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山西智海集團總工程師、全國建材行業勞動模範 韓鐵寶
我見到韓鐵寶的時候,是在他的辦公室裏,那是一間很大的辦公室。
作為山西大名鼎鼎的山西智海企業集團總工程師的韓鐵寶,還有他的幾個助手,都集中在這麼一個特大的辦公室裏辦公,這是我頭一次見到的。一個集團公司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和他的助手們在這樣大的辦公室裏辦公,真的很少見。就一般情況而言,應當是總工在一個單獨的辦公室裏辦公的,那樣會更方便些。正因為如此,在我進入到這間大辦公室裏時,感到一種格外特別的新鮮感。這真的充滿了新意,使我在這裏認真地搜索了一會、觀察了一會、思索了一會……
這個大大的辦公室裏,其實也已經被塞得滿滿的,根本沒有什麼空當了。在這裏,到處都擺得滿滿當當的,這儼然是一些工作狂們留下的痕跡。幾張碩大的辦公桌上,各自放置著超薄型電腦的顯示屏。在顯示屏旁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圖紙和技術資料。從整個房間裏透出來的信息是:這是個技術人員集中的要害地段,閑人莫進,閑話莫談,無關的事情別做。很顯然,在這個大房間內,充滿了技術人員們工作場地才可能有的那種氛圍和氣場。難怪我在前幾天就曾經聽到過關於韓鐵寶其人的說法,說韓鐵寶是山西知名度很高的智海企業集團水泥發展中的“智多星”“排頭兵”,來這裏就僅僅看了這麼一眼,果然感到是名不虛傳。
其實,經過了我與韓鐵寶的接觸後,才粗淺地感覺到,韓鐵寶是個外表很平常的人,是一個那種再平常再平常不過的人。他還是一個性格很隨和的人,也即是性格很平常的人。在他那平常的隨和的外表下,卻深深地蘊藏著他內心的不平常,思維的不平常,做事的不平常,在他頭腦裏裝著的東西的不平常,這就是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了。
說他平常,是指他生就的個頭不在高者的行列中。在人們的眼中,他的個頭不能算是高,隻能算是中等身材。但在他的臉譜上,卻明顯地刻錄著一臉善相。人們在有意無意間看到他時,絕不會說出那種動人的字眼:氣宇軒昂、外表非凡。當然,在我與他剛開始的接觸中,我深感他的話語不多,但卻也不是那種少言寡語的人,當然也不會想到他是那種非常健談的人,他也更是算不上那種誇誇其談之輩。
就是這樣一位韓鐵寶,卻早已成就了一番事業,早就成為了山西水泥專業研發行業裏的排頭兵、山西士敏土行業裏的極有建樹和影響的響當當的中堅人物。
從直觀上看去,韓鐵寶的身高不低於1.70米,但是也很難超出1.70米很多,實實在在地說,他算是那種不算高也不算低的個頭。
韓鐵寶的臉盤,不是很圓也不是很長,是個介於長與圓之間的那種臉型。他的皮膚不白也不黑,是介於白與黑之間的那種膚色。眼睛不大也不小,很適中,但卻炯炯有神。在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活力與智慧,而且讓人感到一種親切感,同時在他眼神中飽含著一種鼓舞人的力量。
應當說,韓鐵寶是個五官端正的人,也是個五官長得比較大氣的人。在他的血脈裏,或多或少地流淌著鄉間、村裏人的血液,所以,雖然他已經年過54歲,但在他身上依然或多或少地保留著一些太原人,準確地說是太原南郊人的痕跡,而且在他的口音裏顯露得更為突出,滿口的晉源話。
在他的簡曆裏,我看他到了他個人曆史的全部。
韓鐵寶,男,漢族,1956年6月出生,山西太原人,小學,在太原南郊區北格鎮辛村小學就讀;初級中學,在太原南郊北格中學就讀;中等專科學校,在山西建築工程學校就讀;大專,在山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就讀;後來通過函授,獲得大學本科學曆,並被評為高級工程師職稱。韓鐵寶1981年參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山西智海企業集團技術總監,即總工程師;參加工作後,他曆任太原東風水泥廠技術員、化驗室主任、副廠長;從1992年起,擔任太原鋼鐵公司東山水泥廠技術副廠長、總工程師;1998%年後,他擔任了智海企業集團公司粉磨站站長;2001年任智海企業集團公司年產100萬噸水泥粉磨站現場總指揮;2002年開始,他籌建2x2500t/d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任總指揮;2003年開始,他建設第二條2500t/d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任總指揮;2004年任智海企業集團公司榆次分公司總工程師,兩年後任智海企業集團公司總工程師。
韓鐵寶的個人經曆並不算複雜,但他走過的任何一步總是與水泥有關,他在山西水泥行業技術權威中應當算是一個領軍人物了。
準確地說,後來我與韓鐵寶的多次見麵、交談,是在我的辦公室裏。在爾後的日子裏,我接觸了他的團隊,並與他們展開了深層次的交流。
第一次走進他的辦公室,是他開著小車把我從單位辦公室接過來的。一路上,我在觀察著他的開車技術,看來很熟練,也很老到和沉穩,這很讓人信服地說明,他是個開車的老把式了。一路上,我看到了他的反應很靈敏。在車水馬龍的太原市中心區域開車,那是要有兩把刷子的,否則會開得很艱難和困頓,會充滿曲折與麻煩,會走走停停,而且油門會不斷地熄火,但這些情況在他手裏卻沒有發生,這說明他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開車的一切。開車也是技術活,這說明了他在技術領域裏的駕馭能力。當然,他在開車時很自信,目不斜視,所以我很少和他交談。
來到辦公室裏,這才開始了和他的周圍的同事們的交流。說是和他交流,其實是和他的同事們在交流。在他們這裏,應當說是開起了座談會,這是一次讓我受到鼓舞和教育的座談會,是一次很有收獲的座談會。
“沒有韓鐵寶就沒有智海水泥。”
在這個座談會上,第一個發言的人是石憲文。石憲文,他是智海企業集團的副總工程師。表麵上看去,他也有50開外的年紀了。石憲文這人,生成的大塊頭,個頭不低,膀闊腰圓,站起來就像一座塔。但他說話卻是溫文爾雅,沒有那種粗魯的感覺。他開頭說的頭一句話,卻讓滿座皆驚:
“沒有韓鐵寶,就沒有智海水泥,這是智海集團第一把手馮建新說的。”
馮建新是他們智海企業集團的董事長,是這家私企的業主、法人、老大,是智海企業集團說話算數,頂天立地的人。
石憲文緊接著說下去:
“建粉磨站,從建站到投產,從一線到二線建設,從無到有,到山西水泥行業的排頭,處處都有韓總的足跡。從土建安裝調試到正式運行,都是由韓總在那裏主持、操辦。”
石憲文說:
“從粉磨站建站到投產,智海水泥,從無到有,都是韓總在那裏主持。那時,這個粉磨站在山西,算是山西的老大,在那裏,到處都留有韓總的足跡。從土建工程到安裝試車,是韓總一手操作的。從調試運行到正式投產,進行得非常順利,運行結果也讓人滿意。建設年產100萬噸的水泥粉磨站,那是他的傑出作品之一了。在那一段時間裏,他整天出沒在粉磨站建設的工地上,也就是不到幾個月的工夫,韓總就變得又黑又瘦,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還是石憲文的話:
“粉磨站投產後,他又投入到水泥熟料日產2500噸的新的工地建設中,成了那裏的總指揮。當時2500噸水泥生產線,智海下手比較早。韓總在技術上,那是沒說的,是山西水泥行業的佼佼者。2500噸第一期工程的設計是由南京水泥工業設計院搞的,第二期工程時,韓總就成了總設計師。韓總由自己設計,自己出圖紙,自己完成施工安裝,這一切都是由自己動手解決的。韓總的這個設計,是隨著節能降耗,節能減排的總方針下進行設計的。韓總設計這一套,節能減排效果很好,他在這方麵動了腦筋,有了新的思考,而且大膽創新,大膽設計,使煤粉每噸節能16%左右,節能減排成為了這次設計和施工中的重點。為此,這個設計大量采用了水泥生產的新技術,節能降耗,電力的使用,每噸達到降低7度電,每天生產2500噸水泥熟料,可節約電力17500度。這是韓總對智海的一大貢獻,也是對山西水泥行業的一大貢獻,功不可沒。”
石憲文喝了一口水,接著他前麵的話題說下去:
“韓總這人做人很誠實,為人處世實實在在,很容易與人溝通、相處。他對於技術的追求那是無止境的,他很愛學習,也容易接受新知識,隻要有新技術他就去學。他的性格中還有一點,那就是敢於拍板,遇事敢做主。由他設計和作為總指揮建成的2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在當時那會兒技術是一流的,是很先進的,成為了當時全省水泥行業的樣板工程,吸引了許多家水泥廠前來參觀、學習,尤其在節能減排方麵,成為了那個時期水泥生產的主旋律。”
接著說下去的智海集團蔡柏林副總經理,按說他應當是說話嚴謹,但他說出的話同樣是具有震撼力,他的第一句話就讓滿座皆驚:
“韓鐵寶是山西智海集團水泥發展的祖師爺。”
說完這句話,他停頓了一下,而後才接著說下去。他的話說出來真大氣,也真的很有分量。他是個有著60歲年紀的人,說話時能聽出來,他的聲音很洪亮,底氣很足,通過聽他的說話就可以感覺到,這是個膽大的人、直爽的人、敢說敢做的人。他接著說下去:
“智海企業集團水泥所以能成為山西水泥行業的龍頭老大,與韓總是分不開的。這些年來,韓總不僅創建了智海水泥,形成了一整套在水泥生產中的很成熟的工藝流程。而且在智海集團內部,培養出了一批水泥生產方麵的專業技術人才,這是給智海創造的一筆巨大財富啊!智海水泥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動了山西水泥行業的發展,使山西水泥生產實踐又上到了一個新台階。不僅如此,韓總在水泥科學研究方麵,也走在山西水泥科研的前麵。他和中北大學的有關科研人員合作,成立了‘山西混凝土研發中心’,這在山西尚屬第一家,也是山西全省僅有的一家水泥科研機構。韓鐵寶出任這個科研中心的主任。他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積極推動山西水泥行業的科研進程,這是其他人所沒有想到的,更是其他人沒有做也還沒有做到的。”
在蔡總說話中間,韓鐵寶告訴我,蔡總是智海企業集團分管房地產工作的負責人,蔡總性格豪爽,敢說敢做,是個性格很直率的人。
我仍然在聽著蔡總的發言。
韓總在解決混凝土質量出現的裂縫方麵,在研發混凝土新的品種方麵,都走在了山西水泥行業的前麵。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研發出了新標號的混凝土c80號,這是水泥品種中的最新品種,也是最優品種。不僅如此,混凝土的地方性規範,也是智海集團最為權威,這和韓鐵寶有著直接的關係。
《混凝土地方性規範》,是由韓鐵寶總工程師擔任該書主編抓緊時間搞出來的。這是一部在山西混凝土行業中有著普遍性指導意義的地方性法規,在山西省混凝土行業中有著積極的影響和規範作用。它是山西省內第一本在混凝土行業中具有權威性的法規書籍,這本書總結了山西混凝土行業生產中的許多的從來沒有人認真總結過的問題,這實在是山西混凝土行業的百科全書。盡管是智海企業集團這樣一個水泥企業搞出來的,但在山西省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影響到山西混凝土生產的方方麵麵。在智海企業集團搞出混凝土地方性規範後,這個標準已成為了混凝土生產中山西省境內的地方性標準,在韓總的帶領下,智海在這方麵走在了山西的前沿。
蔡總喝了一口水,接著說了去:
“韓總在技術上的追求很高,要求很嚴格,他在這方麵,作風非常嚴謹和認真。正因為如此,智海集團的水泥生產,一直處於領先的前沿狀態。在韓總的帶領下,智海企業集團的水泥生產技術力量不斷增強,形成了一種合力,也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氛圍。”
蔡總的最後幾句話很有分量,很有概括力:
“韓總很能吃苦,做事認真,技術精通,社會責任感強,是個很難得的人才,由於他的技術研發和創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山西水泥行業的發展。”
蔡總結束了他的發言,他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共鳴。接著說下去的是智海企業集團機械廠廠長嶽春江。嶽春江是智海企業集團下屬的一家工廠的領導人,說話同樣有著直來直去的風格:
“韓總是智海水泥科研的帶頭人,他不僅對水泥很精通,他對機械也很精通。他發明的專利,利用選粉機二次選粉,把沒用的粉,再加上管道後,又一次選粉,把五個點抽去,效果很好,這就把運行成本降低了很多,節約多少,沒法估算。這項專利在2003年設計成功,2005年國家給頒發了專利技能證書,這是韓總在技術領域的最新發明和創造。他對水泥專業很精通,他對山西水泥事業的發展貢獻很大,他是智海水泥當之無愧的脊梁。”
韓總是“智海水泥的脊梁”,我在聽完後,深深地思索著,真的,他真的是當之無愧。
韓鐵寶的成長道路
韓鐵寶是從農村出來的一個村裏娃。
他的老家就在太原市小店區的北格辛村。那是一個有著700多戶人家、3000多人口不大也不小的市郊的村莊。小店區北格鄉,在太原市也是遠近聞名,是有點知名度的村莊。
韓鐵寶從出生到走出來,在這個村莊裏整整待了有十多年。他是高中畢業後回鄉勞動的,他又在村裏勞動了四年半。他是在北格辛村上小學的。到了上高中時,就到了鄉政府所在地北格鄉。那時的北格鄉有十八個村,他在北格鄉上高中上了兩年半。就在他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到現在,他對那一段曆史還記憶猶新:
“那時的小學裏,白建芬老師教我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四年級。後來,白建芬老師挨鬥了。挨鬥的原因是,人家說她包庇校長。人家造反派說校長不好,她偏要說校長好,就這樣,她被打成了反革命。那個年代,我們上學時的一個班級有40名學生,一共三個班,有120名學生。後來退學退了一半,就剩下了60來人。那時的男生就剩下不到20名,女生多些,有40來個。這60來個人,又分成了兩個班,一直到小學畢業。”
韓鐵寶說這番話時是若有所思的樣子。他是邊回憶邊說出來的。他是那時留下來的60來個學生中的一個。
在高中畢業後的1978年,他們遇到了國家恢複高考的機會,韓鐵寶和他的同學們參加了第二年的高考,但他那時不敢報考大學,因為覺著自己基礎差,隻報考了中等專科學校。其實,他的學習基礎是不錯的,他們那批從北格中學畢業出來的高中畢業生,當時報考的有100多人,但隻有8個人考了出來,韓鐵寶是其中之一。他考到了當時的山西省建築工程學校。在村裏人來說,那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事了。100%多個同學中隻有8個人考出來,而且考到了當時的省城上中專,那已經是北格鄉的一個奇跡了。
韓鐵寶回憶起那高中畢業後的四年半在村裏的勞動時很興奮,他的印象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