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講 大力保持黨員幹部清正廉潔(3 / 3)

要不斷創新廉政文化建設的形式和載體。要創新觀念。要把廉政文化建設與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要樹立“抓廉政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就是抓廉政”的觀念,著眼於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發展中抓廉政,抓好廉政促發展。要開展一批形式多樣的廉政文化活動。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把廉政文化建設與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與機關、社區、校園、農村、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突出廉政文化內涵,強化道德教化功能,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在參與中自覺增強廉潔意識。要因地製宜建設一批廉政文化陣地。通過挖掘各類曆史文化名勝、旅遊景點中蘊含的廉政資源,加強廉政教育基地的建設、管理和使用,把各類基層廉政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係,使之成為弘揚廉政文化的重要場所。要積極推動廉政文化產品創作和傳播。加強與宣傳、文化、廣電、出版等部門的聯係合作,積極組織開展以反腐倡廉為主題的文化作品創作活動,著力打造一批弘揚時代主旋律、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優秀廉政文化精品力作,紮實組織優秀廉政文化作品的宣傳和展演、展示工作,切實增強廉政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要主動占領廉政輿論宣傳陣地。依托黨報黨刊和電台電視台等平台,創辦廉政專版、專欄,開設廉政欄目、網頁,大力宣傳反腐倡廉建設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大力宣傳廉潔價值觀念;要充分發揮網絡、手機等新興媒介的作用,加強網絡輿情的收集、研判、處置工作,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為反腐倡廉建設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四)廉政文化建設要講求實效

每一種價值觀念的確立,都需要同日常生活聯係起來,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廉政文化建設要注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積極探索幹部群眾喜聞樂見的新形式、新途徑、新載體,深入挖掘曆史傳統資源,凸顯地域、行業文化特色,使之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特色鮮明,不斷增強廉政文化建設的生機與活力。

要堅持貼近群眾,提高廉政文化的親和力。新時期,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加。廉政文化建設要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必須堅持貼近群眾心理,把握群眾特點,吸引群眾參與,引起群眾共鳴。一是要突出廉政文化的群眾性。倡導和建設廉政文化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熱心參與和自覺行動。我們要通過廉政書畫展、廉政公益廣告、廉政故事宣講、廉政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吸引群眾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中來。要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對領導幹部、一般黨員、幹部家屬、重要部門和關鍵環節工作人員進行廉政教育,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並廣泛參與廉政文化建設的大格局。二是突出廉政文化的趣味性。沒有教育性,廉政文化建設就會失去靈魂和方向;沒有娛樂性,教育也就顯得枯燥乏味,很難引人入勝、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思想日趨活躍、文化需求豐富多彩,廉政文化建設必須增強趣味性,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實效性。三是突出廉政文化的本土性。文化建設離不開其相應的地方背景,廉政文化建設同樣如此。因此,在開展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客觀地審視本地的文化特色,挖掘本地的曆史積澱,以家鄉的曆史教育家鄉的人,以身邊的事例教育身邊的人。

要堅持貼近生活,提高廉政文化的滲透力。廉政文化建設作為黨風廉政教育體係中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既要借助廣義的教育共性理論,也要遵循文化建設的一般規律,把教育的外延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麵。一是要把廉政文化建設與職業道德相結合。俗話說:行有行規。良好的職業素養、優秀的職業道德是黨員幹部服務群眾、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職業道德建設的內容與廉政文化建設緊密起來,把廉政文化教育滲透到工作規章、服務流程中去,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徹底糾正一些部門和行業的不正之風。二是廉政文化建設要與社會公德教育相結合。腐敗現象滋生的重要原因就是腐敗文化的滲透。如果不消除社會上扭曲的羨腐心理、攀比風氣,反腐敗工作就隻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此,要加強社會公德教育,把廉政文化作為社會公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社會開展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思想宣傳,使清廉之風深入人心。三是廉政文化建設要與家庭美德教育相結合。從近年來的一些腐敗案例來看,後院不設防,家庭成員推波助瀾是領導幹部滑向腐敗深淵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強對黨員幹部家庭成員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關心、支持和參與廉政文化建設,幫助領導幹部把住家門,堅守防線。

要堅持貼近市場,提高廉政文化的生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廉政文化建設隻有走市場發展的道路,堅持市場化的理念,才能保持發展的動力和長久的生命力。一是要整合市場資源。要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推動廉政文化建設的積極因素,實現資源共享。要善於借助媒體的力量,加強與媒體的溝通與聯係,使新聞媒體自覺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中來,主動策劃和推出有深度、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宣傳報道。要加強與文藝團體的協作,聯合舉辦反腐倡廉的節目演出活動。要進一步推動與其他擔負宣傳教育任務的社會團體的合作,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廉政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二是創立市場品牌。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價值。創立廉政文化的優秀品牌才能吸引社會的注意力,才能在市場中實現文化的自身價值。要大力挖掘古今中外具有高尚價值觀的廉政文化品牌,並依據不同類別切實創立出不同類型的品牌,發現並積極創立獨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和行業品牌。要積極出版廉政文化品牌叢書,建立廉政事跡展覽館,製作戲曲節目,開發品牌遺跡等,大力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和社會效果。三是引入市場機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支持基層群眾組織、行業協會自行成立隊伍,做到花小錢辦大事,不花錢也能辦成事。各級黨委政府、紀檢監察機關和文化宣傳部門要出台相應政策給予扶持,逐步實現廉政文化建設的市場化發展。

五、把建設廉潔政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反對消極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我們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也是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必然要求。隻有把建設廉潔政治作為我們黨的一貫追求,堅決同各種腐敗現象作鬥爭,黨的幹部隊伍才能始終保持清正廉潔。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反對腐敗、建立廉潔政治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針對舊社會的腐朽政治和腐敗製度,就提出肅清貪官汙吏,建立廉潔政治。1941年5月,毛澤東在修改《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時,親自增寫了第八條,即“厲行廉潔政治,嚴懲公務人員之貪汙行為,禁止任何公務人員假公濟私之行為,共產黨員有犯法者從重治罪”。1945年4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的具體綱領即中國人民的現時要求是什麼呢?”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求懲辦貪官汙吏,實現廉潔政治”。1947年10月,毛澤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把“廢除蔣介石統治的腐敗製度,肅清貪官汙吏,建立廉潔政治”作為解放軍的一條重要政策。新中國建立前夕,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國家機關,必須厲行廉潔的、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工作作風,嚴懲貪汙,禁止浪費,反對脫離人民群眾的官僚主義作風。”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保持新生政權和黨的純潔性,我們黨領導了整黨整風和“三反”、“五反”運動,清除了黨內不純分子,純潔了黨的隊伍,推進了廉潔政治建設。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提出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搞廉潔政治。198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教育全黨同誌發揚大公無私、服從大局、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精神,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鄧小平在1989年9月會見美籍華裔學者李政道教授時明確強調:“我們要反對腐敗,搞廉潔政治。不是搞一天兩天、一月兩月,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再次強調,“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對幹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後,江澤民也強調要搞廉潔政治。1993年8月,江澤民在十四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善於總結經驗,反對腐敗,搞廉潔政治。1997年,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在十六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深刻指出,既要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來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又要通過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來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進一步提出,要“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鬥、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廉潔政治指明了前進方向。

建設廉潔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本質區別之一,也是馬克思主義廉潔觀的基本要求。所謂廉潔政治,就是政治上要廉潔,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廉潔從政,做到幹部清廉、政府廉潔、政治清明。廉潔政治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質是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做人民的公仆,正確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不以權謀私、不貪贓枉法、不奢侈浪費、不消極懈怠。廉潔的反麵是腐敗,即權力私化、為政不廉、腐化墮落。廉潔與腐敗互相對立、互不兼容,搞廉潔政治就必須反對腐敗。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巴黎公社革命經驗的總結,指出隻有建立新型的無產階級人民民主政權,才能徹底消除腐敗和官僚主義。廉潔的人民政府要取消一切特權,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公仆變為主人”和黨內官吏變成“在黨內恣意作威作福的官僚”,實行政務公開。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指出無產階級國家應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廉潔工作機關,不容許任何人企圖利用手中執掌的政權,將國家政權變為掠奪人民、謀取私利和享有各種特權的壓迫機器。

當前,隨著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我們黨麵臨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和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這“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與消極腐敗直接相關,並互為消長。實踐表明,腐敗是人類社會的毒瘤,也是建設廉潔政治的大敵。胡錦濤指出,“90年來黨的發展曆程告訴我們,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當前,建設廉潔政治,就是要把反腐敗鬥爭放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大局中去謀劃,融入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製度建設體係,增強黨的權威,促進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就是要把反腐敗鬥爭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全局中去體現,融入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總體框架,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大局,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就是要把反腐敗鬥爭放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實踐中去落實,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著力解決反腐倡廉建設新情況新問題,做到堅決抵製與人民利益相違背的一切行為,及時查糾任何追求黨的特殊利益、利用職務之便謀求黨員私利的行為,努力適應黨的執政新要求;就是要把反腐敗鬥爭放到國際時局的複雜形勢中去應對,從國家戰略層麵來謀劃和推進反腐敗鬥爭,通過黨的自身純潔和政治廉潔更有力地領導國家建設,發揮社會主義的優勢,積極應對西方敵對勢力利用消極腐敗對我的攻擊,更好地服務總體外交,始終掌握國際鬥爭的主動權。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社會主義廉潔政治,必須把建設廉潔政治落實到反腐敗鬥爭的實踐中去,統籌運用教育、懲治、監督、預防、製度各項措施和重要途徑,豐富和完善懲治預防腐敗體係,堅持走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一是加強廉潔政治教育,夯實建設廉潔政治的思想基礎。從戰略的高度,始終圍繞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抓好對幼兒園娃娃和在校中小學生、大學生及初任公務員的初始教育,重點加強對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的教育,結合典型案例,增強教育實效,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根基。二是完善監督措施,抓住控製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關鍵。針對當前監督失範、泛化及缺乏實效性等問題,講究監督的程序和方式方法,注重加強對權力運用重點對象、部位和環節的監督,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製,形成監督合力,確保取得實效。三是更加注重預防,不斷提升預防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科學化水平。針對預防缺乏係統性和硬性措施等實際,抓準工作切入點,增強針對性,積極運用科學的方法手段搞預防,及時總結預防經驗,切實增強科學預防能力。四是健全製度建設,保證懲治和預防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依紀依法有序開展。針對社會各界對製度反腐的呼聲和期望都很高,以及製度建設失之於軟、失之於散、失之於虛等實際,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製度體係,增強製度建設成效,提升製度執行力,維護製度權威,有效發揮製度的規範和保障作用。五是強化懲治手段,積極發揮建設廉潔政治的懲治效用。加強群眾工作,加強執法執紀部門與司法機關的聯係協作,突出辦案重點,理順移送案件關係,增強依紀依法調查偵查能力,嚴格規範處理環節,始終堅持懲治這一手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鬆,始終保持打擊腐敗的高壓態勢,充分發揮懲罰的懲戒和治本功能。

建設廉潔政治既是一個長期的曆史過程,需要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矢誌不移為之努力奮鬥,也是當前一項非常緊迫的政治任務,需要我們下大氣力抓緊抓好。要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豐富發展社會主義廉潔政治的內涵,拓寬社會主義廉潔政治建設的渠道,大膽探索,積極實踐,不斷把社會主義廉潔政治建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