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山西省建材行業辦下屬的事業單位有:山西省建材行業質檢中心、山西省建材牆改中心、山西省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
下屬企業中,發展到現在的最後結果是,四個破產。事業單位中,山西省建材行業辦與山西職業技術學院達成協議,由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委托山西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山西省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
至此,整個改革後的建材行業辦成為了人數很少的政府管理機構,而當時的社團組織:山西省建材工業協會、山西省矽酸鹽協會、山西建材質量協會,多年未換屆,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郭世剛當處長後,主要分管老幹部、人事、黨務工作,積極為主要領導出謀劃策,全心全意維護廣大職工和行辦的利益,全力支持河西基地建設和危樓改造項目,積極應對債權單位上訴法院的應訴工作,較好的化解了敗訴的危機,保證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為維護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2003年8月份,第一任山西省建材行業辦主任退休後,郭世剛接任了山西省建材行業辦主任兼黨委書記,擔當起了第一把手的工作。當時麵臨的工作量最大的仍然是解決山西省建材局的遺留問題。那時,在離、退休人員中,有13名離休幹部,23名廳局級幹部,總人數為103人,到現在,這些人中,已經有11人逝世,隻剩下了92人。
在郭世剛任期上,最頭疼的問題是解決遺留問題。坐在我麵前的郭世剛對我如是說。
郭世剛是個很普通的方圓臉型,他有一米七以上的個頭。能看出來,他的身體很健壯,健康狀況很好。他的麵頰上微微帶著紅色,那是雙頰泛紅,是健康的膚色。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雁北人中才有的那種純樸、敦厚、誠實、睿智的樣子。他身上穿著很整潔,很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他的語言表達,是說著雁北人與普通話結合在一起的混合型的那種普通話。他的眼睛很清澈,也很有神,是陽剛男人才有的那種富有神采的樣子。看起來他很沉穩,常常是一種思考狀。他說話不緊不慢,語氣也很平緩,他在和我聊著山西建材行業時,也聊著他本人。他說:
“那時,山西省建材局遺留下的最大問題是債務問題,我接手時,還欠著職工的醫藥等費用100多萬元,外麵的借款還欠著400多萬元。麵對著這樣的困境,當時我很發愁,內外加在一起500多萬元的欠款,實在是個天文數字,討債的人也時常上門來找我,真的傷透了腦筋。那個時候處境非常困難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四處奔波,想辦法解決,但這缺口太大了。”
郭世剛說話間,露出了愁容,他的思維又回到了那個時候,那是一種惆悵和困頓,一種無奈與煩惱。一個隻有15個人編製的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如何有能力解決如此龐大的資金缺口呢?就在這困境中,他們終於找到了出路。
郭世剛說:
“那時我們最終解決了如此龐大的資金缺口。我們在河西山西省建材局的宿舍旁,在一大塊我們自己的地皮上動開了腦筋,最後對這塊地皮進行了開發,從我的前任就已經著手進行了這項工作,而且進行得比較成功和順利。河西基地的開發,收回了1300萬元的資金,我們用這筆資金,解決了外麵欠著的400萬元債務,報銷了拖欠職工的醫藥等費用100萬元。與此同時,改造了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在五龍口、紅溝路的兩棟危樓;解決了當時三個宿舍院和辦公樓的集中供熱;還為離、退休人員在河西漪汾街宿舍院內蓋起了二層樓的老幹部活動室,在紅溝路也解決了老幹部活動室,這就解決了當時100多名離退休人員的活動場所;我們還對機關辦公院、宿舍院進行了規劃、美化和綠化;對機關院、宿舍院的上下水大小管道、供暖管道全部進行了置換、更新,為山西省建材行辦機關的工作環境改造和美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奠定了後來的機關工作基礎。取得了穩定人心、和諧發展,積極發展的作用。由此解決了後顧之憂,得到了在職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一致稱讚,從而調動了全體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郭世剛說完這段話時還作了一個深呼吸,似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看他的表情,明顯地輕鬆了許多。
職工宿舍危樓改造也是他記憶很深的一件事。在山西省建材行業辦附近的紅溝路東側的危樓改造,那也是費了一番周折的。那座樓是1991年蓋起來的,後來賣給了職工,一座樓上共住了30戶人家。由於新建時施工質量差,地基已經塌陷,樓體整體傾斜20厘米,裂縫最寬處有8公分,經過專家鑒定,這是一座傾斜和塌陷嚴重的危樓。為了保證住樓裏職工的人身安全,他們決定拆除並重建這座樓。但要接受五龍口職工宿舍危樓改造中一職工對拆遷費不滿意,告上了法庭,經過法院一審,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勝訴,後來他們認為不能傷害職工的感情,在二審法院主持下,通過協商得以解決的教訓。經過反複耐心的思想工作,住戶達到了充分的共識,吸取危樓質量問題的教訓,他們嚴格把關,按高標準施工,工程進行的相當順利。新的樓房、新的質量與設施標準,幾年後,每當人們談起這件事,無不認為行辦這班人實實在在辦好事,得到了住戶的認可和滿意。
這一段曆史,在郭世剛腦海裏記憶是非常清晰的,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郭世剛得到鍛煉和提高的過程,也是他在一把手的位置上開拓前進的過程。這些疑難問題的解決,極大地提高了山西省建材行業辦領導班子的威信,郭世剛個人的威望也由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人們在議論這屆班子的時候,認為這是從山西省建材局到山西省建材行業辦這麼漫長的時間裏最輝煌的時期之一。人們心情舒暢,工作積極性也大大提高,山西省建材行業辦開始了一個非常和諧發展的曆史時期。
調整思路,不斷強化行業管理
作為行業辦的一把手,行業辦如何開展行業管理,自身職能不是很明確,下又無部門對應設置,怎樣開展工作,上麵沒有明確要求。怎麼辦?是等是要?郭世剛首先提出不等不要,要靠自己的工作創新,開辟工作的新路子。大膽提出全力培育行業協會的發展,逐步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社會團體組織的作用,當好政府參謀,為企業服好務。行辦與協會合署辦公的思路,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與支持,在7個行辦中第一個進行探索性的試驗。倔強的他主動推上第一個吃螃蟹之路。八年的實踐與探索,闖出了一條特有的發展之路,行辦工作得到上級與基層單位的一致認可,協會工作有聲有色,受到會員單位的一致讚譽,建材這個小行業工作活躍,各方麵得到快速發展。
用郭世剛的話說,經過全省建材行業廣大職工的奮勇拚搏和共同努力,山西省建材行業的大發展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五年計劃。在這一時期內,山西省建材產品產量迅猛增長,建材工業生產技術突飛猛進,而且並購重組有序有為,結構調整逐步優化,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郭世剛告訴我,山西省建材行業辦的主要工作手段,是行業辦與山西省建材工業協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並行開展各項工作,對山西建材行業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管理。
他說:
“山西建材行業所包括的產業是以水泥工業為主,同時還有平板玻璃製造及其深加工;建築衛生陶瓷工業;水泥混凝土及其製品工業;新型牆體材料工業;非金屬礦物材料工業;耐火材料工業等等。”十一五“期間,我們積極開展了招商引資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大招商力度,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山西省建材行業相關企業參加境外招商引資考察、洽談活動,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引進裝備,不斷提高山西省建材行業的招商引資水平,擴大招商引資規模。尤其是水泥工業,河北冀東、山東山水、浙江金圓、湖北吉港、華潤集團、金隅集團等大集團進入山西。我們共引進資金50多億元,大規模建設了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同時引導山西省20多家煤炭企業轉型投資建材行業,使山西省建材工業邁向了新的起點。”
郭世剛頓了頓,接著說下去:
“在‘十一五’期間,山西省建材行業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引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山西省全麵完成了‘十一五’建材工業能耗指標任務,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郭世剛告訴我,山西省建材工業協會先後召開了兩次會長辦公會議,內容主要是圍繞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聯合重組等中心議題,廣泛研究探討,並且引導部署,以利於積極推動全行業節能減排等項工作的全麵深入開展。山西省建材行業辦還舉辦了一期全省水泥企業節能管理培訓班,針對企業能源計算、能效對標和能源管理進行了詳細解析。這種培訓班,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節能工作、管理工作的開展。
圍繞山西建材行業的“十一五”,展開了我們的話題。
郭世剛說:
“我們在積極配合山西省經信委,認真貫徹落實山西省政府對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發展項目的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等工作,積極宣傳和引導鼓勵企業廣泛應用節能新技術、新裝備,扶持重點企業快速發展,全麵完成了‘十一五’山西省建材工業能耗指標任務。”
郭世剛頓了頓,喝了一口水,接著說下去:
“我們行業辦和協會的工作不止於此,在山西省的水泥、平板玻璃、耐火材料、高嶺土、建築陶瓷、塑料建材等產業內,協調資源配置,引導市場發展優勢產業產品。憑借管理優勢、技術優勢、設計研發優勢、營銷優勢以及資本運作和融資優勢為支撐的大企業集團聯合重組,在現有的山東山水、浙江金圓、河北冀東等大集團形成發展新格局的基礎上,中國建材集團、華潤集團已與山西省政府簽訂了戰略框架合作協議,中聯和北京金隅也已開始布局,為逐步形成晉北、晉西北、晉中、晉南、晉東南五大水泥集群奠定了基礎,為山西省建材行業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集中度,對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劃時代的戰略意義。”
郭世剛停頓了一下,接著說下去:
“如今,河北冀東集團在山西省已經形成了年產1000萬噸水泥的生產規模,成為山西省內第一大水泥企業。”
郭世剛告訴我,不斷加大落後產能的淘汰力度,也是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和山西省建材工業協會的主要任務之一。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山西省建材行業辦配合山西省經信委製定出台了《山西省水泥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實施方案》。在這個方案裏,非常明確地指出了山西省“十一五”期間淘汰落後工藝水泥的範圍、目標任務、主要措施和獎勵辦法。同時,按照淘汰落後、獎懲並舉的原則,參與製定了《山西省水泥行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補償意見》,從政策配套上奠定了搞好這項工作的基礎。五年來,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山西省建材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的任務,總共淘汰水泥落後產能2211萬噸。我們還參與了我省整治非法用工和打擊“黑磚窯”專項行動的督導工作,為淘汰牆材生產落後工藝設備創造了機遇和條件。幾年來,山西省共先後關閉實心黏土磚廠2000多家,有效地推動了山西新型牆材生產的健康有序發展。
郭世剛還告訴我,五年來,根據山西省經信委的授權,由山西省建材工業協會會同山西省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共同負責對山西省新上建材工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5個進行了節能評估,有20個項目在大會上經審核通過,從源頭上保證了新項目所選工藝技術和設備能符合國家節能政策的標準和要求。
在山西省建材工業的宏觀管理上,郭世剛作為山西省建材行業辦的主要負責人,在山西省建材工業的發展上不斷地進行著新的管理模式的探索,他們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山西省關於建材工業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在引導企業走新型化的工業發展道路,努力追求山西省建材工業大規模、集群式、高速度、高科技的發展模式,推動山西建材工業快速發展,對山西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可喜的貢獻。這是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山西省建材工業協會全體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郭世剛本人盡心盡力不斷探索和努力的結果。在他們的努力下,山西的建材工業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可喜局麵,適應了山西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完成了“十一五”預定的任務。
山西省建材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鄭晉宜說:
“山西省過去的七個工業廳局縮編為行業辦後,外界反映,就是感覺到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工作比較活躍,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和建材工業協會工作很協調。實際上,就是這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行業管理業務全麵抓,開展活動比較多。每年,要例行召開一次工作會議,每年都有每年的特色,針對山西建材工業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推動山西建材工業的快速發展。節能減排,節能降耗,淘汰落後產能,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這都是行業辦具體負責的工作任務。到目前為止,水泥企業管理規程還在執行,山西省水泥企業化驗室合格證管理辦法,是由行業辦負責起草並組織具體實施的,在這方麵,合格證管理是帶有一定的行政職能的。近年來行業辦在行業管理創新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
鄭晉宜秘書長還告訴我,他們每年堅持在山西建材行業中評審考核,強化化驗室管理工作,尤其在水泥生產中的檢驗工作,更是抓住不放,因此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他們每年舉辦一期水泥企業化驗室主任培訓班,努力促使全省水泥企業化驗室主任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提高管理水平,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5年中,共有381名化驗室主任取得了《水泥企業化驗室主任資格證書》。為配合水泥生產許可證換證發證工作,他們還舉辦了水泥企業熟料煆燒工和中央控製室操作員上崗培訓班,經過考試合格後,有1060人取得了上崗操作證書。
鄭晉宜秘書長還說,他們還以行業協會的名義,開展所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拓寬就業渠道,先後組織進行建材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共有化學分析等5個工種1098名人員獲得了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頒發初、中、高級和技師職業技術等級證書。他們還和山西省勞動廳、山西省總工會、共青團山西省委共同先後組織開展了4次全省建材行業崗位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經過對參賽選手的公正評審,共授予6人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15人為“三晉技術能手”稱號,25人獲得了“山西省青年崗位能手”稱號,40人獲得了“山西省建材行業技術能手”稱號,並且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和獎勵。
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在山西省建材行業優化產品結構招商引資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走出去,引進來,為外資進入山西牽線搭橋,引進了大量的資金。
實施科技創新,引導企業開發新產品
“十一五”期間,郭世剛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和他的班子成員一起,想方設法,努力開拓新產品,開創新局麵。
在過去的五年中,山西省建材行業辦一直著力為企業進行新技術服務,扶持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專利技術,加快開發新產品,努力提升建材行業整體技術水平。
他們配合山西省經信委對80戶企業開發的新產品進行鑒定驗收,保證了新產品的技術先進性和質量可靠性,激發了這些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六年裏,山西省建材行業創造新產品產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
他們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推動建材行業職工群眾性的技術革新活動,不斷提高企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他們印發了中國建材工業協會發布的《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管理辦法》,結合山西的實際情況,在2006年就製定了《山西省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管理辦法》,幾年中,大力開展此項工作,調動了廣大職工的創新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山西省建材行業技術革新和技術進步。2008年,山西智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輥壓機生料終粉磨係統》被中國建材聯合會評為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技藝工法類二等獎,成為這一類別的最高獎。
推進行業發展,樹立行業標兵
山西省建材行業辦黨委副書記張玲俐說,郭世剛做事沉穩,為人很實在,在他上任後的這幾年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她告訴我,近五年來,他們組織開展了山西省建材行業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和優秀工作者的評選活動。在經過各市主管部門嚴格把關,認真推薦,組織有關部門專家認真評選後,先後共評出建材行業優秀企業197家,改革開放30年代表人物30名,優秀管理工作者145名,優秀工作者145名,並在相應的每年山西建材行業工作會議上進行了表彰和獎勵。
2007年,經過嚴格的評選,有兩家企業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建材聯合會授予了全國建材行業先進集體;有七名同誌被授予全國建材行業勞動模範;兩名同誌被授予全國建材行業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在我與郭世剛的交談中,也談到了在山西省開展的評選先進人物的活動。
2008年,他們與山西省人事廳組織開展了評選山西省建材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活動。先後共授予七家企業為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還授予13名同誌為山西省建材行業勞動模範;7名同誌為山西建材行業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其後,還評選出山西省水泥企業化驗室管理先進單位76個,化驗室管理先進工作者79人,質量管理先進工作單位6個,山西建材行業統計先進集體14家,統計工作先進個人25人。山西省先後有12人被評為全國建材行業優秀企業家;全國建材行業統計工作先進集體10個;向中國水泥協會推薦評選全國水泥行業優秀總工程師1名;推薦123名省內水泥界資深專家和老職工榮獲國家老水泥工作者榮譽證書;向山西省質量與名牌協會推薦評選山西省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5家。
郭世剛還告訴我,他們通過山西日報、山西建材網和山西省建材工業協會會訊等媒體上進行宣傳,通過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先進事跡,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使全行業形成了爭先進、學先進,共同發展的良好環境,也因此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和信譽度,極大地調動了全行業比、學、爭先進的氛圍,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創新思維,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
郭世剛是個閑不住的人。
在他全麵管理山西建材行業辦工作的同時,一直把離退休人員工作放在心上,做在實處,成為建材行業辦做好離、退休人員工作的帶頭人。在他擔任離退休人員管理處處長期內,那是他的主要工作任務。在他擔任山西省建材行業辦主任後的日子裏,他仍然把離退休人員的工作做得很到位,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做得很紮實、細致,盡單位的所能,隻要需要,給錢給物,一直開綠燈。由此,山西建材行業辦的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他在每年元旦、春節期間,總要帶領山西建材行業辦黨委成員親自到老同誌家中走訪,老同誌的遺孀也在其內。他們問寒問暖,了解老同誌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並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