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投稿那些事(1 / 2)

投稿那些事

飛天,65年的文學家園

作者:陳先鵬

十多年前,我正值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的大好年華,那時對文學的熱愛幾近瘋狂的境地。我拜讀了不少現、當代作家的文學著作。有徐誌摩、郭沫若、臧克家、汪國真等詩人的詩集,有林語堂、餘秋雨等人的散文……我滿以為自己飽讀了許多名著,文學功底紮實,也常利用空閑時間,創作了許多詩歌、散文作品,並且時常想入非非地自覺自己有朝一日(十年或二十年)也能成為當代中國著名的作家。

我不知千百次地向當地報紙、綜合類的雜誌投稿。當我在這些報刊上發表了數十篇文學稿、新聞稿時,我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含金量極高的純文學刊物。而距離我家較近的,當然莫過於甘肅省文聯主辦的《飛天》雜誌。之前,我也曾向各地的純文學刊物投寄過一些詩歌、散文,除了個別如《九頭鳥》、《鹹寧詩聯》等沒有稿費的地市級雜誌發表了寥寥可數的幾篇稿子外,其餘的稿件結局都很淒慘,幾乎是無一例外的石沉大海、杳無音訊。我想深究其原因,而恰恰是離家最近的《飛天》能給我答案。我會親自拜訪編輯老師,向他們當麵請教、學習,以此提高創作水平。

第一次,我見到的是詩歌編輯李老鄉老師,當時,他是一位年近六旬的矮個子老人,普通話中夾雜著外地方言,他看了我的詩作說:“你的詩歌我從晚報副刊上看過,還可以!但是純文學雜誌上的風格要求於你而言,還有一定的距離!”他見我的神情中略顯失望之意,便轉移話題問我都看過哪些詩人的詩作,我便如數家珍地一一道來。著名詩人李老鄉莞兒一笑,說:“那些詩人距離我們太遠,你應該多讀一些當代詩人的作品,像餘光中、席慕蓉……還有一些當代著名的詩歌刊物,如《詩刊》、《星星詩刊》啦!小夥子,不要氣餒,你先一方麵繼續在報紙和其他刊物上投稿,另一方麵多讀佳作補充能量,過上一二年再來……”

我當即冒雨來到了新華書店,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餘光中、席慕蓉的詩集,又從書市上買了幾本《十月》、《小說月報》。

此後的幾年裏,我不僅寫詩歌、散文、新聞稿件,而且又好上了小說。我創作了幾個短篇小說,隻粗略地修改了一二遍,便信心十足地拿著手稿,來到了《飛天》編輯部。我太想在此放飛我的飛翔之夢了。

在此期間,我又斷斷續續在晚報、甘肅地質礦產報、《蘭州文苑》、《北鬥》等報刊上發了一些文學作品,並參加了一些全國性的文學征文大賽,先後獲得了一些沒有物質獎勵的榮譽。這些成績於我而言,簡直太微不足道了,而且距離我的目標還很遙遠。

望著那些在《十月》、《小說月報》等刊物上叱吒風雲的70後先鋒派作家、新銳詩人們的短篇、中篇小說及幾十首、幾百首詩歌,數十萬字、幾百萬字發表在省級以上純文學刊物上的顯赫業績簡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同時,也深為自己的平庸而羞愧不已。

而我對文學的投入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我將更多的休閑時間都用在了運動、打台球、看電影電視、喝酒等娛樂上了。及至到了而立之年,及至到了結婚後打拚買房子、生子等一係列瑣細又關乎生計的事情接踵而至時,我才驟然恍悟,過去竟虛度了那麼多大好時光。

幾年後,當我第二次手持著七八首詩稿忐忑不安地走進《飛天》時,我見到了時任副主編現為主編的馬青山老師。他看了我的詩歌後,平和地問我都讀過哪些詩人的作品。我便說了餘光中、席慕蓉等詩人,馬老師懇切地說:“你應該多讀些食指、海子等當代名家的作品,另外,再訂閱一些專業水準高的詩歌刊物如《星星》、《詩刊》……你的詩有一兩首可用,但意義不大,我建議你好好寫上一組,這樣發表了還有一定的影響……”見我虛心地在聽,他循循善誘地說,“不要急於求成,你先把創作好的詩稿放起來,等過上幾個月再取出來,要鑒別著去讀,不要一鍋燴,那樣反而會影響你的創作思路和風格。”末了,他又贈送了我幾十本近年的《詩刊》、《詩歌月刊》等純文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