。

2.青椒的冷藏方法

采收時要輕拿輕放,要帶果柄,采果筐最好墊上一些軟的東西,如軟紙、幹草等,切忌造成青椒機械傷。選擇色深、肉厚、無病蟲害的完好果進行冷藏。用筐貯藏時,將挑選後的青椒置於筐中,筐內有的墊紙,有的墊消過毒的蒲包。裝好後加以覆蓋,然後搬進庫內,將筐堆碼成垛冷藏。用架貯藏時,在庫內做成架,分上、中、下三層,下層離地麵20cm左右,將青椒平鋪在架上(2~3層)進行冷藏。

青椒的冷藏溫度以7~9℃為適合,低於6℃易造成冷害,果麵呈水浸狀軟爛或出現脫色圓形水爛斑點。但哈爾濱等地,霜前采收的青椒,可在接近0℃的溫度下冷藏,能延緩青椒的後熟作用,即延長了冷藏時間。

(四)番茄的冷藏

1.番茄的成熟特性

判斷番茄果實的成熟度,最好的指標就是著色程度。

根據試驗,把催熟期的果實收獲後,分別置於22~26℃﹑10~12℃及2~4℃條件下測試成熟變化和腐敗發生的關係,在高溫條件下,成熟進行得快;而在2~4℃低溫下貯藏,成熟進行得比較緩慢。至於生黴,是在溫度高、濕度大、果肉相當軟化時發生。但是,低溫貯藏條件下生黴不一,與成熟度有關,即使成熟度在六成以下,經過30d低溫貯藏時,在果實的頂部或果實腹部也可以看到少數生黴的現象。

2.番茄的冷藏條件

(1)溫度貯藏中影響番茄變化最重要的條件是溫度。

試驗證明,在2~4℃低溫條件下,後熟顯著受到抑製,但這種低溫下即使較長時間地貯藏,果實著色雖然緩慢,卻仍能進行後熟。

如果貯藏一個月左右,雖未達到完熟,但在頂部或果腹部發生了長黴現象,另外還能看到腐敗的果實,出現了低溫障礙。溫度越高,後熟進行得越快,10~12℃經15~16d即可達到完熟。22~26℃經5~6d全麵著色並完熟,10d後即成為過熟狀態。分別於綠熟期、催熟期及半熟期三個階段進行收獲,然後再把果實貯藏於3~5℃、10~12℃及25~28℃的條件下5d,然後再穩定在25~28℃的室溫中以觀察其後熟狀態。

成熟指標熟度外觀狀況0綠熟期果頂部發白,但還未全部著色1催熟期Ⅰ果頂部開始有點著色,著色程度3%以下2催熟期Ⅱ果頂部著色程度4%~10%3催熟期Ⅲ果頂部著色程度11%~30%4半熟期Ⅰ果頂部的橙紅色向果腹部擴展,著色程度31%~50%續表成熟指標熟度外觀狀況5半熟期Ⅱ果頂部的橙紅色向果腹部擴展,著色程度50%~70%6成熟期Ⅰ果實的特有紅色進一步擴展,著色程度71%~85%,果底部為綠色7成熟期Ⅱ果實的特有紅色進一步擴展,著色程度86%~98%,果底部為綠色8完熟期肉質堅硬,完全著色9過熟期Ⅰ紅色不深,已經全部著色,肉質稍軟化10過熟期Ⅱ果實紅色變深,肉質軟化

不同溫度條件下番茄收獲後的成熟度與腐爛之間的關係

在3~5℃下的果實,其後熟顯著受到抑製,經過5d,比所有果實的後熟度晚1~1.5個階段。出庫後後熟雖進行順利,但綠熟期的果實著色不齊,因為低溫障礙,可以看到帶有褐色斑點的果實。

在10~12℃條件下果實後熟較快。經過5d,所有果實的後熟都達到2~3階段。半熟期的果實接近完熟期的狀況,催熟期的果實有50%著色達到半熟期,綠熟期的果實4d以後達到完熟,進而在25~28℃,經過5d,全部果實的後熟度達到了完熟或接近於完熟,綠熟期的果實也急劇地進行後熟。

對抑製番茄果實後熟的條件,明顯看出3~5℃低溫時較為適宜。但是,如果把熟度低的果實置於3~5℃下貯藏較長時間,不僅果實表麵著色受到抑製,而且不能防止果實的軟化,有時引起低溫障礙。催熟期前後的果實,最好的貯藏溫度為10~12℃,在肉質軟化的速度,保持果肉的硬度方麵,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貯藏番茄果實時,硬的完熟果在7℃下可以保持到7d。未熟果最合適的貯藏溫度為14℃左右,如後熟比較緩慢,經過4周後還能獲得較高的商品價值。如果溫度偏低,易引起低溫障礙。

(2)相對濕度濕度會影響呼吸作用和蒸發作用,並與果實的後熟和貯藏期有關,但不如溫度起決定性作用。高濕度比低濕度(70%左右)條件下呼吸旺盛,很少萎蔫,因而鮮度相對保持得好。番茄果實在貯藏中最適宜的相對濕度為85%~90%。

(3)光照粉紅色品種不需日光著色,不給日照較為安全。但是紅色品種為了使其著生紅色,光照是很重要的條件。

3.番茄的冷藏方法

冷庫貯藏:庫溫控製在10~12℃,相對濕度85%~90%,貯藏時番茄裝在淺筐中或木箱中平放於地麵,或將果實堆放在貨架上,每層架放二三層番茄,貯藏期間應經常檢查,隨時挑出已成熟果或不宜繼續貯藏的果實供應市場。此法可貯藏20~30d,是適宜的調節市場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