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青在他的工作崗位上真是兢兢業業,不辭辛苦,一心撲在了工作上。一次檢修中,楊富青為了搞清楚水泥磨的內部結構,他灰頭土臉地鑽在水泥磨內整整待了一個整天。不但沒有吃飯,還接著幹了個連班,直到下一班人快要下班的時候,才由眾人把他拖出來。
還有一次,他聽說合肥市水泥院來了一名水泥磨技術人員,他為了向這名技術人員求教一個技術問題,他在公司賓館住著的那位技術人員的房門口整整站在那裏等了兩個多小時,直到這位技術人員幫他把問題解決,他才離開。
正因為他這樣執著追求,廢寢忘食,努力向上,棄而不舍的精神,幾年內他就成為了綠川建材公司水泥製成係統的技術權威。同時,憑著他的刻苦鑽研,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終於通過了全國高等教育的自學考試,獲取了大專文憑。可以想象,這位隻有初中學曆的楊富青,麵對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那樣嚴格的篩選,他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艱辛啊!人們都知道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難度,好多人在這種考試麵前畏而卻步,有的中途退出,有的半途而廢,但他卻順利地通過了。這是一次學習大檢閱,他能過關,說明了他學習的認真和紮實,我們真得應當祝賀他的成功。
綠川水泥廠裏的人說,楊富青是個技術迷,3年來,由楊富青參與並實施的技術創新項目有10多項,為公司節約能耗價值達150多萬元,水泥的台時產量由原來的27噸提高到現在的38噸,產品質量穩定上升,“綠川”牌水泥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山西省水泥市場用戶滿意品牌”,連續兩年被國際認證聯盟評為“管理優秀獎”。
楊富青總是把自己放在生產第一線,那是他不想離開、不願離開的神聖崗位。
在綠川公司建成投產之初,楊富青總是泡在生產一線。在第一次點火時,楊富青和大家在一起點火,點了12個棉球,最後一個才點著了。在這段時間裏,他晚上經常不回家,一個月一個月地不回家,成天就鑽在點火第一線。當時升溫投料投了三天三夜,他在工作崗位上待了三天三夜,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工地成了他的家。
2002年10月20日開始試車,那時條件非常艱苦,常常是半夜吃飯,從來沒有早吃過。那時的楊富青,常常是灰頭土臉,頭發亂七八糟,衣服也髒得不成樣子了。
有一次,預熱器工藝不正常給堵住了,要把它捅開,當時,預熱器像火龍一樣向外麵噴火,火焰能噴出30米~40米高,在上麵作業,那是很危險的。人們要上到預熱器上麵,用氣管打氣向裏麵噴,那樣才能把預熱器捅開,那次的施工,雖然沒有出大問題,但也有人受了點輕傷、小傷。人們你先我後捅了三四個小時,才收到成效,楊富青總是在這種危險的崗位上出現。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楊富青始終在第一線指揮。那已經是冬天的天氣,西北風吹著,人們很疲勞,楊富青也站到十幾米高的平台上,帶頭去捅那個堵住了的預熱器。工人們都看在眼裏,和他一起齊心協力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機器檢試的過程中,楊富青親自鑽進停了火的預熱器裏麵,在那裏領導施工。他每天鑽在裏麵,又是要四五天才能修好,最多的時候修了七天。他和工人們在一起,常常是滿身油漬,滿臉灰土,他從不當回事,天天鑽在裏麵摸、爬、滾……
求賢若渴
在綠川建材公司開始進入生產之初,最缺的就是人才。一是缺管理人才,二是缺技術人才。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楊富青大膽地去安徽省巢湖市求賢,因為那裏東關水泥廠曾經培訓過他們廠裏的看火工、技術員。因為有了這樣一種接觸前提條件,他們才有可能從那裏挖掘出一些技術人員回到廣靈縣來。
2003年6月份,他和當時去到安徽巢湖東關水泥廠學習過的郭永勝帶了兩名司機南下,汽車在路上走了1600公裏的路程,風馳電掣地來到了巢湖,他們找一家賓館住了下來。這次出行的目的,就是尋找兩條旋窯、三條立窯的看火工和專業化驗人員。
郭永勝出主意,想從曾經教過他的師傅趙謀水那裏尋找突破口。趙謀水,是巢湖東關水泥廠的看火工班長,他的技術在東關水泥廠是數一數二的,是那裏的拔尖技術人員。於是,他們用電話約了趙謀水師傅出來,想到一家茶館裏見麵。
“喂,你是趙謀水師傅嗎?”
郭永勝撥通了趙謀水師傅家裏的電話。
“是啊,你是小郭?你咋到巢湖了?有事嗎?”
“我和我們綠川水泥廠的楊富青廠長來巢湖了,想讓你推薦幾名技術人員到綠川工作啊!請趙師傅幫忙,你能出來一下嗎?我們楊廠長想見見你。”
“是想從我們廠裏挖人啊……這個事我可是不敢做的,你們另找別人把!”
郭永勝說:
“我們廠長來了,就是約你出來坐坐,也沒有別的事情,請你出出主意,看我們廠下一步如何才能發展好?”
“既然是這樣,那我就出去一下,你們在哪等我?”
小郭告訴了見麵的地方,趙謀水掛斷了電話。
然而,楊富青和郭永勝在預定地方整整等了足足有40分鍾,最後趙謀水還是沒有出來,看來是非要登門不行了。楊富青和郭永勝還是不死心,開車去到了趙謀水師傅家中,看望了趙謀水師傅。這算是師徒之誼吧!趙師傅最後還是情誼為重,和他們從家裏出來,在一家招待所裏邊吃邊談,他們說開了綠川水泥廠的苦衷。
楊富青看著趙師傅說:
“趙師傅,你還是要幫我們的忙啊!我們綠川眼下最缺的就是技術人員,化解我們的燃眉之急,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你的!我們廠會給這些技術人員最優厚的待遇,從工作上、生活上安排好,讓你們沒有後顧之憂,希望你能理解我們的一番好意。”
郭永勝也在一旁請求他的師傅幫忙,在這樣的情況下,趙謀水師傅才答應了幫他們尋找技術人員。當然,這是請人家出山的,價錢是由人家提的,談到收入,年收入從5萬開始,一直到10萬才敲定下來,同時還要在巢湖市買一套30萬元的住宅,解決家庭的住房問題。
楊富青第一個約請的就是趙謀水師傅,這不僅是郭永勝的師傅,更主要的是趙謀水技術全麵,是當時巢湖東關水泥廠的領軍人物。但是,當時趙師傅家裏孩子小,不過一周歲,答應了他那麼多,盡管他提了一些條件,最後他還是出不去。在趙謀水師傅的幫助下,請到了一名叫做申家根的師傅,他55歲,是看火工,當時他已經在廠裏內退了。他提出年薪5萬,楊富青總經理馬上答應,他還提出要帶一名化驗室主任趙應武,對方提出年薪8萬,楊富青也馬上答應了。就這樣,這趟安徽巢湖之行並沒有白跑,請回來生產重要崗位上的兩名關鍵人物,解決了廠裏當時的難題。
來到廣靈縣綠川工作的巢湖人、化驗室主任趙應武是個個頭不高、長相英俊、非常精幹的中年人,他口齒伶俐,說著滿口的安徽話,帶著一種感激的神情說:
“我是2003年7月份過來的,綠川水泥廠對我們這些外來技術人員挺重視的。這裏環境很好,我已經來了5年,和廠裏人相處得很好,我們關係融洽。現在,我家裏人也都來廣靈了。這裏雖然是私企,但工作效率高,管理嚴格。雖說是水泥廠,但這裏對環境治理要求很高,所以廠區和周邊的環境都很好,我在這裏工作得很舒心。”
說到這裏我才知道,申家根師傅在3年合同到期後,回到了巢湖他的親戚開辦的民營水泥廠工作去了。
但是,在這裏意外地看到了趙謀水師傅。
原來,趙謀水引薦他們廠裏的工人到山西廣靈縣綠川水泥廠的事後來還是被巢湖東關水泥廠知道了,他被廠裏進行了製裁,從看火班班長降為一般工人,而且還調離了看火工工作崗位。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趙謀水師傅還是來到了山西廣靈縣綠川水泥廠,成了這裏的看火工中的帶頭人。
綠川水泥廠為了解決趙謀水的家庭住房等困難,先後為他在縣城租房,解決生活必需品以及子女上學等問題,不惜通過各種渠道,為趙師傅排憂解難,使他能在這裏安下心來工作。對趙謀水等從安徽來的技術骨幹,逢年過節廠裏總要去看望,送慰問金,帶去慰問品,問寒問暖,使這些安徽籍的技術人員安心在這裏工作,生活、家庭都得到了保障。
趙謀水,臉孔微黑,戴著一副眼鏡,這是我在他的看火崗位上看到他時的情景。
他是一位44歲的中年人,實際上,後來我才了解到,在他們思想中,他們一開始主要是對綠川建材公司這家私人企業有著一定的疑慮。在這幾年裏,他們看到了精華集團綠川建材公司的發展壯大,才解除了那些不必要的顧慮,對這裏有了一定的感情。
趙謀水說著安徽巢湖話,一看就是一名厚道人。
“我家屬在這裏住了幾年,去年回安徽巢湖老家了。家裏有老人離不開。我的嶽父是肺癌,當時廠裏派車給我老丈人看病,派車去北京,派車送回去。嶽父病故,廠裏又安排我回家送葬,派專車送我到北京,真的特別感人。”
他說:
“山西人很好,山西人很好!”這是他發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一頓晚餐
在綠川隻見到三次楊富青,一次是在他的辦公室裏,另一次,是在他們的辦公樓前和一起共進晚餐的時候。第三次是我離開綠川之前的廠區裏,這三次見麵,印象是有所不同的。
在辦公室,他是一種坐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的服飾打扮;而在他的辦公樓前,卻見他穿了一身藍色的工作服。老遠望過去,我真不敢認他了。這件藍色的上衣罩在他身上,與在辦公室見到的他判若兩人,隻有他的臉龐與閃著光亮的眼睛是熟悉的。足見化妝對人的外形有著多大作用。就在辦公室外見到他後,這個晚上的晚餐他陪我吃飯來了。
我聽說,楊富青是一般不會陪客人吃飯的。這天真是有點意外。當時,我在他們廠的食堂小餐廳已經落座,辦公室的李主任與我共用晚餐,他是來陪我的吧!其實晚餐很簡單,幾盤小菜,稀飯、饅頭……正在我們快要開始前,楊富青出現了,他出現在這個餐廳的門口,然後就落座,坐在了我的身旁,他沒有過多寒暄,隻是靜靜地與我開始了吃飯。這頓飯沒有酒,楊富青不喝酒,我也不喝,隻是靜靜地吃著飯……看來他吃飯時是很低調的。
應當說,他們這裏的食堂辦得是很不錯的。有野菜——苦苣菜,有樹葉,有苦蕎麵,有山藥蛋,又有糊糊,那是一種有豆類、穀類合成的米粉糊糊。還有著名的廣靈特產東方亮小米熬成的小米稀飯,還有黃花菜、土雞蛋,全是綠色食品。楊富青這是專門來陪我吃飯的。他手下的人說,他從來不陪客人,他這次專門來陪我,這是個例外。他尤其不陪客人喝酒,他首先自己不喝酒,因為他是糖尿病人。巧的是,我也是糖尿病患者。同病相憐嘛,不喝酒,我們自然說起了糖尿病。
“我患糖尿病也有好幾年了。”
這是他說到糖尿病時的一句話。
“因為糖尿病,我不再喝酒了。原來我是能喝白酒的,而且很能喝,每次大約在半斤以上吧!自從得了糖尿病以後,就再也不沾白酒了,滴酒不沾,所以也就沒法去陪客人吃飯了。”
這使我理解了他不去陪客人吃飯的原因。
“那天你們來時,我正在大同辦一件關係到我們綠川企業的大事,是必須辦的事,所以沒法脫身,實在離不開,在大同陪稅務部門的領導在吃飯。雖說我不喝酒,也得陪,實在是出於無奈。所以沒有能趕回來,實在對不起了。”
他邊吃邊說著,很實在的話語,聽著很自然,這是在解釋他為什麼中午沒有回來的原因。他雖然是說著滿口的廣靈話,但我還是聽明白了。應當說,他還是很注意這些小的地方的,不讓客人對此有誤會。
這個晚上,他是穿著工作服與我共進晚餐的。話題一轉,他就說起了糖尿病。他在詢問著我是如何對待糖尿病的,如何治療和控製血糖指數的,他問得很詳細,像是在請教醫生那樣。在與他的交談中,我感覺到他對於治療糖尿病的知識是很熟悉的,對糖尿病的了解也是很多的。對於哪種藥治哪種糖尿病也是很了解的。他的知識比較廣泛,這說明了他很愛學習,很愛讀書,知識麵很廣,是一位學者型的企業家。應當說,企業家就應當是學者型的。沒有知識是進不了企業家行列中的。
我問起了他愛看什麼書?哪些類型的書?他說:
“我看的書很雜,有水泥專業的,也有建材行業的,還有企業管理的,當然也有生活常識一類的書籍。比如糖尿病,我就想多了解一些預防和保健治療的知識。”
因為我看過不少關於糖尿病方麵的書籍,他很想聽我說一些保健類的、輔助治療糖尿病的、非藥物保健方麵的知識。我覺著他很愛學習,樂於接受新事物,很愛聽,就在飯桌上與他交流起來。這頓飯,實際吃成了保健飯。非常有意思的是,他的那些下屬對我們的談話很感興趣,在那裏洗耳恭聽,小餐廳裏成了保健知識講座的地方。
這是一頓簡單的晚餐,但卻在這裏看到了楊富青的學習精神,渴求知識的心態,愛好學習的精神。他總在鑽研著什麼,學習著什麼,他每時每刻都處於學習狀態。
他說他的糖尿病控製得不是很好,引起了心髒病,這實在是應當引起注意了!他隻有42歲的年紀,以後要走的路還很長啊!
綠川水泥廠——綠色水泥生產廠
在柴源主任的陪同下,我走進了綠川水泥廠廠區。
其實,我在綠川水泥廠賓館小住的這幾天,每天早上我都要走出廠門,走到田園中去,看看綠川的外貌。這裏的賓館就在廠區隔壁,僅隔著一道牆。
賓館和廠裏的辦公樓居於同一個院子裏。這個小環境真的讓人感覺很舒心,很愜意。院中央種滿了芍藥,這幾天正是開花季節,院子裏花團錦簇,生意盎然。我所住的那個二層樓小賓館,也和大城市的三星級賓館不相上下。裏麵很幹淨、整潔,有條不紊……與賓館對應的是,綠川的辦公樓,那也是一座三層小樓,依然是那麼幹淨、整潔、一塵不染。從這裏可以看到綠川公司的管理者的匠心與水準。這樣的環境,自然折射出綠川水泥廠的整體環境水平了。
綠川,是居於廣靈縣城外5公裏之遙的作疃村附近的。這裏是一處寬展的田野地帶。在廣闊展開的雁北土地上,零星地散落著幾處村莊,這些村莊,都在綠色的圍裹之中。遠處,山巒在爬行、騰躍、起伏著。近處,是一片片展開的田野。在平展而開闊的田野上,到處種植著玉米一類的農作物,那種綠色的風采,真讓人心醉。最讓人感興趣的是,在綠色的田野上,展開了一片一片的黃花菜地。
廣靈縣是山西北部地區黃花菜的主要產區之一。在眼前的大片的黃花菜地裏,綠色的黃花的莖在向上竄著。當前正在拔節時期,再有半個多月就會開花了。這是一種經濟作物,在山西北部地區是最適宜生長的。人們都知道,黃花菜的營養價值很高,是山西對外出口銷售的土特產品。就這樣,綠川水泥廠處在了這樣的綠色包圍之中。
走進綠川水泥廠,到處是綠色植被。盡管水泥生產廠是一種重度汙染行業,但在這裏,廠區幹幹淨淨,產區內外都大量種植了綠草和鮮花。在綠川水泥廠區中央,有群體噴泉在向上噴湧著水簾,騰空而起的水柱送來一陣陣涼意和清新。在噴泉周圍,是精華集團總部統一安排種植的綠色植被苜蓿草,柴源主任告訴我:
“精華集團這幾年還在發展畜牧業、養殖業。養殖業,主要是養羊。這些苜蓿草就是專門用來喂羊的,這是作為飼料種植的,同時也是一種綠化、美化環境的措施。”
柴源主任告訴我,眼前這一大片,這個廠區占地麵積為200畝土地,這是很大的一塊地盤了。在這個區域內,一大部分地區是用來堆放原料的,有石灰石、金屬鎂廢渣、鐵礦石等,這些都是作為要摻進水泥製品中的添加劑。他指著正在施工的廠房說:“那裏正在蓋儲料庫,這是為了把所有堆放在外麵的原料放進室內而新建的,目的就是減少堆放的原料對整體環境的汙染,這也是綠川投入2000萬元進行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說話間我們已經走到了正在施工的料庫的近前,這真的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儲存原料的倉庫。在料庫周圍,已經隨處堆放了不少各種石料、原料。有青灰色的石灰石塊在那裏堆積如山,綿延一片;有暗黑褐色的鐵礦石堆放在了另外一處場地上;外麵,川流不息的大卡車還在源源不斷地往裏麵運輸著各種原料。在露天處,各處堆放的原料已經堆積在那寬大的空間裏,要把這些原料存放在倉庫裏,那真的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啊!那該有多麼大的倉庫啊!
我們走在廠區的通道上,從遠處看到了聳立在廠區的許多高大的圓形桶狀物,那是些龐然大物。那些筒狀物有四五層樓高,外麵統一塗上了一層環保的色彩,從底部開始,一大部分是純白色,快到頂部時,才改用天藍色收邊。這種色調在廠區非常醒目,讓人感覺舒服,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