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啟看到了商機。
看到了,但是沒有抓住,或者說是根本就抓不住,因為幾乎所有的消防工程當時都被消防管理部門自己的下屬公司壟斷了,其他人根本就插不進。不是開發商喜歡挑選消防管理部門的下屬公司來做消防工程,而是如果他們不請他們來做,那麼工程就不能通過驗收。於是,擺在石楠啟麵前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如果是石楠啟這樣的人開一個消防工程公司,並且碰巧也接到了業務,做完之後,上哪去通過消防驗收呢?而如果不能通過消防驗收,就會影響整個工程驗收,這樣的損失是石楠啟承擔不了的。所以,石楠啟的二次下海一開始並不順利。但是,機會總是等待有準備的大腦。這時候,石楠啟了解到一個情況:消防工程公司還兼做樓宇智能化工程,但後者並不在消防管理部門的驗收範圍。就是說,智能化部分並沒有列入房地產開發必須驗收的項目。
機會來了。
石楠啟決定自己成立樓宇智能化工程公司,客戶資源就是以前跟他有交往的這些房地產開發商。石楠啟相信,這些開發商別的本事沒有,迎合大眾趕時髦的本事肯定會有的,因此,他們今後的房地產項目開發肯定會上“智能化”,就是為了好聽也要上“智能化”。
經過仔細研究,石楠啟發現,“智能化”其實並不複雜,當時的主要功能好比是各級政府部門每年一度的工作報告當中必然出現的幾個由英文字母組成的小詞組,比如GTP之類,其實完全可以用標準的漢字來表達,但是用上幾個英文字母之後,立刻就顯示出報告人與時俱進的水平來了。
既然準備為老客戶開發新服務,那麼就必須突出自己曾經是做律師的身份,好比當時的消防工程公司,要千方百計地突出自己跟公安部門的關係一樣。怎麼突出呢?當然是在公司的名稱上做文章。受消防工程公司取名“恭安”、“金盾”之類的啟發,石楠啟給自己的公司取名為“天衡”,因為司法的標誌就是一個天平,“天平”跟“天衡”不是比“公安”與“恭安”更接近更巧妙更文雅嗎?
石楠啟的第一單生意是跟林老板做的,因為幾個月前石楠啟還為林老板的官司出了大力,為林老板的公司爭取到了可觀的利益。當時林老板非常感激石楠啟,說了這樣的話:石律師做律師太可惜了,如果自己做老板,將來肯定大有作為。並且還說,如果石律師將來做老板了,在生意上有什麼需要關照的地方,林某一定關照等等。當時石楠啟對林老板的話並沒有在意,現在回想起來,真有一種“有朋自遠方來”的感覺,於是,立即就把林老板列為知己。
既然是知己,既然當初林老板有這樣的話,那麼石楠啟當然第一個就要找林老板。
翻出林老板的名片,謝天謝地,林老板的手機號碼還沒有變,並且還記得“石律師”。
石楠啟知道這種事情在電話裏麵說不清楚,於是就不說什麼事情,隻是要求見麵。林老板問什麼事,石楠啟說沒什麼事情,就是想見麵感謝一下。
“感謝?”林老板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