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天》出來,心中雖有一點點失落,但覺得馬老師的一席話如醍醐灌頂,令人受益匪淺。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我又先後拿了幾個短篇小說來到編輯部。我見到了張平老師。張老師誠懇地指出了我小說中的不足:“你的一個短篇題材太老套,另一個語言上還需下功夫提煉。字數也不夠,我看你也挺執著,人也很虛心,我建議你先把短篇放一放,先刻苦讀幾個月的《小小說選刊》、《小小說月刊》,再去寫一些小小說送過來!因為小小說隻寫一件事,比較容易上手,你先好好練練筆法,等以後發表一些小小說後,再寫短篇、中篇、長篇……”末了,他又贈送了我幾本純文學雜誌。
在與張老師交往期間,他還為我介紹了一種模仿但不能抄襲當代小說名家的創作技巧,而我隻會堅持用自己的創作風格在文學的天地中摸爬滾打,隻會學習名家的文學精神,倒是他的一席有關創作小小說的建議,的確令我茅塞頓開,從此我走上了創作小小說的路。2011年至2012年,我在飛天陸續發表了六篇小小說。張老師鼓勵我說,你的小小說針砭時弊,切入實際生活,具有諷喻意義,但還需深入挖掘。2012年年底,我憑著自己十多年來發表的七八十篇文學稿件,順利地加入了省作協。
2013年,我將一組三首精短詩歌《晚秋》送遞馬青山老師處,他看了以後,終於用肯定的語氣說:“三個月後,刊發你的詩稿!”我的心情激動萬分,一時間竟難於言表了。
2014年,我又將自己的一部中篇小說送至馬老師處,幾個月後,我得到的答複是故事很好,但還需在語言上潤色修改。馬老師將稿件轉至小說責任編輯趙劍雲老師,幾個月後,我將粗略修改的中篇小說又發送於趙老師,並虛心請教於她。她直言不諱地說:“你的小說語言上還需下功夫,你所寫的還是傳統寫法,你知道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從字、詞、句、標點等,海明威反複修改幾百遍,你修改了幾遍,你的語言非常粗糙,要好好打磨!”被我的執著所動,趙老師也贈送了我幾本近年的《飛天》及其他純文學雜誌。
老師,請原諒我的功名心切,或許我是堅持了自己的另一個錯誤觀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因為,在我創作的文稿中,好多都是出於一時的靈感灼燒,不分晝夜地一揮而就的。
直到現在,我才清醒地認識到,好的文章是反複修改出來的,尤其是中長篇的語言。而我也很想用魯藜的一首小詩《泥土》來作小結: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怕被摔碎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路
《飛天》,我願做您腳下的一片泥土,讓夢想在這裏長出一雙堅硬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