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為什麼夏日午睡最養心(1 / 1)

夏季氣候炎熱,人體大量排汗降溫的過程中,全身毛細血管會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滯留於體表,體內血液分布失衡,大腦血氧供應不足。正午時分,烈日當空,太陽灼熱似火球,令人煩躁不安,精神不振,心血管係統的負擔加重,人的身體處於過度消耗狀態。如果這時候不休息,或不好好地睡個午覺,那可真是對不起自己啦!

夏季養心重在靜。“心靜自然涼”。睡眠是生命活動中寧靜的典型表現。中國古代養生之道的核心理念是“靜則藏神,靜中求壽”。

人體陽氣隨著自然界的陰陽升降而發生周期性變化。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火性為陽,陽主動,再加上心為陽中之陽,屬火,兩火相逢,勢必擾動心神,出現心神不寧,引起心煩,心的負擔就會加重。所以,在夏日炎炎的季節裏,我們都要重視心神的調養。

我國古代的五行中,火、紅、南(方)都是熱的代表。南方夏天,不僅氣溫高,空氣潮濕,熱濕交蒸,悶熱感更加明顯。熱性炎上,會擴張血管,導致大腦血氧供應不足;濕性重濁,會使人產生昏沉感,可出現頭重腳輕身體困乏的症狀。

按照中醫理論,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屬陽,對應的髒腑為“心”。一天的午時屬心,因此,夏季的午睡養生對養“心”、養心陽,更加貼近。其實,中醫裏的心是指心係,它不僅僅是指人體解剖學中的“心”(心髒),而是包括心髒在內的整個神經生理係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研究發現,許多心髒疾病跟心陽不足有密切的關係,如冠心病,中醫學認為它是由於長期心陽不足導致淤血而發病,腦血管疾病也一樣。心陽包括心髒結構,心髒功能,也包括大腦神經係統。因此,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有密切的連帶關係,也往往同時發生。

夏季夜短晝長,晚睡早起。研究發現,午睡不僅可以補充夜間睡眠的不足,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中暑,消除疲勞。

許多古代文人不僅都有午睡的習慣,而且還把午睡的美好享受描述於他們的筆下,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妙的詩句,饒有情趣。清人李漁“夏日午睡,猶如饑之得食,渴之得飲,養生之計,未有善於此者”,這是詩人對午睡總結性的體會。白居易的“旦暮兩蔬食,日中一閑眠,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之類詩句,大概算得上是午睡題材裏較早的詩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