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森還告訴我,他們的新辦公樓已經蓋起來了,就在這座舊辦公樓的後麵。我接著他的話從窗戶上望出去,果然,一座嶄新的辦公樓已經巍然矗立在那裏。
那是一座從外表和裝飾都比較現代化的辦公樓。樓體外觀很壯碩、設計得很好。裏麵的內裝修正在進行中。我從這座修建的新辦公樓看出來,他們這裏的經濟運行情況是很不錯的。他說他們在春節前後就要搬進新辦公樓,這對於全廠職工也是一種新的鼓舞,全廠職工畢竟看到了廠子的快速發展,看到了廠子近年來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是他們全廠職工努力奮鬥的結果,當然值得高興啊!
王文森還告訴我,在這座新辦公樓上,他們還保留了幾套房間作為招待所。那是給常來的客人專用的,到時候你們再來,就可以住在他們的招待所裏了。王文森說:
“那是我們自己的賓館啊!”
我走到院子裏,看著那廠區裏高大的廠房,聽著廠內機器的轟鳴聲,正在運轉的這家水泥廠,沉浸在一片機器的歡鳴聲中,還有那些進進出出運輸水泥的車輛,使整個廠子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這是一家不斷改革、不斷創新、不斷前進的股份製水泥廠,他們是在改革和創新的大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是在拚搏中走出來的。那高大的廠房上的藍色,與藍天的藍色相映襯,讓整個廠區頓時鮮亮了起來。
整個廠區的環境還是比較好的,一切在正常運營之中。在這樣一個地處山西邊境的黃河岸邊的偏僻的小鎮上,這家工廠能在生產、節能減排、環保等方麵發展得如此好,這是和這裏的一把手王文森的領導有方、指揮得當有著直接的關係。應當說,這是他在不斷帶領全廠職工勇攀高峰、努力進取、辛勤耕耘的結果啊!這不能不讓人感到由衷的敬仰和佩服。
這是一家管理很嚴格的水泥廠
表麵上看起來很輕鬆的廠區,其實是有很嚴格的管理製度在約束著的。
應當說,這是一家按現代化管理模式運行的工廠。
年輕的、僅僅28歲的廠材料供應部部長楊曉東說:
“環保和質量是我們這家企業的生命,而安全更是員工的生命。”
他說:
“我們王文森董事長,經常待在他的辦公室裏,一待就是一整天。他在辦公室裏差不多每天上網,他把精力用在了從電腦上查閱大量的相關信息資料和行業管理經驗,借鑒別人的經驗,用來指導我們廠的管理工作。我們廠采取了職能製度管理,是扁平式管理,也是直線職能製管理;我們有著各種完整的考核指標;在管理上體現著人性化的原則。我們這個廠的管理特點是,做到人盡其才,能把有才幹的人放到最佳崗位上去,讓你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他還說:
在企業業務管理中,領導層還注視著精神與物質兩方麵的有機結合。我們做到了既有精神方麵的鼓勵、激勵,也有著物質的獎勵,很好地把兩者結合起來,對於推動企業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就以企業形象為例,我們廠每年給每個職工做兩套檔次很高的工作禮服和非常實用的工作廠服,其實那是西裝。西裝,作為廠服,那也是一種企業精神風貌的展示和體現。而工作廠服,那是經常穿在身上,在工作崗位操作時的工作廠服,職工們在現場值班時,還要戴上安全帽。作為股份製企業,其實這就體現著人性化。這在有的股份製企業是很難做到的。
全廠整個管理層,早已實行了年薪製。其他人員,是采取崗位工資含量、噸水泥工資含量,便於調動勞資雙方的勞動積極性。
無論在哪個層麵上,德、能、勤、績都能體現出來,那是體現在管理者的身份上。我們廠是忻州市同行業中職工人均收入最高的一家水泥生產企業,工資收入排在全市第一名的位置。職工們都為此而驕傲。
我們還在廠裏的管理層全方位地實行了電腦普及、電腦管理,信息化管理。全廠現已配置電腦16台,分布在全廠生產、檢驗、化驗、設備、原料燒成、製成、成品、財務、供應、銷售、安全環保、辦公室等相關的崗位和科室、車間裏麵。
“我們王董事長有句隨口說出來的話,那就是‘掙下錢,大家花’。這句話成了我們廠的名言,所以,體現在分配、報酬上,那真是體現著多勞多得。在預定目標實現後,廠裏分層次給予獎勵。車間主任這一級,給他本人工資的40%為獎金,20%當月兌現,另外20%年底兌現。去年車間主任一級普遍增加了4000元的工資。就比如我們廠收入最低的工人,每年的收入也在15000元以上。新入廠的有技能的徒工,收入也在兩萬元以上,這在位於山西境內黃河邊上的這樣地處偏僻的一家規模不算大的水泥廠,真是不容易的了。”
他們說,這家水泥廠的收入水平已經達到和超過了縣裏麵事業單位同級幹部的收入水平,保德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級幹部,每月的收入已經達到了3400元,這在山西水泥企業中也是不多見的。
這家廠裏的人異口同聲地說著王文森,誇獎著王文森,覺著王文森為了這個工廠,他真的太累了,付出太多了。人們勸他不要做諸葛亮,不要事事躬親。要做曹孟德,管大事,想長遠。人們紛紛告訴我,王文森董事長每天在超負荷運轉。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20個小時以上,每天晚上12點之前他是很少睡覺的。在忙碌的時間段內,他沒在前半夜睡過覺。多少年他就是這樣過來的。
他把他的全部精力用在企業管理上,用在了企業的生存發展上,這就是王文森的奮鬥精神,拚搏精神。
王文森的個人品格
我見到王文森後,感覺到和他能聊得來。這是因為,他的知識很淵博,見多識廣,是個有著學識和見地的學者型人物。
王文森最大的優點是喜歡學習,善於學習,抓住一切機會在不斷學習。他是個農民出身的企業家,這是公認的。在保德縣和忻州市,人們都這樣認為。
王文森在愛學習的優點中,還有一條是,能聽得進不同意見,隻要你說得對,我就采納,就照辦。他能吸收各種意見,聽得進,敢於采納。他經常有計劃地出去考察、學習,也常常請來高人指點,來講課,來教學。走出去,請進來,成為他們這裏成熟的學習經驗和方法之一。
王文森,他還善於和職工打成一片。走到工人中去,和工人們聊天,談生活,嘮家常話。在車間裏,他常和工人們坐在一起,無拘無束地聊著,遞著煙,喝著水,他遞給工人們的當然是好煙,工人們遞給他的,他不管好與孬,都會點著,抽個過癮。他與工人們稱兄道弟,那在廠裏是人人皆知的。
他真的很平易近人,與工人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他經常在考慮著工人們的福利,那是作為董事長最關心的事情之一。每逢佳節時,王文森還要把溫暖送到職工手中。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傳統節日中秋節、國慶節、春節這幾大節日,王文森都把企業的關懷送到每個職工心中。每年春節、中秋節、五一節、國慶節,廠裏要給每位職工送一袋“雪花粉”,一袋大米和一桶調和油,春節還給每位職工發衣服,那就是廠服西裝了。
為了鼓勵知識人才,王文森還決定給廠裏不同學曆的人員采取不同的補助。大學本科畢業的學生來到廠裏,每月給予補助200元,專科補助為每月150元,高中畢業的補助為每月100元,從勞動報酬上體現著對知識人才的重視和關懷。
應當說,這種補助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
王文森對於社會慈善事業,也總是積極參加,盡自己努力去做。
2005年的秋天,保德縣受到了嚴重的旱災,那是這個縣裏近30年來不曾遇到過的旱災。全縣農民的收成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當時企業是剛剛經過恢複、技改,才開始走上軌道,企業經營狀態並不是很出色,廠內經濟狀況也並不富裕。在這樣的情況下,王文森還是決定拿出3萬多元,買了600袋白麵、600袋大米送到了保德縣橋頭、白家莊、義門、行宮焉、銀子塔、雷家峁等村莊,每村100袋白麵、100袋大米,為救災獻出一份愛心。
汶川大地震,全廠200多人,為災區捐出人民幣10多萬元,10名共產黨員上交特殊黨費3700元。作為一家私營水泥廠,在每一次的公益活動中,都走在了社會捐助單位的前列,這和王文森董事長的決策有著直接的關係。從這裏我們也不難看出王文森的胸懷和助人為樂的品格。
王文森平時的行為、說話都很低調,但在關鍵時刻,他會站出來,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盡管他是一個民營企業家,但他同時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他心裏裝著的是黨的事業,他念念不忘共產黨員應當做到的一切,他是在身體力行自己的諾言。
王文森的用人理念
王文森,在用人方麵是很大膽的。
他首先是知人善任,同時他強調年輕化,再就是大膽使用知識型、有實踐經驗的人才,這使他的領導班子始終保持著很強的戰鬥力。
他作為董事長,他的幾個主要股東,都是和他多年在一起磨練出來的好朋友;在他的領導層,有一部分是從忻州市破產後的國營水泥廠中的骨幹走到他這裏來的;再有就是大中專畢業生;這一部分人已成為了他這裏的主力隊伍。現在在任的安培文副總經理,就是原來原平市崞山水泥公司的分廠廠長,在化驗、工藝、生產管理上都是一把好手。這家水泥企業的整個領導層,平均年齡才35歲,是一個非常年輕化的領導集體。
總經理翟智山,也就是剛剛40出頭的年齡,已經挑起了總經理的重擔。這是個知識結構很合理的領導班子。這批年輕人,是知識型人才,也是智囊團,這對企業發展有著很好的影響力和產生著極大的推動作用。這對於接受新生事物、企業開拓發展有著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所以說,這家水泥企業的前景是很可觀的,前途是美好,無可限量的。
王文森為著這個企業的發展已經傾注了全部精力,在今後發展的道路上,也會是所向披靡的。
王文森在經營中運籌帷幄
我在與保德縣水泥有限公司一班人的交談中,看到了他們的勃勃生機和行動中協調一致的步履。他們廠的生產狀況很好,他們廠的經營狀況也很好,尤其是表現在銷售方麵。
我在這家工廠的會議室裏看到了他們的銷售網絡圖表。那是一張密密麻麻的銷售分布圖,上麵標明了在山西省、陝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許多地方的銷售網絡,那都成為了他們的客戶群。足見他們的經營銷售是成功的,產品質量是值得信任的。在山西省內,河曲、靜樂、岢嵐、興縣、五寨、神池、寧武等縣是他們銷售的重要區域;陝西省內的府穀、神木、橫山、榆林等縣、市也是他們銷售的範圍;內蒙古自治區內,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也成為他們銷售最遠的地方。這樣的銷售網絡,足以保證他們的產品可以達到產與銷的統一。同時也說明了他們生產的“冠宇”牌水泥的質量是得到人們信賴的,經得起考驗的,是信得過的產品。
由於這樣的銷售網絡存在,他們生產的水泥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基本上滿足了這一帶地區基本建設的需要。這當然給這家企業的效益帶來了讓人滿意的回報。
2003%年,他們廠的水泥總產量為7萬噸;
2004年,總產量提高到了10萬噸;
2005年,總產量達到15萬噸;
2006年,總產量達到了19萬噸;
2007年,總產量達到了20萬噸;
2008%年,總產量已經突破了30萬噸。
在這樣快的產量提升的背後,是這個廠不斷地進行著的技術改造和創新。2004%年,他們把過去的水泥機立窯改成了直徑3米機立窯,又上了一套直徑3米的機立窯;2008%年,技改半年,上了輥壓機、自動化控製係統,使產量一下達到了30多萬噸。這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很快的飛躍,也是他們廠的一次大跨步前進。
對於這樣的成績,王文森並不滿足。盡管他們達到了在忻州市水泥行業的四個第一,即:
技術創新第一;
節能減排第一;
產品質量第一;
職工收入第一。
王文森說,他準備擴大這個廠的產量,進行第三次創業。新建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他們準備投資5億元人民幣,建設這條新的水泥生產線。目前,王文森已與相關部門進行過交流,同時也與部分水泥企業老板進行過交談,這些水泥企業老板對於新建新型幹法水泥廠也有積極性,他準備在兩年內建成這個新廠。新廠將達到日產水泥熟料5000噸、年產水泥200萬噸。
這是一個極為宏偉的目標,但也是能夠達到的目標,他將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我相信,他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憑著他的經驗,憑著他的智慧,憑著他的人緣,他會走出這新的一步,也是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