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也有戰鬥力
每期專欄
作者:戴嶽 楊宇婷 高建棟
幾年前,沈陽軍區某裝甲師官兵對夥食保障時有“吐槽”。
“部隊夥食費漲了幾次,但大家卻沒有實實在在感受到好處。”上士王濤對此記憶猶新,“就拿早餐牛奶來說,雖然上級規定每天每名官兵一袋奶,但我們經常喝的是乳飲料,這和鮮牛奶還是不一樣!”“過去各單位以自行采購副食品為主,遠離城區的小遠散單位運輸成本高,有的就降低食品質量來壓縮成本;有的采取供應商送貨,但送貨時供應商為追求利益常會以次充好,這都導致戰士們吃不夠標準。”該師後勤部領導說,“副食品采購經費占夥食費80%以上,官兵吃不夠標準跟原來的副食品采購模式有很大關係。”
“有的單位采購管理不透明,容易造成夥食費跑冒滴漏,甚至不排除有侵占官兵利益的情況發生。”軍區聯勤部軍需物油部副部長崔秀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連隊按照每名官兵一根的計劃采購了一箱火腿腸。在采購時少兩根,裝車時又少兩根,進營區大門後少兩根,進飯堂時被拿走兩根,炒菜時又少兩根,上官兵餐桌時,每人一根火腿腸隻能改成炒火腿丁。
這個故事聽起來好笑,卻反映了過去分散采購容易出現“跑冒滴漏”的狀況。餐桌連著戰場,夥食連著戰鬥力。隨著形勢發展和市場變化,傳統的采購模式麵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官兵吃不夠標準,何談“舌尖上的戰鬥力”?
2013年5月,在總部的指導下,沈陽軍區改革傳統的旅團副食品采購方式,探索建立以提升集約層次、擴大采購規模、提高采購品質、降低采購價格為核心的作戰部隊食用油、牛奶集中采購新模式,旨在提升“舌尖上的效益”。
副食品集中采購讓官兵放心
“一袋早餐奶走向官兵餐桌,首先要經過采購招標關。”沈陽軍區聯勤部軍需物油部部長陳兆明介紹說,“集中采購,最明顯的效益是團購效益:把區域內部隊的副食品需求進行‘打包彙總’集中招標,以規模優勢形成買方市場,吸引供應商壓低價格,自然就省錢。”
在招標過程中,各單位組成評標組和監察組,軍區審計局全程參與,確保招標全過程公開、公平、公正。2014年招標采購經過詢價、投標、評標等程序,最終兩家知名企業中標,兩種產品分別比市場價格低10%和12%。
“一袋牛奶走向官兵餐桌,整個過程更加透明陽光。”軍區聯勤部軍需物油部高工修韞斐說,“副食品集中采購全區共用一個供應商,品牌、質量、價格統一分開,斬斷了分散采購利益鏈條,直達配送也最大限度減少了‘跑冒滴漏’,維護了官兵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