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錦繡年華(3 / 3)

黨部長還告訴我,張玲俐在老幹部工作上是善於做思想工作的,她對具體工作從來不辭辛苦。我們單位的老領導、老同誌去世後,協助家屬辦理後事,張玲俐總是忙前忙後,這是女同誌裏麵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的。

聽完黨部長的話,我真的受到了感動,張玲俐的這種做人做事,這種精神狀態,確實是很感人的……

安排好老幹部的外出參觀學習活動是一件重要工作

近年來,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在做好老幹部工作方麵確實是走在了前麵,這和他們的身體力行是分不開的。在這方麵張玲俐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也是離退休人員工作處工作上的一個重頭戲。

張玲俐告訴我,他們在老幹部工作上,始終把老幹部外出旅遊不單單地看成是旅遊活動,而是把這一活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那就是讓老幹部走出去看看中國這些年改革開放的成果,讓他們在離退休後仍然能了解國家的發展變化,了解社會的發展,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能夠胸懷中國,放眼世界,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開闊視野、愉悅心情、延年益壽、健康長壽。

她告訴我,近年來,他們已經安排建材行業辦的老幹部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讓老幹部們開闊了視野,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了信心,這實際上是一種愛國主義的教育。

從2004年開始說起,那是去陝西西安兵馬俑曆史博物館、碑林公園等地參觀遊覽;去上海、杭州、蘇州;

2005年,去了臨汾和運城兩地,遊覽了臨汾華門、堯廟,參觀了運城鸛雀樓;

2006年,他們組織老幹部到河南,在河南遊覽了古城開封和洛陽;還去了香港、澳門;

2007年,他們組織老幹部到陝西西安,遊覽了西嶽華山和西安市內的大雁塔;去了內蒙古希拉穆仁草原、響沙灣、呼市等地;組織離休及廳局級領導赴井岡山、廬山等地考察學習;

2008年,他們上半年去了山東濟南、曲阜、泰安,下半年去了北京、承德兩地。去北京主要是去參觀奧運會場館,去鳥巢、水立方;

2009%年,他們上半年去了延安,下半年又去了北戴河、秦皇島兩地旅遊;

2010年,他們去了上海世博會參觀,這是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是一次最開眼界的旅行,也是一次視覺享受。

在山西建材行業辦的工作日程上,在山西省建材行業辦離退休人員工作處的工作日程上,離退休人員每年一度的旅遊活動是從來沒有間斷過,更沒有放棄過。為了做好離退休幹部的外出旅遊,他們每次都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那就是要安排好外出旅遊的日程。每次都要征求離退休人員的意見。雖然是眾口難調,但他們總要按照大多數人的意見決策,找到一個大家都認為理想的地方去旅遊。民主,還要集中,最後取得一致。

他們還要安排好旅遊線路,去延安,順路還到了山西黃河壺口瀑布,同時參觀了克難坡和東嶽廟、磧口古鎮等。

出去旅遊的人多,而且老人多,讓人操心的事情也就多。張玲俐是主要負責人之一,她操的心就更多,尤其怕途中出事。怕出交通事故,怕旅遊時的老幹部中有人生病,怕在旅遊途中人跑丟了,怕入住的飯店不衛生吃了鬧肚子,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總之,一路上小心謹慎,時時關照,處處操心,這麼多年下來,張玲俐和她管轄的離退休人員工作處也積累了不少可貴的經驗,同時也付出了比常人要多得多的勞動。

張玲俐告我說:

“組織外出活動會遇到各種情況。在2003年組織到南方旅遊時,頭天入住杭州,第二天一大早當時已經79歲的離休幹部張文盛來找我:‘小張,給我背上包吧’,我說你怎麼了?他說我腿疼。我說馬上到醫院。我同一名工作人員立刻送張文盛到醫院,並派另一名工作人員帶老同誌們去參觀。經拍片等項檢查,發現他腿上有血栓形成,造成腿脹疼痛。大夫說:這種情況比較危險,如血栓遊離會造成心腦和其它地方的梗塞,不能讓病人亂動。當時的安排在杭州隻停留一天的時間,如在當地住院治療需要工作人員或家人過來陪同,比較麻煩,送回太原治療是最好的方案。但當時火車票難買到,且坐火車時間長,會耽誤病情。在這種情況下,我想辦法通過上海的熟人聯係到上海虹橋機場當日下午飛往太原的飛機,立即決定從杭州趕往上海虹橋機場,當時隻有3個多小時的時間,路上遇到堵車,好在飛機起飛前趕到機場用輪椅將張文盛送上飛機,同時給單位的王保明同誌打電話。讓他派車接上張文盛的家人,帶上輪椅到太原機場接人。晚上10點多張文盛被安全送到家中,第二天一早送到了醫院。之後,家人送來了感謝信,從千裏之外將病人及時送回來,全家人表示非常感激。”

張玲俐說:

還有一次,那是2004年的老年節,組織離退休的老同誌一行40多人到晉中市的榆次老城參觀。當時73歲的離休幹部陳致中一向不甘落後,每次外出總是走在隊伍的前麵有說有笑,這次卻落在了隊伍的最後,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上前問他是否身體不適,他說沒事,不讓攙扶,結果沒走幾步就搖晃起來,我一看不對勁,急忙上去攙扶,他身體一下子軟癱下來坐到了我的腳上,已失去意識。此時情況緊急,我急忙撥打120急救電話,急救車很快就到了,大夫下車後先給病人量血壓,說了一句:隻有40的血壓。並馬上輸上液體,然後把病人抬上急救車,當時派我處的馬力和姬常秀同誌護送陳致中到醫院,經過醫生的搶救和小馬、老姬同誌的精心護理,陳致中同誌脫離危險,轉危為安。

“這邊是因為病人在著急,那邊有一大批人等著要進榆次老城參觀。這也是頗為驚險的一幕。”

張玲俐接著說:

“從這次事情發生以後,我們對老幹部外出旅遊做出了新的規定,凡是年齡超過了80歲的老同誌和身體有心腦血管疾病史的老同誌,要慎重考慮外出,要外出時,必須由家人陪同前往。我們經過了多次的外出旅遊經曆後,在老幹部外出時采取了許多防範措施,以免發生意外。”

聽著張玲俐的說話,深深感到做好老幹部工作的重要性和艱難程度,應當承認,這是一項善事、好事,但也是一件難事,做好這件事也是不容易的,要付出大量的勞動和耐心、細致的工作。其中也包括思想工作,說服教育工作。沒有一定政治覺悟,沒有對老幹部的愛心,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沒有科學的工作方法,是很難作好這項工作的。在張玲俐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心和耐心的老幹部工作者的高大形象,也看到了一位女性在做好老幹部工作中所付出的勞動和艱辛,這真的是很難得的。麵對百十來個離退休幹部,每天發生的瑣碎事是可想而知的。麵對這一切,需要的就是責任心和耐心,當然,責任心和耐心背後,是一種愛心,這是必須具備的。而張玲俐在這點上是當之無愧的。

聽到了老幹部們的反響

在山西省建材行業辦的老幹部活動室裏,我見到了這裏的幾名老幹部。

這是山西省建材行業辦的老幹部活動室,它位於太原市汾河西岸過了漪汾橋後向左拐的主幹道一側,但不在主幹道路邊,還要往裏麵走一些才能到達。

這是一處封閉很嚴的院落,也是一個獨院。院子裏是兩座宿舍樓房並排著展開,全是坐北向南,長長地坐落在那裏,是兩座建成時間不是很長的六層、七層宿舍樓。

在兩座樓中間的東端,凸顯著一座二層樓房,這就是山西省建材行業辦的老幹部活動室,在兩座樓之間,是一個中間地帶,是個種植花草的花園。一處兩層樓房的老幹部活動室,是2004年專門為離退休幹部修建的,這是一般廳、局很難做到的。

我首先走進老幹部活動室參觀了一下,在上下兩層樓中間粗略地看了看。二層是個多功能廳,可以由老幹部在這裏開大會,裏麵放著乒乓球台,這間房子足有50多平方米。這間房子敞亮、整潔,讓人看著很舒暢。一層,是隔開的兩間房,裏麵是一大間房,約有40平方米的樣子。是老幹部活動的棋牌室,裏麵放著4張活動桌,有麻將桌、有撲克桌、有棋類桌,還有健身器材,是老幹部經常活動的地方,裏麵還有衛生間。在這一間大房間的外麵,是一個有20平方米的辦公室,有專門管理人員在這裏工作,也是一名退休幹部在這裏義務兼職辦公,他是離退休幹部的黨支部書記姬常秀。

在這個院子裏,兩座樓共住著建材局的101戶人家,有離休幹部4名,還有退休幹部幾十名。這是個很好的院落,綠化、環境建設都很到位,單位給這裏居住的人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正因為如此,被太原市濱河社區興華街辦事處授予了“文明樓院”的光榮稱號。

陪同我前來的山西省建材行業辦的王洋告訴我,他們在建材行業辦辦公樓附近的紅溝路也有一處老幹部活動室,那是110平方米的建築物。

在王洋的陪同下,在這裏我見到了離退休幹部活動室的專管人員、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姬常秀,還有離休老幹部陳致中、老書記王玉章。姬常秀看上去也就是60歲出頭的樣子,應該是退休不很久,他是這裏的專管人員,看起來身體很好,精神狀態不錯。這是個個頭在一米七以上的人,體格健壯,身材消瘦、勻稱,眼睛很有神,說話聲音洪亮,臉上麵帶笑容。陳致中的年齡要大些,是個近80歲的老者,但他身體健康,麵色紅潤,身高與王玉章不相上下,他五官端正,麵容慈祥,一看便知是個善良的老者。姬常秀說:

“在老幹部活動室,建材行業辦為老幹部訂了《山西日報》《山西老年》《老幹手冊》等雜誌;還購買了《老幹部工作政策》《老幹部彙編》養生保健書等等。”

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在房間的一側,有一排書櫃,裏麵陳列著他們這裏的書籍,雜誌等閱讀資料。房子的一角,放置著兩個辦公桌,這是姬常秀經常辦公的地方。

姬常秀說:

“我們這老幹部活動室,在管理方麵要求是很嚴格的。首先是由專人在管理,也就是我在做這裏的管理工作。這裏按時開放,有著活動紀律,要求也比較嚴。我兼任著老幹部黨支部的支部書記,每月16日在這裏定期收繳黨費。與此同時,我們在這裏還開展著各種活動。比如,我們每年搞老幹部書畫展、舉辦趣味運動會,還有其他比賽項目。”

緊接著,我們說起了張玲俐。

陳致中的話就多了起來,陳致中告訴我:

張玲俐在建材局人事處工作時,就是個很負責的女同誌。現在是離退休人員工作處處長,每天和老幹部打交道。她總是帶著友好的感情對待大家,外出時經常攙扶老同誌,遇到上坡、下坡,她總要熱心地幫扶老同誌,老同誌們感覺都很好,很感激。在杭州旅遊時,張文盛和我一個房間住,天亮時,他在衛生間跌倒了,這才發現是腿腫了。我趕緊叫張玲俐過來,她是帶隊的。她從頭至尾、從始到終,跑來跑去,親手辦好了張文盛返回太原的事情,因為那是血栓,怕跑到腦子裏和心髒上麵發生心腦梗,要快點坐飛機回去,家裏人和單位的人都在太原機場等張文盛,下了飛機就送到醫院,才讓張文盛從死裏逃生,逃出了一次厄運,張文盛已經故去3年了。但這件事還記在人們心裏。張文盛生前曾經說過,張玲俐比他自己的女兒還強,這也是張文盛告訴我的。

張玲俐找到了山西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主任。買到了回太原的飛機票,又把張文盛送到上海機場,這次全憑了張玲俐啊!要不很危險的。

逢年過節,張玲俐總要走訪老同誌家,尤其是去看望老幹部的遺孀,這件事做得好。這還是老幹部的遺孀給我說的。在我們這個單位裏有著14位老幹部遺孀,有一位常年住在河北井陘的老幹部遺孀,還有住在山西晉城陵川縣的老幹部遺孀,也說到了這件事,張玲俐他們帶著山西省建材行業辦給老幹部遺孀的慰問金去到井陘、去到陵川慰問,真讓人受感動啊!他們無論多遠都要去看望,那就是看望姚教仁和李春樹的老婆,姚教仁和李春樹早死了,對他們的遺孀這樣好,這真的讓人感動。

“再就是對離退休的老幹部們,生日必問。形成製度,送蛋糕,後來給錢了。對待老年人過生日那是一種愛心,也是一種孝心和善心,更需要有誠心、耐心、細心,才能做到。現在我們這些退下來的老同誌,人手一份《山西老年》雜誌,每人一份老友報,送到我們手裏,這就是一種溫暖和關心。”

我聽完老人的這番話,心底裏湧起了一陣感慨,張玲俐和她所管轄的離退休人員工作處,能得到老同誌們這樣的讚賞,那說明了他們的工作是很出色的,做得很到位的。我在這裏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

通過采訪,我看到了幾十年裏走過來的張玲俐,在她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個又一個出色的腳印。她所走過的路是平實的,她留下的腳印是閃光的。張玲俐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有著許多的閃光點,她曾獲得了山西省建材行業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也曾獲得過中共山西省直工委優秀黨務工作者的榮譽稱號;還曾獲得了中共山西省委企業工委黨內統計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在她兼任的山西省職業技能鑒定站站長的工作中,她獲得了全國建材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榮獲全省老幹部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采訪結束了,我對張玲俐認真工作的印象應當是很深刻了。我感到,在她前麵,還有著沒走完的路,她還任重道遠。願張玲俐在她今後所沒有走完的工作道路上,幹得更出色,做出更大的成績來。在她身上,擔子很重,她所擔任的,那是一個看起來很平凡,但在實際上是並不很平凡的崗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