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上戰場(3 / 3)

“指揮該連作戰的戴高樂上尉素以其在德智訓練方麵的優異成績著稱。是日,其所在營遭敵猛烈炮擊,傷亡慘重,同時敵人又從四麵向其連隊逼近。該員率部隊勇猛出擊,與敵人展開激烈肉搏,這是不違背其軍人榮譽感的唯一抉擇。該員在激戰中以身殉國,不愧為在各方麵均無與倫比的軍官。”

其實,戴高樂上尉並沒有死。他隻是負傷暈倒在了陣地上,待他醒來時,已成為德國人的俘虜。

被俘後,起初他被關在弗裏德貝格的戰俘臨時收容所。他剛剛恢複健康,就開始組織被俘的士兵挖地道,並通過地道逃到了荒郊。可是他個子高,躲不住,又被逮住了。然而這沒有使年輕的戴高樂氣餒,相反,更增添了他逃走的勇氣。可第二次嚐試也失敗了,因為他偷來的德軍製服短得幾乎連肘部和膝蓋都遮蓋不住。在此之後,戴高樂又試圖第三次逃跑,也沒有成功。鑒於戴高樂在俘虜營中的“劣跡”,他被轉押到因戈爾施塔特的懲罰營。

在懲罰營中,對於年輕的戴高樂是大有益處的。他在那裏結識了其他一些逃跑未遂的勇敢人物,如雷米·魯爾,此人後來成了法國著名《時報》的專欄作家,經常撰文支持戴高樂;貝爾熱·萊弗羅爾,未來的戴高樂著作出版商;卡特魯少校,他在1940年任法屬印度支那總督,是最早響應戴高樂將軍對全體法國國民的號召的人。由於戴高樂所在的第9號城堡一共關押了200名軍官,其中有法國人,還有英國人和俄國人,所以,使得年輕的戴高樂有機會和這些外國同行廣泛接觸,其受益將是深遠的。同戴高樂關押在同一個城堡的就有一個23歲的俄國軍官。此人漂亮、結實、傲慢不遜,名叫圖哈切夫斯基,後來成為蘇聯紅軍元帥。

戴高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還在另外兩個戰俘營關押過,一個在馬格德堡,一個在路德維希港。除此之外,他還在蘇青和羅森貝格兩地坐過牢。直到1918年11月11日,《康邊協定》簽訂後,年輕的戴高樂才結束鐵窗生涯。

在監獄的兩年零八個月的生活中,生活氣氛的確有時讓人沮喪。1918年9月1日,年輕的戴高樂在給母親的信中就曾寫道:“假如從現在起到戰爭結束之前我不能重新參加戰鬥的話,我還會在部隊裏幹下去嗎?況且,等待我們的又會是什麼樣的平庸前程呢?我將會3年、4年,甚至可能更長的時間不能參加戰鬥……對於軍人生涯,我不再抱任何幻想了。對我來說,隻有一個‘幻影’。”11月1日,他又在信中說:“我和您一樣對時局表示無比歡欣,然而對我來說,歡欣之中卻夾雜著一種從未有過的酸楚,對於沒能更多地參加戰鬥,我將抱恨終身。我似乎感到在我今後的一生中,不管我的生命是長是短,這悔恨將永遠伴隨我。”盡管他在獄中不時地流露出這種沮喪的心情,但是年輕的戴高樂卻沒有在獄中虛度年華。

戴高樂在獄中利用德文報紙當教材,潛心學習,終於精通了德語。在此基礎上,他大量閱讀書籍和報紙,並作閱讀筆記,深入思考和研究了德國問題——這個從小就使他浮想聯翩、以後又與他終生不離的國家大事。這就積累了後來他的第一部《敵人內部的傾軋》的素材。另外,他還自告奮勇給獄友們講授戰略學,和獄友們展開研討。他已認識到了坦克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此時,戴高樂已萌發出了準備進入政界的心態。

非人的囚犯生活,錘煉了戴高樂那種為部下和全世界所熟知的堅韌不拔的性格。由於他在獄中的品格,加之其才能,便得獄中的難友們給他起了個新綽號——“大元帥”,這個綽號和他在阿臘斯時別人對他的評語不謀而合。許多年後,溫斯頓·丘吉爾也給他起了這樣一個綽號。

由此看來,這個綽號對他始終是合適的。對於年輕戴高樂在獄中的表現,他的同獄難友雷米·魯爾寫道:“這位冷漠的年輕人有堅強的意誌,他善於克製自己的精神危機和感情衝動。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法國人的沉著、理智、自我克製的優點。司湯達活著的話,一定喜歡這種性格。”

關於這段生活,年輕的戴高樂當時曾在日記中寫道:“這場戰爭後的好多年裏,人們將會感到害怕和恥辱……但是他們的心靈絲毫不會改變,恐怖將被忘掉,人人都將歌頌自己的光榮業績。夙怨之火將再次被點燃,人們將再次交戰,並在上帝和人類麵前大聲發誓:他們對流血不負責。讓我們想一想吧!法蘭西的前途將通過我們的勞動來創造。”

的確,年輕的戴高樂已把法蘭西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了。一位希望“通過我們的勞動”來創造法蘭西命運的青年人已開始步入、或者說即將步入法蘭西的曆史舞台了。

戴高樂在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盡管受盡了煎熬和磨難,但其實也是件好事,縱觀戴高樂的一生,這4年的戰鬥與監獄生活猶如一所社會大學,又猶如一座煉爐,不僅使他獲得了不少人生的真諦、社會的真理和活生生的認識;而且也使他鍛煉了意誌,培育了堅韌不拔的品性。

首先,戴高樂的參戰,使他第一次親身體驗戰爭的殘酷,並在戰鬥中更加理解和掌握了軍事理論,尤其是對未來戰爭的構想更是有著科學的預見性。

其次,通過這次參戰,也使戴高樂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戰爭的廣泛性,以及戰爭中各國的所作所為,使他開始從政治角度考慮法蘭西的未來。為了法蘭西的利益,如何在政治上利用矛盾打擊主要敵人成了戴高樂以後時常思考的問題。

再次,戰鬥中的鐵窗生涯,培養了年輕的戴高樂的堅韌毅力和敏銳的觀察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完全可以這樣說,這次戰爭為戴高樂一生的命運奠定了基礎。從那時起,法蘭西未來的一位“大元帥”已經走上了升帳點兵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