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點受訓(2 / 3)

升入二年級後,巴頓的目光緊緊盯上了第一下士學員的位置。他吸取了一年級時的教訓,每門功課抓得都很緊。同時,他還參加了校足球隊,很快便以出眾的球技確立了在隊中的主力地位,幾乎在每次比賽中都能摧城拔寨,攻破對方的城池。由於巴頓的出色表現和隊員之間配合默契,西點軍校的足球隊由弱轉強,贏得一係列校際比賽的優勝,也吸引了大批的球迷。而巴頓更是成為軍校球迷們關注的焦點。每當巴頓出場,“巴頓,巴頓……”球迷們有節奏的叫喊聲響徹全場,令巴頓興奮不已,總感到有使不完的勁,在綠茵場上積極穿插跑動、帶球過人、傳切配合、直至射門,一氣嗬成。

巴頓的出眾表現不可避免地在比賽中受到對方球員的“特殊照顧”。在一次比賽中,對方球員嚴重犯規,幼時傷處再次嚴重骨折。巴頓被迫含淚離開心愛的綠茵場,但他並沒有泄氣,又參加了校田徑隊,成為高欄賽項目的運動員。

功夫不負有心人,巴頓的刻苦努力終於有了成果。學年末,他不僅通過了各項考試,而且還被任命為二年級的第二下士學員。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盡管沒有當上第一下士學員,但畢竟已接近了目標。

巴頓天生喜歡發號施令和出風頭,這一次機會終於來了。作為二年級的第二下士學員,他負責帶領一年級的一個連隊。第一下士學員不在場時,他還要領導全營。每當他履行職責的時候,總會感到祖先們的目光注視著他,於是感到信心倍增、力大無窮。他認為“一個人要成為一名好軍人,就必須遵守紀律、有自尊心、對於他的事業和國家感到自豪,對於他的同事們和上級有高度的責任感,對於自己表現出的能力有自信”。他知道如何使手下這批學員具有他們必須具備的紀律性、榮譽感、責任感和自信心。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訓練出一支與眾不同的模範連隊。

於是巴頓開始按照他自己的一套想法,訓練手下這支連隊。他規定,凡在他的連隊,每個學員都必須在訓練中戴鋼盔、係領帶、打綁腿。不管天氣多麼炎熱,都必須照此執行,否則就以違紀論處。由於巴頓嚴格管理,執行紀律鐵麵無私,引起一年級學員們的廣泛不滿。學員們給他取個綽號叫“豪豬刺”,意指他過於熱衷軍銜和榮譽,而不惜以同學作為向上爬的階梯。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巴頓所關心的是如何履行職責並做一名標準的軍人,從不在乎是否受人歡迎。他十分關心提高和培養新學員的軍事素質和軍人性格,從不欺負他們。他不僅對新學員要求嚴格,而且更能嚴於律己,身體力行,注意在學員中樹立自身的形象,對自己的一點點差錯都不放過。但是巴頓的高標準、嚴要求並未給他仕途帶來好運。鑒於巴頓上報的學員違紀行為比其他學員幹部報的多,到新生訓練結束時戰術教官將他從第二下士降為第六下士。這對他的自尊心是一個沉重打擊,他第一次感到好心沒有得到好報。後來,在給女友比阿特麗絲的信中,他訴說了自己鬱悶的心境,認為自己可能是過於刻板了。比阿特麗絲在回信中繼續表明對他的一貫支持,她認為“你什麼也沒有做錯,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應該做的……我相信,你還會做得更好……”

1905年3月,西奧多·羅斯福宣誓就任總統,西點學員組織隊列參加在華盛頓舉行的閱兵式。碰巧艾爾一家也到華盛頓參加慶祝活動,巴頓和比阿特麗絲頗感意外地在華盛頓邂逅了。在當晚的舞會上,他們翩翩起舞,沉醉在意外相見的喜悅中。巴頓向比阿特麗絲表達了由衷的謝意,感謝她幾年來對自己的鼓勵和支持,並希望能繼續保持通信聯係。比阿特麗絲愉快地答應了巴頓的要求,並祝願他能成為西點最棒的士官。

第二天,學員們就要趕回西點。巴頓在和比阿特麗絲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後,不得不再次分手。但這已令巴頓感到十分滿足。他在給父親的信中稱這是他“一生中度過的最美好的夜晚”。

與比阿特麗絲會麵後,巴頓重又找回了自信,再次變得心情振奮、精力充沛,並很快又成為整個西點軍校的焦點人物。

什麼是機遇?為什麼有的人能夠牢牢地把握住機遇、並加以充分利用,而另一些人則隻能大聲抱怨自己命運弗如?對此,馬基雅維裏的解釋是:命運之神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她左右著我們命運的一半,而把另一半放在我們自己手中。巴頓曾在日記中寫道:“機遇隻屬於那些有心的人和做好了充分準備的人……”為了自己大展宏圖的那一天,他早已開始了準備。鍛煉自己的勇氣和膽量就是其中一項。

他引用斯通韋爾·傑克遜的一道訓誡作為基本格言——“不讓恐懼左右自己”。

巴頓並非是一個不知懼怕的超人。他會像任何人一樣感到害怕,而且他也從不恥於承認這一點。他意識到恐懼本身正是影響他作為一個軍人能夠勇猛無畏的根本因素。他並不盲目地重視沒有理智的勇敢。巴頓是一個心地聰慧、頭腦細致的人。他發現自己雖然勇敢,但在危險麵前,並非是毫不猶豫的。

他決心要進行鍛煉,克服恐懼心理。於是就為自己規定了一套訓練課程。對外行人來說,這種訓練看來既魯莽又愚蠢;但對巴頓來說,卻是有目的和有係統的。在他進行騎術練習和比賽時,他總是挑最難越過的障礙和最高的跨欄。這樣做並非像他的觀眾所認為的那樣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作為他克服膽怯的一種鍛煉。

在一次輕武器射擊訓練中,巴頓和同學們輪換射擊和報靶。在其他同學射擊時,報靶者要趴在壕溝裏,舉起靶子;射擊停止時,將靶子放下報環數。輪到巴頓報靶時,他突然萌生出一個怪念頭:看看自己能否勇敢地麵對子彈而毫不畏縮。當時同學們正在射擊,巴頓本應該趴在壕溝裏,但他卻一躍而起,子彈從他身邊嗖嗖地飛過。真是萬幸,他居然安然無恙。

後來,他漫不經心地對他的父親談起了這件事。“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巴頓?”他父親問道,“隻是為了顯示你有多麼勇敢嗎?蠢貨!”“不,爸爸,”巴頓靦腆地答道,“我隻是想看看我會多麼害怕,我想鍛煉自己,使自己不膽怯。”

巴頓就此得出結論,機會是有的,要充分加以利用,那些善於捕捉機遇的人,不管他們看上去是多麼莽撞,總比那些目光短淺、看不到遠景的人高明得多。

於是他不惜再一次拿自己的生命當賭注。在一次物理課上,教授向同學們展示一個直徑為12英寸長、放射火花的感應圈。有的學生提問:“老師,電擊是否會致人於死命?”教授就請提問的同學進行試驗,但這位同學膽怯了,拒絕進行這種試驗。下課以後,巴頓來到教授辦公室。“老師,請允許我試一次。”教授躊躇著,“不,我不能答應你的請求。”他驚訝地注視著麵前這位學生,“你瘋了,這種電擊會很危險,你將會因此而喪命的。”但是固執的巴頓卻認為這恰是考驗自己膽量的良機,不願輕易丟掉,還是言辭懇切地哀求。教授遲疑了一會,終於同意了他的請求。帶著火花的感應圈在巴頓的胳膊上繞了幾圈,他挺住了。他並不覺得怎麼疼痛,隻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但此後幾天,他的胳膊一直是硬邦邦的。他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勇氣和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