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雄雞啼晨,蜘蛛總在半夜結網?為什麼大雁深秋東南飛,春天燕歸來?為什麼女子月經周期恰同月亮盈缺周期相似?為什麼沒有鬧鍾的鈴聲,我們每天也能按時醒來?為什麼中午時分會感到昏昏欲睡?
對於這些問題,你或許會很快地作出回答,這是生物節律起的作用。不錯,因為在前麵“午睡的醫學理論”中我們已經初步討論過這個問題,是生物鍾在這裏起著主導作用。
那麼,它是怎樣起作用的呢?我們先學習一下體溫節律,它是體內睡眠生物鍾裏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體溫升降的變化對大腦清醒或疲勞有很大影響。
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人的正常體溫是37℃,但很少有人會注意人的體溫並不是恒定在37℃,它是隨著一天時間的變化,圍繞37℃高低波動,溫差是1℃~2℃。
體溫升高到一定閾值時人會感到清醒,腦電波頻率加快;體溫降低到一定閾值時人會感到疲憊、困倦,腦電波頻率減慢。
研究發現,人的體溫在早晨開始上升,中午時分會有輕微下降的現象。所以,人們經常在午間時候覺得很想睡覺,有時這種睡意可能會比晚上的睡意還要強烈。哪怕是打個盹,也有緩解這種感覺的可能。
從“體溫晝夜變化曲線”可見,人體晝夜周期體溫曲線有兩段下降坡,它們分別是晚上22時到淩晨4時,中午11時到下午1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午的時候,體溫會進入一個低穀。這剛好是人們很想午睡的時候。所以,人類不僅是在午夜,而且還在中午時分也會出現瞌睡現象,有時這種困意會與晚上的睡意一樣強烈。
體溫晝夜(24小時)變化曲線清醒度在一晝夜24小時中的波動一天24小時周期中,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的清醒度也會發生高低起伏。在早晨起床之後這種清醒度會開始上升,中午時分剩下的隻有中等強度,午後顯微弱,傍晚又開始回升,到晚上7~8時達到高峰,然後再開始下降。所以,即便睡眠充足,因為生物鍾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況在中午的時候也會出現規律性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