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草莓無病毒苗的繁殖和利用;
保證種苗的無病毒,在原種種苗生產階段,應在隔離網室中進行。傳播草莓病毒的蚜蟲較小,可以通過大於1mm網眼,故應采用0.4~0.5mm大小的規格,其中以300號防蟲網為好。為提高脫毒母株的繁殖係數,可采用赤黴素處理和摘蕾的方法。赤黴素處理用5×10-6的濃度,在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兩次進行。摘蕾可減輕母株的營養負擔,促進匍匐莖的大量發生,田間地每株可繁殖150~200株。每株母株必須保證有大於3.3m2的營養麵積。另外還要注意匍匐莖排列位置,不要交錯重疊,這樣不利采苗,且采苗也要適時進行。無論秋季或春季種植,繁殖床必須要進行土壤消毒,小麵積可用蒸氣劑料盒消毒,防治草莓萎縮病、根腐病、萎凋病等的發生。隔離繁殖圃需加強水、肥管理,以促進匍匐莖的發生。
8.3.4蘆薈的試管快繁;
百合科蘆薈屬植物共有300多種,為多年生常綠植物,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由於蘆薈具有多種藥用功效和保健美容作用,近年來蘆薈產業已經在國內外成為新的開發熱點。蘆薈植株生長數年後才開花結實,種子一般也很少,而且種子細小,又不耐保存,存放一年後發芽率就很低。生產上常用的扡插和分株法都不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種苗。因此,隻有通過組織培養快繁方法,才能生產出大小一致、性狀穩定的優良種苗。
1)初代培養物的建立;
蘆薈的組織培養一般采用莖段和腋芽作為外植體,通過側芽擴大繁殖。繁殖程序為:外植體培養—不定芽的發生和增殖—誘導產生不定根—移栽過渡—大田定植。
研究表明,MS培養基是蘆薈初代培養中側芽分化理想的培養基,不僅誘導出的芽數量多,而且出芽早,側芽粗壯、濃綠。芽的分化和增殖與細胞分裂素的濃度密切相關。在一定濃度範圍內,較高濃度的細胞分裂素有助於芽的形成與正常生長。例如,在采用MS基本培養基,以及NAA濃度為0.2mg/L、BA濃度為3~5mg/L的條件下,幼苗生長較正常,而且較壯。
蘆薈對蔗糖濃度的適應範圍較廣,在20~50g/L蔗糖的條件下,側芽的增殖率都很高,以30g/L最好。通過實驗得出,在蘆薈初代培養及誘導側芽分化的過程中,以采用成分為MS+BA3mg/L+NAA0.2mg/L+蔗糖3%+瓊脂0.7%的培養基,效果比較理想。
2)取材與消毒;
選擇盆栽蘆薈植株或大田植株,截取上端嫩芽或側芽,將植株的生長點及周圍組織切成1~2cm的小塊,將材料置於自來水下衝洗幹淨,然後用2%洗潔精或飽和洗衣粉搖動5min。倒去洗滌劑後,用自來水衝洗幹淨,然後用70%的酒精來滅菌1min,立即用0.15%升汞溶液再滅菌10min。最後用無菌水衝洗4~5次,再用無菌濾紙吸幹水分後,就可接種在事先配製好的初代培養基上培養。
3)培養條件;
蘆薈試管快繁的整個過程中,濕度可控製在(26±3)℃,白天以日光燈照明10~12h/d,光照度為1000~1500lx。
4)擴大繁殖;
在培養基內,外植體充綠膨大,頂芽、側芽開始萌動生長,經25~40d的培養後,莖段腋芽生長成不定芽,節痕上和莖段切麵邊緣也會發生不定芽。當培養基顏色逐漸暗灰色,側芽發生較多後,應轉移到新的培養基上。新培養基成分與前相同。25d後,每個芽周圍又可長出4~6個側芽,即可切下來再進行繼代培養。以後每25d可繼代增殖一次。
5)生根與壯苗;
蘆薈試管苗生根采用KC培養基,以KC+IBA2.5mg/L+蔗糖3%+瓊脂0.7%+活性炭0.3%較適宜。為了使植株健壯,使之能在移栽後保證較高的成活率,在生根培養基上形成完整植株後,即可轉移到1/2MS+IBA2mg/L+活性炭0.3%+瓊脂0.7%的壯苗培養基上進行壯苗培養。此階段可將光照度增至2000lx,經20d左右培養,平均每個試管植株長出4~5條粗壯的側根,葉色濃綠。此時即可煉苗移栽。
6)試管苗的移栽與管理;
蘆薈試管苗移栽前,應將培養瓶搬出培養室,並敞開瓶口,於普通房間內煉苗3~4d。移栽時,可先往瓶中加入少量水分,並搖動培養基,然後用鑷子將試管苗輕輕取出,洗淨根部附著的培養基,並按種苗大小分開栽於河沙中。為了預防真菌或細菌引起的病害,也可將試管苗用高錳酸鉀溶液泡1~2min,稍晾幹後栽植。由於蘆薈的耐旱怕澇,試管苗移栽時應注意嚴格控製基質水分,既要保持基質濕潤,又要防止水分過多造成爛苗。保水能力較強的基質如黃泥、黏土等,不宜用於移植蘆薈試管苗,以透氣性好的河沙最好。但河沙保水力太差,應注意及時噴水保溫。移栽初期幼苗有轉黃現象,這是因為初期不適應所致,並不影響成活率。經過兩周的過渡,植株又恢複生長,葉片逐漸轉綠。當抽出新葉時,便可移植於大田。
本項目介紹了17種植物組織培養脫毒、快繁技術,果樹如櫻桃、蘋果的脫毒與快繁,林木如桉樹、楊樹、櫻花的快繁;花卉如非洲紫羅蘭、蝴蝶蘭、紅掌、非洲菊、月季、康乃馨、杜鵑、百合的快繁;經濟作物如馬鈴薯、甘薯、草莓、蘆薈的脫毒與快繁技術。從這些植物的脫毒和快繁技術來看,脫毒方法上均采用莖尖分生組織培養或莖尖分生組織與熱處理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處理。而快繁所用的外植體則因植物種類不同而已,主要還是以芽為主要的選擇對象,如果已經進行了脫毒處理,鑒定後所檢病毒為陰性的材料即可直接用於快繁。快繁途徑則主要為誘導叢生芽或單芽扡插方法。不可反複使用愈傷組織進行培養,以防出現遺傳不穩定現象的發生。
1.在植物組織培養快繁中,如何建立無菌培養體係?
2.如何進行蝴蝶蘭、紅掌、非洲菊等花卉的組培快繁?
3.如何進行馬鈴薯、甘薯的脫毒與快繁?
4.陳述馬鈴薯種苗繁育體係。
5.陳述草莓脫毒與快繁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清連.植物組織培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王蒂.細胞工程學北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朱至清.植物細胞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4]曹孜義,劉國民.實用組織培養技術教程[M].蘭州:甘肅科技技術出版社,2003.
[5]潭文澄,戴策剛.觀賞組織培養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1.
[6]王國平,劉福昌.果樹無病毒苗木繁育與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7]劉慶昌,等.植物細胞組織培養[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
[8]胡琳.植物脫毒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
[9]薛慶善.體外培養的原理與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10]陳振光.果樹組織培養[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87.
[11]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學會.現代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12]傅潤民.果樹瓜類生物工程育種[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4.
[13]肖尊安.植物生物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14]元英進.植物細胞培養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15]鞏振輝,等.植物細胞培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16]龐俊蘭,等.細胞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7]張獻龍,唐克軒.植物生物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18]原田宏,駒嶺穆.植物細胞組織培養[M].東京:理工學社,1987.
[19]謝聯輝.植物病毒:病理學與分子生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0]莽克強.基礎病毒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1]謝天恩,胡誌紅.普通病毒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2]程耀峰.植物組織與細胞培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23]高世強,張新建,吳茂森.DNA微陣列技術在病原細菌基因轉錄譜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科學,2008(5):13411346.
[24]王新,莫笑晗,林良斌.分子生物學技術在植物病毒檢測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8):1349813500.
[25]陳益華,鍾誌淩,賀正金,等.甘薯脫毒苗的快速繁殖與生產技術[J].長江蔬菜,2009(14):1114.
[26]J.M.BongA,P.VonAderkAs.In Vitro Culture of Trees[M].London:KluwerAcAdmic Publishers,1992.
[27]John H.Dodds,Lorin W.Roberts.Experiment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M].third e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8]Robert N.TrigiAno,Dennis J.GrAy.PlAnt Tissue Culture ConceptsAnd LAborAtory Exercises[M].New York:CRC Press,1996.
[29]RobertA H.Smith.PlAnt Tissue Culture[M].second edition.london:AcAdemic 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