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繡娘阿香(1 / 2)

認識阿香是源於母親的介紹。母親喜歡刺繡,也喜歡收藏各種各樣的繡品。她對我說阿香是湖南人,前一段時間才搬到這條街上來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對母親的話我並不太在意,因為她總是習慣把小事說大,把大事說得更大,我隻是答應趁這幾天休假陪她過去逛逛。

母親對繡活很講究,這一方麵源於她從小受到的教育,另一方麵大概是這些年對繡的喜歡更加強烈。退休後的日子往往讓她無所適從,找一點有意義的事倒讓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安心不少。

阿香的店開在街頭,有門臉有繡房,和她在一起的是她的婆婆,大約五十多歲的樣子。阿香的婆婆很能說,而且不是一般地能說,見我們來她先是拉了把椅子讓母親坐下,然後就開始介紹店裏新到的貨。她說,這些貨都是她兒子剛從湖南老家帶來的,樣樣都是好東西。母親一一翻看,東西的確不錯,有單麵繡、雙麵繡,有大尺度條幅,也有手帕一樣的小零碎。繡工很好,感覺都是精工細做的,色彩和圖案的層次感很強,尤其是花色的過度方麵是很多繡品所不及的。

我轉了目光沿牆上掛的繡品看過去,有大的獅虎,也有小的卡通動物,更有各種花鳥圖。一幅裱好的《花開富貴》端端正正地掛在店麵的右牆上,繡麵上牡丹花、葉的運色看起來要多達十幾種,層層鋪開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朵真實的鮮花。花瓣由白到淺粉到藕粉到略見深色的紅,立體感很強,光澤度也極好。站在繡框下流連,竟讓人有了些癡癡的感覺。阿香婆婆大概看出了我的喜歡,連忙介紹說這是她家阿香用半年多的時間繡出來的,是鎮店之寶,非賣品。我並沒有要買的意思,隻是覺得這樣的好繡品一定出自一個靈秀的女子,她的聰慧和美貌也一定非同一般。

我們坐下來等。母親在等阿香告訴她摻針法,我在等看一眼阿香是個什麼樣的女子。店裏的客人越來越多,也許是因為節假日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人們更需要從現代文明中返璞歸真,總之不停地有人前來問話,也不停地有人放下錢拿走繡件。阿香家打工的小劉英語很好,不僅能詳細地介紹湘繡的各種針法,還能用玩笑式的語言很快地將繡品賣出去,而阿香的婆婆則是時時地展開她春風般的笑臉。

阿香終於回來了。她是一個長相清麗的女子,個頭不高,頭發很長。她看了母親一眼,嘴角動了動,一張臉便鮮活起來。母親拉了我和她走進內室。我頓時有了一種驚異的感覺。內室靠近窗台的地方擺放了一個很大的棚架,大約有兩米寬的樣子,繃好的繡布上儼然在繡一幅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各樣的絲線整齊地擺在棚架的上端,感覺可以隨時起針隨時換線。繡架的左上方安裝了一盞白色的節能燈,大概是阿香做夜活用的。母親走到繡架前,臉上堆起了滿意的笑容。她對我說很久沒見過這樣的好繡件了,以前隻有你外祖母那輩的人才出這樣的好活,這些年少見了。

阿香顯然對母親很尊重,她用很細小的針在繡布上上下穿插,並且不時告訴母親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樣的針法才能令繡麵更好看、更生動。母親掏出老花鏡很認真地看阿香做,留我在一邊細細地觀看繡房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