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3)(3 / 3)

祭祖本是一件莊嚴肅穆的事情,不允許有嬉戲之作與汙言穢語出現。正如《禮記》中所雲:儀繁而心不誠,不若儀簡而心誠。這位從蒙地而來的人將平時所言使用在祭祖場合,實在有傷大雅。此事被傳出後,成為陝北民間的一塊笑料,說佳縣人是“氣老人貨”。其實,這不是佳縣人所為,也是一個老鼠害了一鍋湯。

佳縣人喝麵湯——官喝

佳縣人喝麵湯是“官喝”,也是王法。若有飯館不給人喝麵湯而倒掉,那就是犯了王法。佳縣人也自豪地說他們喝麵湯是老先人打官司掙來的。這是怎麼回事?

相傳,大約在康熙三十年左右,一位佳縣人來到蒙地做買賣,沒有經營好,折了本,連飯錢也沒了。他實在餓得不行了,便來到一家麵館,看有沒有別人吃剩的飲食,好用作充饑。沒想到人們都很惜錢,自己買來的飲食都吃光了,他隻好繼續等著。等著等著,飯館老板因煮麵湯有些糊了,準備換湯,佳縣人一看麵湯很稠,用作充饑是可以的。便拿了一隻碗要舀麵湯。飯館老板可不幹了,因這個人進館來很長時間坐在桌上,既不吃飯還占著位子,心裏對他早就憋著一肚子的火,想發作,但又想到“和氣生財”麼,一旦發火將他趕出去,又怕壞了日後的生意。現如今見他拿著碗來舀麵湯,就再也按捺不住無名之火了。先是不讓他舀,繼而,將麵湯倒了。佳縣人因實在餓得慌,既沒有錢買飯吃,也沒有等得別人的剩飯菜,好不容易能喝一碗稠麵湯還被老板倒掉了,心中憤怒之火油然而生,便與老板爭鬥起來。老板說,麵湯是我的,願給你喝,你才能喝,不願給你喝,把它倒了,是我的權利。佳縣人說麵湯既是廢棄之物,將之倒掉不若予人充饑,是物盡其用之道,你不守道義,枉在人世。二人鬧得不可開交,各說各有理,互不相讓。後在人們的勸解下,來到歸化廳,懇請統領蒙漢民事糾紛的康親王評判是非曲直。

康親王是一位清明的王爺,自康熙二十九年率兵出張家口、屯歸化城(今之包頭)以來,將歸化廳所轄(內蒙古、陝北、晉北)治理得盜息民安。他還常常深入民間私訪,對民間的情況了如指掌。二人來到歸化衙門,向康親王訴說原委。康親王聽後,對飯館老板大加斥責: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是聖人訓言,接濟貧弱是做人的本分,和氣生財是經商之道,物盡其用是天地恒律。你既背聖人訓言,又失做人本分,經商無道,不守恒律,是為大逆。老板一聽,嚇得屁滾尿流,磕頭如搗蒜,向王爺求饒。王爺還待發作,佳縣人上前向王爺說情曰,臣民到王爺衙中隻是為了討個是非曲直,並不為爭輸贏,現老板認錯也就算了。康親王聽後對老板說,佳縣人寬厚仁愛,為你說情,且饒過你這一次。不過,以後凡有人來你館中討喝麵湯,一定要給喝,倒麵湯時一定要大喊三聲“有人喝麵湯沒有”後才可倒掉。老板連連稱是,向親王叩頭後,偕佳縣人一齊回到飯館,以酒食招待,自後竟成為朋友。

由於康親王在民眾心目中地位很高,他在署衙所判麵湯一案,雖是小小一案,卻影響很大。人們尊重康親王,不僅在蒙地,就連晉北、陝北的一些飯館,在倒麵湯時也要喊上三聲,這在清代已成為一個不成文的行規。

喝湯是一種有益於健康的生活方式。陝北民間有諺雲,“吃飯先喝湯,強出問藥方”,“原湯化原食”。陝北,乃至陝西、山西的很多地區,都有這種喝湯習俗。如在西安吃餃子,往下一坐,不管你喝不喝,首先端上的就是一碗餃子湯。吃麵時,旁邊總給你放一碗麵湯,人們習以為常。所以佳縣人稱,他們喝麵湯是老先人打官司掙來的。陝北民間也有諺雲:“三碗麵湯頂碗拌湯。”

過秤

在陝北婚俗中,凡新人用的被褥衣物都要過秤,以求吉利,這是為什麼?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屠夫為人家宰殺完豬後天已黑下來了,他收拾好工具就上路了。路過一個村莊時,看見村裏有很多人往東邊的一處矮房走去,他感到很奇怪,湊上去問村人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了,村人告訴他,這家的主婦正在生孩子,也不知為什麼,就是生不下來,命在旦夕。屠夫聽後,也跟著人群來到房前。此時,房裏已擠滿了人,大家誰也沒有辦法,在幹著急。屠夫是個好心人,還會兩手,於是,他放下挑工具的擔子,讓人請來族長,向族長說,你給我找幾個身強力壯的男人來,讓他們聽我的吩咐。族長很快找來七八個壯小夥,屠夫命他們將院子團團圍定,不許任何人隨便出入。接著,他又大聲說:“今天主婦有難,我知道,是惡鬼在作祟,現在請大家排好隊,依次上我這杆秤,稱稱你們的重量,不許任何人溜走,違者,我就用這把殺豬刀將他送上去往陰間的路。”於是,過秤開始了,眾人都一個個依次過了秤,最後剩下一個嬌豔美女,走上前來對屠夫嬌滴滴地說:“我是五十裏以外來的客人,是主婦的表妹魏徵,有這樣的親戚關係,你總不至讓我也過秤吧!”說完後,又是嫣然一笑。這一笑,隻笑得那幾個年輕漢子的心也軟了下來,大有免其過秤之意。屠夫可不然,衝著姑娘大喊一聲說:“請你上秤!”族長這時也把眼睛一瞪,衝著那幾個年輕人大吼道:“遵守法令,將法場圍好!”幾個年輕人頓時抖擻了精神,硬把姑娘拽上了秤。姑娘剛一上秤,便見地上流了一攤汙血。原來這個姑娘是“產婦鬼”變化的。民間傳說,產婦鬼專門在婦女生孩子時來吸產婦血。產婦鬼一看露出了馬腳,拔腿就跑。屠夫眼疾手快,大喊一聲“哪裏去”,已趕在產婦鬼之前來到門口,趕緊將秤掛在門上,屠豬之刀放在窗子上。產婦鬼想奪門而出,剛剛來到門下,有秤將其攔住,屠刀閃出一道寒光,將其斬了。大家低頭看時,隻見門後有一張血皮,產婦鬼就這樣死了,孩子順利出生了,孕婦也轉危為安了。人們不解地問屠夫,你是怎麼將產婦鬼伏法的。屠夫高興地說:“鬼雖然以其變化多端的手段來危害人,但它們是不能過秤的,因為它們沒有良心,良心很重。人有良心,所以壓秤,鬼沒有良心,所以不壓秤。做了壞事就會喪失良心,鬼就是因為沒有良心,做了壞事,所以它們不敢過秤。”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屠夫,同時也為這位孕婦的轉危為安慶賀,就在婦女臨產時於門上放一杆秤,窗上放一把刀,以求吉利。久而久之,成為習俗。

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一位屠夫為鄰村的一戶人家殺豬,這家主人的孫子正是滿月日,請了很多親朋來家慶賀,所以屠夫殺完豬後被留下來吃了一天酒席,並給他開了雙份工錢。屠夫酒足飯飽後,天色已不早了,收拾工具,啟程回家。剛到大門口,忽見有一盞燈籠朝門裏走來,隻見燈,不見人。原來是一個鬼打著燈籠正朝大門之內走來,一見屠夫後,將燈掛在大門外的牆角上。屠夫出得大門後問鬼,你來這裏幹什麼?鬼說,來捉這家人的媳婦做替身,無奈他家紅燭燒了一天,紅聯貼了不少,人來人往,門老開著,有一麵鏡子照得我有些發抖,使我無法下手,隻好等到下半夜動手了。屠夫因感激主人的盛情,便勸鬼不要把人家媳婦捉去,要不把自己捉去好了。鬼說:“你身上有刀,殺氣太重,我不敢捉你。”屠夫聽鬼說了它所怕的東西後,便拔刀把牆上掛的鬼燈打翻,反身回到主人家,對主人說,今晚有鬼要害你家媳婦,但鬼怕刀,怕紅光,怕鏡子,你們趕快把紅紙貼上,鏡子、剪刀掛在你家媳婦房門上,鬼就不敢來了,就可保得安然無恙。主人家照屠夫說的做了,果然無事。自那以後,就有了“紅光照門”、“明鏡驅妖”、“寶刀在上,鬼怪遠去”的驅鬼說法。人們為討吉利,也於產房門上貼紅對,掛鏡子、剪刀等吉祥物。

死刑犯臨刑大吃一頓

我國古代,凡死刑犯人在臨殺頭前可以大吃一頓,這一規矩據說是趙匡胤所定。

相傳,趙匡胤還在落難的時候看見十字路口圍了很多人觀看官府處決犯人。一個骨瘦如柴的犯人正在昂頭吃一根線上穿著的七顆米粒,趙匡胤見狀心中一陣酸痛,大為不悅,便脫口而出說:“有朝一日我趙匡胤麵南而王,一定要讓死刑犯在行刑前大吃一頓。”趙匡胤說此話是無意的,但卻被斷頭鬼們聽去了,他們到了陰間後大力宣揚如果趙匡胤坐了天下,一定會恩澤於鬼魂的,就衝著趙匡胤的這一做法,我們做鬼的也一定要幫他坐天下。

果然,趙匡胤在發起陳橋兵變時,有無數鬼魂為他搖旗呐喊,頓時,陰雲四起,魂魄顯現。眾將士們也以為趙匡胤的起兵已得到天助,沒有一個不對趙匡胤的這一“天時”感到懼怕的,所以都投誠在他的麾下。兵變成功,皇袍加身,趙匡胤做了大宋皇帝。

趙匡胤當了大宋皇帝不久,便頒詔天下,死刑犯在臨刑前可以大吃一頓。

鍾馗嫁妹的衍化

在鍾馗驅鬼的風俗中,習俗和內容是在不斷衍化的,其中一個就是鍾馗嫁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