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銷量榜單上絕大多數是樂壇老前輩,但我追蹤了幾年發現座次基本上沒怎麼變。自從數字音樂時代來臨,特別是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推出iTunes將唱片專輯拆散進行付費單曲下載之後,樂壇遊戲規則大變,後起之秀或許再難做到“鑽石”、“白金”的唱片銷量。而且,要緊跟當今樂壇潮流,光聽“老家夥”是不行的。科技的發展催生了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多米音樂等應用,能很方便地一網打盡美國Billbord熱榜、英國UK單曲榜、蘋果iTunes榜等主流英文歌榜單。自此,我終於完成了從土鱉到潮人的華麗轉身,一邊聽著歌一邊在網上刷榜單,“走在流行音
最後,與英語樂壇“接地氣”還少不了聽老外的音樂電台,看看DJ們的推薦。
這裏首選英國的BBC Rdio 1,每天24小時之中至少有23個小時在放各個流派的音樂,除了pop(流行),還有hip hop(嘻哈)、rock(搖滾)、indie(獨立)、electronic(電子)和dnce(舞曲)。此台還是UK單曲榜的官方發布機構之一,每周一淩晨(北京時間)開始倒數TOP
40榜單。如果你的收聽習慣比較傳統,可以每晚在北京時間11點鏈接美國VO,有個Border
Crossing的音樂節目,一位中年男DJ接受亞非拉聽眾來信點歌,其品位很貼近我們的口味,我就不止一次聽到播出西城男孩的歌。
聽英文歌的收獲不僅是娛樂,也不僅是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語言修養,還可直接提高口語和寫作水平。
在口語上,聽得多自然會唱,過去10年來,我到K場唱歌都以唱英文歌為主,有時當了一晚麥霸唱的都是英文,讓別人刮目相看。唱英文歌是按照歌星的發音標準鍛煉口語,配合旋律,效果可以以假亂真。
在寫作上,我經常把歌詞直接寫到作文中。例如,我有一次把98°樂隊的Becuse of You《因為你》中的經典歌詞“You’re my sunshine fter the rin.You’re the cure ginst my fer nd my pin.”(你是我雨後的陽光。你是我抵抗恐懼和痛苦的良方。)寫進了一篇習作,被收入了《北京大學學生優秀英語作文選評》一書。
透析英文電影:進駐全球影壇
我們也可以把看電影、電視劇的娛樂方式切換為英語,同樣是在不影響快感的前提下,獲得英語能力的提升。你也許會說:“我聽了英語老師的推薦,看了好幾部英文電影,感覺進步很明顯啊!”這是英語老師的忽悠,他們推薦的電影都是語言對白說得比較清楚的。隨便讓你看個The
Shwsh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贖》),你又會感歎“退步”了。你的英語聽力水平若要經得起電影、電視的考驗,必須達到3個條件:
(1)不看字幕。有誌於提高聽力的你,一定要養成不看字幕的習慣。如果是電腦看片,最好看不帶字幕的版本。如果字幕在影片以外的黑帶裏,你可以把播放器的畫麵下調,將字幕擠出屏幕以外。但培養定力才是根本,我很多年前就刻意鍛煉在看片的時候把目光注視到畫麵中央。訓練的關鍵是允許自己聽不明白和理解錯誤,記得我第一次徹底不看字幕是看香港無線電視明珠台晚上9時30分播出Kevin
Costner(凱文·科斯特納)主演的Messge in Bottle(《瓶中信》),開始很擔心看不懂,但看完發現不看字幕也能懂得個大概。原來,完全靠自己耳朵聽的時候大腦的認知潛能會被激發出來(盲人一定很懂這個道理),而電影電視的主要信息量是在於畫麵而不在伴音呢!我練成這習慣以後,再看到偶爾的非英語對白時,都習慣不去看字幕,耳朵不自覺地試圖“聽懂”那些非英外語了!這對於大多數動畫片、非高智商的電影都是沒問題的。千萬別相信看英文字幕會有幫助,那隻是在閱讀而已,要閱讀的話大可讀原著。無論你看的是什麼語種的字幕,都無法提升聽力,純屬浪費時間。
(2)大量地看。過去10年我整整看了1000多部英文電影,外加少量美劇。我引以為傲的是把曆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看了一個遍(從1919年的Wings開始至今),把IMDB(互聯網電影資料庫)上的TOP 250電影也基本看完了。我習慣每讀完一本英文原著、看完一部英文電影,都在一個Excel表上做記錄,於是統計出每年能看90~100部英文電影,每年還自娛自樂地評選“年度最佳”、“影帝”、“影後”等。論聽力水平,唯有量變才談得上質變——你看了10部英文電影,跟看了100部是不一樣的,又跟看了1000部是不一樣的。要看如此巨量的電影,得將這種行為形成習慣,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我的個人習慣是用電腦看片,一個片往往分開多次觀看,例如吃飯的時候。看完就在播放器上記錄下位置,下次直接從該位置繼續觀賞,這裏推薦韓國的影音播放軟件KMPlyer,特別適合我這種習慣。影迷會批評說這種看法是對電影的生吞活剝,但我想不出還有什麼方式能做到每年看100部電影。當然,遇到很好看的片子是值得一氣嗬成的,因此我也偶爾上電影院。近兩年,我更加“惡劣”到拿著手機、戴著藍牙耳機邊走邊看,在上廁所、坐電梯等零碎時間看英文電影……
(3)結合閱讀。聽電影是實戰,跟聽力練習材料不可同日而語,在信息輸入上與閱讀的最大區別是:電影不受你的控製,英語源源不斷地湧入你的耳朵。如果其中夾雜生詞,你根本無暇去查、去猜。聽一段電影對白會碰到多少生詞?想想在讀原著時每頁碰到幾個生詞吧!因此,強大的詞彙量儲備是聽懂的必要條件。很多人抱怨:“即便所有單詞都懂,串成一段話連續說出來,我就聽不懂了。”如同閱讀,如果所有單詞你都懂,那麼無論說得多快,你總會適應並能完全聽明白。問題是,你未必真正做到“所有單詞都懂”。在海量閱讀的基礎上大量聽,才是提高聽力的正道。當然,如果你讀過的電影改編自原著,看的時候自然理解得極好,例如隻有讀完了The
D Vinci Code(《達·芬奇密碼》),才能看得明白改編後的電影中高速推進的情節和各種謎題。我習慣讀完一本英文小說就找其改編的影視作品來看,在我讀過的48部英文小說之中,至今已看過The Hunt for Red October(《獵殺紅色十月》)等28部改編的電影、電視和動畫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