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論據的性質可分為理論論據、事實論據和數據三種:
理論論據。科學理論來源於實踐,麵且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它的正確性已為人們所公認;用人們已公認的真理作為論據,是有說服力的。它包括科學的定義、法則和規律,一般的公理、常識等等。
有時為使論文言之有據,論證充分,需要引用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或有影響人物的有關論述,必須注明出處,引用確當,不宜過多。
事實論據。事實論據是最有力的,因為它是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基礎,是人們產生正確認識的根源。要寫好財會論文,必須善於深入調查分析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客觀事實材料,選作論據使用。
選用事實論據,一要確鑿、二要典型。所謂確鑿,就是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經過核實、與事實沒有出入的材料、真實可靠,確有其事;如果事實是虛假的,或者是捏造的,就不能用來證明論點,從虛假的或捏造的事實中推出來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所謂典型,就是要具有代表性,雖是個別的事實,但能代表一般;不能反映共性的個別現象,不能體現普遍性的特殊事件,都不能用作論據,否則,就要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例文十六,證明論點“不宜過高評價職工集資的作用”所選用的論據就是事實論據。作為經過調查分析,列舉了加重企業負擔,集資數額有限,影響部分職工積極性,使用效率不高,虧損企業集資難等五方麵事實和問題,來表明作者對職工集資的基本態度,進而說明為什麼要提出不宜過高評價的論點。讓事實來說話,就更有說服力。
數據。數據是重要的論據,用得恰當,能有力地證明論點。寫作財會論文,數據更是不可缺少。選用數據,數字必須科學,必須準確,必須是那些必不可少的、有助於說明問題的。不要引用無助於說明問題的,令人費解的數字,也不要不加分析地羅列一堆枯燥無味的數字。選用數據,要持慎重態度,防止數字不實,更不能搞浮誇,數字之間要合乎邏輯,經得起推敲。數字運用得當,能夠充分而又恰到好處地證明論點。運用數據論證也是財會論文寫作的顯著特色。
比如,1990年3期《供銷合作社財會研究》刊登的山西省供銷合作社許景衡所作《淺談供銷合作社資金的保值和增殖》論文(簡稱許文),其中有--段是運用數據來證明論點的,茲摘錄如下:
(例文十五)(摘錄)
“新舊兩種經營體製在轉化交又時期不協調。供銷社體製改革,由恢複“三性”、實現“五突破”到開展係列化服務,逐步辦成農民群眾集體所有的合作商業組織,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牽納稅、不負擔政策性虧損的經營管理體製。實際上,供銷社是“一身二任”,擔負著“雙重”任務,在某些方麵依然行使國家行政職能,主要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工業品收購、供應擔負國家任務,執行國家統一價格和政策、由於物價上漲,加之取消了山區運費補貼,利率提高,費用開支增大,供銷社廣大幹部職工辛勤勞動擴大經營的成果,多數甚至全部被費用吃掉了。如1988年,全國供銷社係統擴大經營,減少環節,增加從工廠直接進貨,比1987年增加毛利1.29億元,被費用增加吃掉了0.98億元,占增加毛利額的76%;銷售稅增加0.12億元,占9.3%;離退休人員開支增加0.05億元,占4.10%;純利僅增加0.10億元,占7.71%。百元銷售利潤僅為137元。
1989年上半年,由於利率提高,運雜費增加,全係統比上年同期雖然多做4億元生意,增加毛利8561萬元,而費用開支增加了8667萬元,銷售稅金增加769.5元,兩項增加額超過毛利增加額875萬元,致使利潤總額減少348萬元;百元銷售利潤下降0.41元。供銷社擔負國家任務,某些商品牌價倒掛的損失,行政幹預造成的損失,有關部門亂攤派等,在一些地區或企業長期得不到補償和解決,包袱越背越重。”
以上摘錄的許文是就供銷社為國家增加了積累資金,而供銷社企業的資金未能保值和增殖的問題,來分析其原因的。上述這一段從供銷社體製改革的要求及其現狀找出7:深層原因,僅以列舉的對比數據,無需多加議論,就足以論證新舊體製轉換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協調。數據選用恰當,論證起來就有說服力。
3.運用合乎人們認識規律的論證方法。
論證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邏輯過程和方法就是運用形式邏輯原理,把論點與論據有機地聯結起來,使之成為一個統一體的方法。
寫作財會論文,在論證過程中,論點和論據之間必!,有必然的邏輯聯係。如果選用的論據與論點沒有邏輯聯係,即使論據是真實的,也證明不了論點的正確性。選用與論點沒有邏輯聯係的論據越多,論證就越無力。文章的論點必須從論據中推出來,論據必須能充分證明論點,從而形成合乎邏輯的必然結論。論證越恰當,論點和論據間的聯係越緊密,論點就越突出,文章的說服力也越強。
不論采用立論還是駁論的論證形式,都是為了用論據證明論點,它們的論證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根據論證時使用的邀輯推理形式,主要論證方法有歸納法和演繹法兩種。
歸納法是通過一些個別的事例,歸納它們的共同屬性,綜合它們的共同本質,得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論點。這種論證方法著重擺事實,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事實中概括出事物的一般性結論。論據是具體事實,論點是一般性結論。用作論據的各個具體事實,必須在本質屬性上有共同之點。才能歸納出一般性結論。因為歸納的是它們的共同本質屬性。而不是毫無內在聯係的各自特殊點。例文十三就是通過分析企業向職工集資後發生的事實,歸納出麼者認為不宜過高評價其作用的論點。
演繹法是用公認的符合客觀規律的一般原理和原則作論據,運用演繹推理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或者運用已知的知識來分析研究某個問題,從而做出新的判斷。這種論證方法著重講道理,從一般到個別,論據是一般原理,論點是個別事物。當我們掌握了一般原理和原則後,就可以由此推論與這個原理和原則有關的個別事物,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例文十四論證會計人員在廉政建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就是按照《會計法》明確規定的會計人員職責,運甩演繹法來推論的。
從個別到一般,又從一般到個別,這是兩個又有區別又有聯係的認識過程,是完全合乎人們認識規律的。因此,在具體的論證過程中,往往既用歸納法,又用演繹法,兩種推理形式綜合使用,來增強論證的邏輯效果。
4.確立論文的基本結構
人們的長期寫作實踐,對某些文體寫作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結構形式。財會論文作為應用文體,文章的構成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也有它的基本結構,即分為緒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先說緒論,這部分簡明扼要地交代一下,研究這一論題的理由、意義,說明其在學術上和實際應用上的價值。明確、具體地提出問題,必要時作點曆史的回顧,說明前人對這個論題作了哪些研究,作者將作哪些補充、糾正或發展。如果論文篇幅較長,還要概括介紹本論,或提示論述問題的結論,以便讀者閱讀和理解。文字要精練短小。比如,例文十四在序論部分一開頭就提出研究這一論題的目的和理由,加強廉政建設,從中央到地方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供銷社,也應把廉政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按照會計人員的職責,在這方麵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論述這個問題,並為在本論中進一步闡明各項作用作了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