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我這樣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在校生談考學經驗6(2 / 3)

第一年考專業課之前,由於壓力太大了,所以我想盡一切辦法從各個方麵去準備考試,聽風就是雨,做了不少現在想來幼稚的事情。當時在準備導演係的初試就是文藝及社會常識的考試的時候,我這個平常根本就沒有關注過足球的人竟然找來班裏的超級球迷幫我總結了一年來的足球特大新聞。這個同學對足球的癡迷程度堪比我對電影的熱愛。他找出了一年中訂閱的所有足球雜誌,愣是幫我總結出了密密麻麻的兩頁足球機密!但是說實在的,這些東西我就是看了也記不住,記住了也基本考不到。雖然至今想起這件事情仍能讓我感動於自己和超級球迷的深厚友誼,但是這種在應試教育中形成的考前突擊的習慣,在北京電影學院的藝考裏基本沒有什麼效益。導演係的初試可能考到任何一個方麵的常識,都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隻要你對那個領域有關注,那麼相關此領域的問題對於你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像“體溫計的最高溫度是多少”,“離北京電影學院最近的公交車站是什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哪本名著裏的”,“貝克漢姆轉會哪個球隊了”,這樣的題目都有出現。大家大可不必像我那樣為了某個領域的空白而著急,因為初試的題量特別大,涉及麵特別廣,單個題目的分數值小。所以即使你對某個方麵沒有興趣,也不會顯著影響你的整體成績。但是,第一年,我不幸被規勸我的朋友們言中了:第一年沒有考上。

在反思中勇敢前行。

雖然當初決定要考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對自己的死硬程度很有信心,也給自己打過失敗的預防針。雖然在北京電影學院出結果之前,陸陸續續得到了其他所有考過的學校的好消息,但是當我得知最後沒能拿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的文考證的時候,還是需要一些時間去恢複冷靜。尤其害怕的是不知道該怎麼跟爸爸媽媽交代。在沉默中,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所有人都說太可惜了,如果當初考北外該多好,這個孩子怎麼想的啊……然而在這樣的聲音裏,我自己早已又一次鎮定地決定再等一年。因為在我的心裏,隻有去北京電影學院才能距離“做電影”更近!在這一年裏,我很多次地反思上次失敗的原因。現在再回頭去看,覺得很有可能是自己當時壓力太大,沒能以一種很舒服開放的姿態麵對考官。考場上以一個放鬆、坦誠、幽默的姿態去麵對考官是非常重要的。

補習的一年裏我每天早晨很早從家騎車去複讀學校,一路上數著途經的十字路口,一共有16個。有的時候16個都是紅燈,有時候綠燈會比較多。我常常想,我隻不過是遇到了一個紅燈而已。我可以選擇拐彎或是原路返回,也可以選擇等。在等待中體會生命,未嚐不是一件好事。現在我們班裏雖然大部分是應屆生,但是也有相當部分的同學是複讀生。有的時候考試確實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高考尚且如此,更何況藝術類這麼主觀的考試!一次失敗並不代表做電影人的夢想大門向你關閉。有可能隻是你不適合這一年的人才培養方向,而明年要招的正是你這樣的人。也有可能隻是你沒有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或者表達方式,於是需要更多性格方麵的磨練。我這麼說並不是要牽強地為複讀叫好,也不是想高呼撞了南牆不回頭、見了棺材也不落淚的口號。隻是當你真正了解自己和自己想要走的方向的時候,不要輕易地否定自己。一定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再給自己一些信心!當引力遠遠大於阻力,當方向正確但此路暫不通車的時候,試著用平常心去對待。隻要明確了考上北京電影學院這個目標,努力去做,該來的總會在某個美好的時刻降臨在你的頭上。而之後你會發現,原來這些等待的日子有意想不到的價值。

2008年去北京考試的冬天很冷,但是等待一年等來的卻是2009年沒有冬天的消息——導演係停招一年。一年的等待對我的成長顯然是有幫助的,這次我沒花什麼時間就冷靜了下來,綜合分析了自身的情況和現實處境後,我決定這一年隻考攝影係的多媒體方向這一個專業。由於多媒體的考試周期短,這樣我便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文化課的考試。

矛盾。

高考大多數的題目總有一個標準答案,而藝術考試則更多地鼓勵展現自我,做到與眾不同。當我還處於專業考試的慣性之中,習慣了個性地、批判地想問題的時候,很難回到高考文綜的思路上來。政治、曆史是越學越差,越琢磨越偏;英語本來都在145分以上的,閱讀題從來都不錯,卻不知道怎麼也開始莫名其妙地偏離出題人的意思了;語文要麼最高分比第二名高10分,要麼差得要命,波動幅度猶如完美風暴……在越努力分數越低的情況下,我打算冷處理文科科目,把重點放在數學這種一加一就是二的科目上。果然出現了效果。最後高考時多虧數學考了高分,把總分拉了上去。所以在藝考之後的文化課複習當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製定針對個人的複習方案,不一定要跟著老師走、聽老師的話,但要跟老師交流自己的情況,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好的拿分方案。改進能改變的,保持不能改變的。在大區域上掌握基礎知識,切勿鑽入某一章 節,被難度級數較高的難題卡住進度。

總之,要更冷靜和理性地把自己轉換到文化課的複習思路當中,沉下心來,果斷製定複習方案並堅持實施。都說導演是取舍的藝術。我覺得在緊張的藝考後文化課複習時代,取舍的藝術就是成敗的關鍵!

未來的師弟、師妹們,要加油呀。當你有了對電影真誠的熱情和投身電影的決心,當你有了日複一日的積累和冷靜的自信,那麼你隻需要以最好的自己真誠地對話考官,從容地麵對考試,清除雜念,弱化壓力,等待你的就是收獲屬於自己的成績了。

說不定有一天我們會在北京電影學院的標準放映廳一起看片,說不定有一天標放正在放映的正是你的作品,或是我的。不說更多了,北京電影學院見,電影院見。

曖昧的電影與我2009級文學係孫曉輝。

緣起。

13歲到16歲是我讀書最熱情的時候,真正接觸電影大約是在15歲,在那時,我分不清我更喜歡電影還是文字,一方麵我覺得文字能給我電影無法賦予的想象力,而另一方麵電影又可以表達文字難以表達的東西。直到看過安東尼奧尼的《雲上的日子》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後,我下定決心要學習電影,用電影來作為表達自己的媒介。

山東的藝考很發達,每個學校都有單獨學電影的班級,這個班級主要以考取文化產業管理、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和導演等專業為目標。不過這樣的班要到高三才會成立。所以在高一期末我開始著手準備學電影時,主要是自己思考一些問題、看一些電影和書籍。

2008年,我同時報了3個專業。

2008年的藝考終於來了。報名起了個大早,結果傳播專業報了第21號,劇作忘了。後來還報了電影學係,起晚了,報了第140號。

最先開始考試的是文學係傳播專業,分為三試:一試考材料分析;二試考影片分析;三試是麵試。材料分析我覺得考的是議論文寫作,把給出的材料按照某種主旨論證出來。2008年給出了4段材料,記得分別是:原始人對火的崇拜,當代電影與電視的發展,航天中和醫學中到處都以圖片為主要媒介和廣告的鋪天蓋地。議論文是我的強項,所以我必須拿下高分,周圍的同學都已經寫了很多了,我還沒拿定主意怎樣寫。其實考過的同學都明白,時間絕對足夠,最關鍵的是選好切入點。後來得知有寫廣告欺詐的、有寫電影業發展的等,我覺得這些觀點固然容易入手,但不夠全麵,也缺乏宏觀視野。影視文化與傳播專業的考試要求裏就寫著:考生需要有宏觀視野。綜觀以上4則材料,它們的共同之處是都與人的視覺有關,而且都是人類文明發展中出現的事物,所以我就把文章 的題目定位《讀圖時代與視覺文明》。一試淘汰的人不是很多,我順利通過了。

第二天開考的是文學係劇作專業,劇作的3個考試內容分別是命題創作、影片分析和麵試。一試的命題創作就是在指定題目下寫出一篇故事性文章 ,這篇文章 可以是敘事散文,也可以是劇本。2008年給的題目是《同路人》。對付這一試有個辦法,就是提前編好故事,到時候往裏套,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故事較精彩,臨場也不用緊張,缺點是可能脫離題目。不過總體而言,用此方法者的通過率還是較不用者偏高。2008年的劇作初試題目可以自擬,既然無法在文采上獲得優勢,那隻能起一個比較吸引人的題目了,我想了半天,憋出個“東大街少年傷人事件”,這個題目雖然是模仿的,但我覺得對於閱卷老師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寫完交卷,聽天由命了。誰知竟然過了。

第三天開始的是電影學專業的初試,電影學的三項考試內容分別是文藝常識、議論文寫作和麵試。我對文藝常識的難度嚴重估計不足,不過好像所有考生都有類似的感覺。2008年電影學專業的初試難度讓人無言,有見識廣的考生直言:難度超過北大中文係研究生考試。一試的滿分是100分,而最後的分數線極低極低。

接下來的一天是文學係傳播專業的複試,影評是我的強項,所以對這個考試並不害怕。2008年考試電影是《站直囉別趴下》。這部電影敘述了在中國新舊時代交替之際一部分人的生活狀態,包括幹部、作家、個體戶。我始終認為傳播專業的考試必須要有宏觀視野,宏觀視野並不意味著切入點要大,而是說切入點要深刻。傳播專業培養的不是普通觀眾,他們應該能發掘普通觀眾意識不到的一些層麵的信息。我給文章 起的題目是《轉型期的陣痛與知識分子的自我寓言》,轉型期的陣痛指的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人們必然會為曆史的前進付出一定的代價。知識分子的自我寓言是指導演作為知識分子將這一群體特征集結於電2影中的作家這一人物。7我在文章 中還解析了8片中一些細節的隱喻,怕的是老師覺得我是在脫離電影泛泛而談。影評大概寫了2000字,在具體論述《站直囉別趴下》這部電影外,也簡略評析了一下導演黃建新的電影序列。我覺得在影評中找一些別的電影做對比是個比較好的方式,一方麵可以向老師展示你的知識麵,另一方麵是使你的影評更加有說服力。複試順利通過,並且發現在後麵考號裏的30個人不見了。

又過了一天,文學係劇作專業的複試開始了,考影評。自從初試散文通過後,我對劇作的信心大增。但這次我犯了一個大錯誤,那就是劇作的影評和傳播的影評是不一樣的。2008年劇作播放的影片是《情書》,幾乎每個人都看過這部電影。估計學院的老師也知道大家都看過,所以來了點兒與眾不同的,播放的是一個剪輯版。我想了很長時間應該從什麼切入點來寫這篇影評,最終選了個後來才意識到是自殺式的切入點——從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來分析劇中人物在電影中的一係列非正常行為。結果是,掛了。

之後是電影學專業的複試。電影學的複試是命題創作,在給定題目下寫作一篇文章 ,可以是任何題材。雖說是任何題材,但沒有特殊情況,我覺得還是寫議論文比較好,因為電影學主要培養方向是評論型人才,你寫劇本隻能說明你有劇作才能,不顯示你具有從事電影理論工作的潛質。事實上根據後來的統計,以議論文為體裁的同學通過比例遠高於其他體裁。2008年的複試題目非常簡單,就一個字“房”。我一開始是想寫房的文化,比如說北京的房子的特點是如何呈現北京人的性格與文化的,巴黎的建築是怎樣體現法國人性格的。後來一想這樣寫不行,一方麵寫的人太多,另一方麵太俗,沒什麼深度。後來聯想到電影學係是一個既重視電影又重視文學的專業,所以我的題目定為《房的藝術化呈現——論文學電影中的房元素》。我先闡述了房在人類文明中的作用——一方麵房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固定的庇護所,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麵房子又禁錮了人,使人類失去了自由。之後就是論述房子在電影和文學中是如何出現的。比如弗洛伊德書中將房子理解為女性生殖器,卡夫卡的房子則是一個異化的世界,金基德的空房間等。因為開始的構思時間非常長,導致最後時間很緊迫,剛剛達到規定的字數就到時間了。複試就這樣通過了。

馬上來到了傳播學專業的麵試,其實我是挺喜歡麵試的,和一群誌趣相同的人聊藝術是件很愜意的事情。我大概是第四個麵試的,前兩個時間都不長,第三個麵試的用去的時間比較長。沒麵試之前他在和我聊伯格曼,我心想是遇見高手了。剛麵試完高手再麵試我,這對我會不會不大妙?我懷著點緊張進了考場。隻見主考鄭雅玲老師坐在中間,文學係理論組的組長杜慶春老師坐在最右麵,大約一共是6個老師。認識鄭雅玲老師是因為《文藝知識小百科》上有她的照片,認識杜慶春老師是因為我報名的時候缺少資料,是杜慶春老師幫忙搞定的。做完簡單的自我介紹後,鄭雅玲老師問了我家鄉的一些情況,之後杜慶春老師問我喜歡什麼書。我並沒敢說太大的大師的書,如卡夫卡和加繆的,怕自己說不好。於是我說《挪威的森林》和《海邊的卡夫卡》。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所有老師聽到後都哈哈大笑——我狂汗,這有啥好笑的。是說這個的人太多?還是認為我品味太低?於是我忙說:也許喜歡這些書的人被認為太小資,但每個人對書的理解是不同的,嘿嘿嘿。“那你怎麼理解《挪威的森林》?”杜老師針鋒相對。我說是對“生命與死亡的理解”。他又讓具體說說村上春樹是如何理解死亡的。我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麵,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他又說:“也就說你認為你身上存在著死亡的成分?”我說確實存在,就是我對死亡的恐懼感,我對死亡的恐懼感存在於我的生命裏麵,並且我見證過我同學的死亡,對死者的記憶也是死作為生一部分的理由。死亡哲學也認為人的一生對死亡恐懼經曆了由拒絕到接受的過程,死亡自始至終貫穿於人的生命之中。坐在旁邊的老師讓我舉一個可以作證的例子。“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色》和岩井俊二的《情書》,他們都講述了死者無法忘記生者,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故事。”大概是覺得我能迅速舉出例子有點不易,老師們看起來都對這個回答還算比較滿意。

之後是“電影學”專業的麵試。2008年“電影學”專業麵試我的時間超長,聊了很多很多,現在記得提問題的主要是張東鋼老師和楊遠嬰老師。張東鋼老師上來就問我還考了什麼專業?“還考了傳播,已經麵試完了。”我想了想還是如實回答比較好。他說這兩個都是偏理論的專業,問我文學係的老師都問什麼了。“聊了聊基耶斯洛夫斯基和村上春樹。”我一說完,老師們都哈哈大笑。記得聊到哲學時,我提到了薩特,楊遠嬰立刻問:“薩特說過他人即是地獄,你也這麼覺得嗎?”“我覺得薩特說他人即是地獄的意思並不意味著他人必定是地獄。他人可以是地獄,他人也可以是天堂。人的所有榮譽來自於他人,人的所有不幸也來自於他人。他人是這個社會的象征,人類文明的形成注定了人類必須這樣生活。”記得當時還聊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具體的有些記不清了。

第一年的考試我失敗在文化課上。

回到家鄉後,我開始了文化課的學習。但不幸的是由於我沒有刻苦努力,最後的文化課成績沒有達到文學係的錄取分,也沒有達到電影學的錄取標準。

“隻有一種說法可以驗證信仰,那就是願意為信仰承擔痛苦。”2009年,我選擇複讀一年。複讀的道路決不平坦——來自父母的壓力,來自自己內心的苦痛,這些都必須承受。在與父母艱難地溝通後,他們最終同意了我的複讀決定。從小都是在走讀學校的我,這次選擇了在封閉式管理的學校進行複讀。這一年說過得快也行,說過得慢也行,最終還是熬過來了,而我的文化課成績也提高了很多??在第二年的春天我再次來到北京電影學院參加考試,而到文學係和電影學係麵試的時候,老師們還記得我,讓我很感動——北京電影學院讓我找到了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