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投身軍校(1 / 3)

西點軍校是世界最著名的軍校之一,號稱“美國將軍的搖籃”。它曾造就出美國一大批傑出將領,是美國許許多多熱血青年向往的場所。一心想當軍官的巴頓當然也不例外。

20世紀初的“西點”約有500名學員。按規定,合眾國總統有權推薦30名,國會參議員、眾議員和特區代表每人有權推薦一名。一個普通的學生,要被這些大人物推薦,絕非易事。

父親喬治為了使巴頓獲得進校深造的機會,決心進行最大的努力。他把希望寄托在代表加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托馬斯·巴德身上。

巴德參議員對巴頓有一定了解。巴頓童年在外公的牧場時曾見到過這位現任的共和黨參議員。當時巴德參議員曾是外公生意上的合夥人。後來在校時,巴頓又結識了巴德的兒子,兩人關係非同一般,成為最要好的朋友。巴德當時常常聽兒子回家談起這位對軍事和戰爭具有濃厚興趣的年輕人,對他讚賞有加。但是,巴德是一個共和黨參議員,而巴頓的父親卻屬於民主黨人,並積極地參加了地方政治活動,曾競選州參議員失敗。兩人政見不同,使巴德在是否推薦巴頓的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

為了使巴德能最終推薦巴頓,父親幾乎使盡渾身解數。

作為一位受人尊敬的檢察官,他是洛杉磯加利福尼亞俱樂部(實際是富人俱樂部)的成員。他在這裏結交了不少地位顯赫、神通廣大的朋友。這時他把所有這些關係都充分調動起來,向巴德施加壓力,希望他能提名巴頓。一時間,各方麵為巴頓說情的信件像雪片一樣飛向巴德家。然而很不巧,當時巴德正在華盛頓開會,他的妻弟替他處理了這些來信。他例行公事似的答複說,在巴德本人未作出決定之前,每個申請者必須參加競爭考試,擇優推薦。

這一下可急壞了巴頓父母。他們知道巴頓發音和拚寫均有缺陷。盡管現在已經改變了許多,但誰又能夠保證他能在這次考試中正常發揮呢?他萬一通不過考試怎麼辦?

於是他們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各個大學的後備軍官學習科目以及新澤西莫裏斯頓預備軍官學校的情況,計劃先送兒子到一般的軍校學習一年,為考試作準備。

經過一番比較後,他們選中了位於美國南部弗吉尼亞州的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巴頓家的許多人都曾在這裏就讀,父親也是這所學院的畢業生,在該校有不少朋友和熟人。同時,巴頓的父親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假如巴頓明年春天通過了考試並能進入西點,就算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多學一年也是值得的。因為讓巴頓遠離家鄉和父母獨立生活一年,可能會變得更加成熟一些。假如巴頓未被巴德選中,那麼就讓他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繼續學習,日後爭取進入軍界。

不久,父親把巴頓叫到身邊,鄭重告訴他將要送他去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就讀。盡管巴頓心裏已有所準備,但一想到將要麵對的軍校生活,他心中如敲鼓一般,喜憂參半。喜的是自己從此可以為理想而奮鬥,圓自己兒時夢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將軍,就像家族的祖先那樣。憂的是自己能否真的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感到自己在喪失信心,他現在很擔心自己的軍事悟性。

這種矛盾的心境發生在巴頓身上並不奇怪,畢竟他剛滿17歲,還是一個半大的孩子。更何況他從小養尊處優,從未離開過父母親人的身邊,離開過自己的家鄉,而今卻要離開親人、家鄉,到外麵去獨自接受風雨呢!

有一段時間,巴頓始終不能擺脫這種心理壓力。整日悶悶不樂,仿佛一夜間變得自己都難以認識自己。他去向一位牧師尋求幫助,“我可能真的膽怯了,我真的變了嗎?”“孩子,你沒有變,你還是我們所喜愛的、勇敢的小巴頓。你要記住,在巴頓家族中沒有膽小鬼……”

“謝謝您,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巴頓回到家中,把這次會麵告訴了父親。望著身旁的兒子,喬治笑了。他感到兒子長大了。“孩子,長期養尊處優的生活可能使我們家族的人不屑於進行一場拳擊。同樣是這一血統卻使他們能麵帶微笑、視死如歸地對待真槍實彈的生死考驗。”

父親實際上是在暗示巴頓,無論如何,絕不能辱沒他的血統。聰明的兒子對父親的教導心領神會,並把它牢牢地記在心中。

1903年9月,巴頓在父母、姑姑安妮和妹妹尼塔的陪同下第一次離開了家鄉,踏上了東去的列車。此時巴頓已年滿17歲了,有6英尺高,身材細長,表情嚴肅,儼然一副成年人的樣子。

弗吉尼亞軍校坐落在一個小山上,俯瞰著列克星敦那親切的紅磚房屋,周圍是一片全國最平坦、最迷人的田野。在美國第11號公路和第60號公路相會之處,溪穀向四麵伸展開來:南到斯莫基斯山脈,北接滔滔的謝南多亞河那蔥蘢的河岸,西臨青鬆遮蔽的山坡和西弗吉尼亞療養地汩汩的溫泉,向東穿過藍嶺山脈伸向大海。這裏到處是悠然吃草的牛群和欣欣向榮的牧場,空氣潔淨清爽,隻有燒柴火的嫋嫋炊煙,極少看到噴氣飛機在天空留下的白色尾跡。

列克星敦在國內戰爭中沒有受戰火的荼毒,珍貴的古老房屋幾乎都安然無損。隻是,戴維·亨特將軍率領的北軍在1864年占領了這個鎮子之後,在山上架起大炮,將弗吉尼亞軍校的主要建築物夷為平地。這次炮轟在軍事上並無必要。所以,可能是對軍校學生參加紐馬特之戰一事進行報複。共有450名軍校學生加入了後來得名的“童子旅”,與英博特將軍統領的士兵們並肩作戰,阻住了渡過謝南多亞河進軍的北軍。他們抓了100名俘虜,但有10個軍校學生在作戰中死去。從此以後,弗吉尼亞軍校每年都在操場上開紀念會,悼念這些學生。巴頓和同學們一樣,每時每刻都被提醒不要忘記他們:軍服上衣的下擺沒有縫邊,象征著軍校學生們在紐馬特之戰中撕破做繃帶的軍裝。

弗吉尼亞軍校不同於西點軍校,並不保證學生畢業後一定能夠成為美軍軍官。在北方人眼中,這所軍校似乎仍然繼承著以往南部邦聯的傳統。因為這裏還是把過去的老教官斯通沃爾·傑克遜(他的墓地就在鎮上)和南方最偉大的李將軍當作英雄來崇拜。

弗吉尼亞軍校隻有力求使畢業生們具備較西點軍校畢業生更為出色的軍人素質,才能經得起軍隊的挑選。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弗吉尼亞軍校,學生們被要求無休無止地苦幹,夜以繼日地用功,遵守嚴格的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