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山西利虎玻璃集團董事長、全國建材行業勞動模範 耿利虎
我第一次見到山西利虎玻璃集團董事長耿利虎,是在“天天漁港”的餐桌上,那是耿利虎約郭世剛和我見麵,是一次例行的見麵,做一次溝通,然後我才能開始對他的采訪工作。
其實,山西省建材行業辦主任郭世剛已經多次和我說過耿利虎其人,郭世剛告訴我,耿利虎是個奇人,但他始終沒有說耿利虎奇在哪裏。所以,這次見麵我就要找到一點奇的感覺。
那是一個中午,山西利虎玻璃集團的黨委書記張範疇、黨委宣傳部長孫玉璧也在座。在天天漁港的一間寬大而且豪華的包間裏,我們幾人落座。耿利虎讓郭世剛居中而坐,他坐在一側作陪,我與耿利虎是近鄰。耿利虎表麵看起來並不張揚,是個典型的農村人的樣子。他也就是45歲左右的年紀,個頭不是很高,大約是一米七三的樣子。他身體不是很胖,但身材適中,胖瘦得當,是個標準個頭的中國男人。仔細看,他的麵孔微黑,兩個眼窩略略有點陷進去的樣子,陷得並不深。他五官還算端正,嘴巴上唇微微有點上翹,嘴裏的牙齒就稍稍地暴露了出來,白白的牙齒給他增加了些許俏皮的色彩。他五官中最有神采的地方,當屬那雙眼睛,眼睛很亮,而且轉動起來很靈活,那是一種聰明和機警的感覺。他內心裏的好多東西都從他的眼睛裏反映出來,流露出來,那是心靈的窗口啊!
我們落座後,他先是與郭世剛在那裏談著山西建材行業裏的一些事情,隨後,才開始了這頓午餐。
耿利虎是個民營企業家,是從交城縣的農村裏走出來的。吃飯開始,他就擺出了他帶來的藥酒,那是黃色的酒,有點像竹葉青,大概有糖在裏麵吧。他們三個人喝著這一小瓶量並不很多的藥酒,我和孫部長喝著汾酒,雖說我們是頭一次見麵和喝酒,但他很爽快,也沒有那麼多的客氣話,端起酒杯就喝,隻要喝酒就要幹掉,就這麼連著幹了三杯。一會工夫,他的臉就溢紅了,酒精開始在他的臉上彌漫。盡管如此,他還是杯杯不落,依然還是那種很隨意的狀態。喝酒間,他幾乎是在操著滿口的交城話和我們交談。
他的話語中帶著交城的鄉土風味,語言中折射著他的智商。他很坦率,也很真誠,說的都是實打實的話。
與耿利虎的一次交談
我到山西利虎玻璃集團采訪,已經是幾周以後的事了。
和我聯係的是這家企業的黨委宣傳部長孫玉璧,他原來的職務曾經是交城縣文聯主席,退休後才來到山西利虎玻璃集團工作。
原先我們約好,下一個周一的上午等他們派車來接我,但到了周一,因為新到山西上任的省委書記袁純清要到呂梁視察、調研,其間也要去他們山西利虎玻璃集團參觀和考察。有這樣重要的政務活動,那我隻能等待了。大約等了兩周,孫玉璧部長來電話了,說我可以去了。太原去交城的路並不算遠,如果走高速公路速度那就更快了,來接我的是孫部長,他是帶車專程來的。那還真快,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交城。
孫玉璧部長的辦公室在四層,這是我第一次進入這個辦公大樓,感覺很新鮮。最讓人感興趣的是,辦公樓裏的內牆很大一塊麵積全部用玻璃裝修,所以,辦公室透明度很高。無論是總裁、副總裁,還是中層,也或是普通員工,都是在用玻璃牆隔斷,這應當是個很大的特色,應當是山西利虎玻璃集團的特色之一。
孫部長和耿利虎約好後,我們來到了他的辦公室。
耿利虎的辦公室是在這座樓的三層右側,擺放著一張很大的寫字台。座椅背麵的牆上是一幅特別大且裝飾整潔的世界地圖,由此,我感覺到了他的全球意識和眼界。
我們的談話說了很多,耿利虎有些觀點是很獨特的,從這裏可以看出耿利虎的個性特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他的個性思維。
他和我說起了《三國演義》中重要人物的忠與奸這樣的話題。
“我認為《三國演義》裏的曹操是個忠臣,劉備是個奸臣。”
這種認識,我聽著很新鮮,從來沒有人這麼說過,有些人說過的也隻是為曹操翻案。這是和《三國演義》的正統觀念完全相悖的。但是,這種話我聽著很新鮮,我對這樣的話題很有興趣,於是問他:
“曹操咋樣的忠啊?劉備是咋樣的奸啊?”
“曹操最後也沒有稱帝,而劉備很早就稱帝了啊!”
“這倒也是事實,但曹操是挾天子令諸侯,隻是沒有稱帝,他是事實上的皇帝啊!漢獻帝隻是個傀儡罷了。”
我這樣反駁他。
當他說到他的童年時,說他小的時候很恨他的父親。
“我父親小時候老打我,我恨他。等到我過了30歲以後,我才理解了父親,才想到要尊重父親。”
我聽著他的這段話,感覺很深沉,這是話裏有話,寓意很深。應當說,這是一種心靈上的悟道,真的也是一種人生浩歎。我一直在回味著這一句話的含義,而且是越想越有味。想著想著,真的是回味無窮啊!這裏麵深藏了對父輩逐步領悟的深度理解,那是太多人生艱辛後的心靈再造!也是曆經滄桑後對人間大愛的頓悟!
在他說話時,有時候會迅速地站起來,在他的辦公室裏走來走去,來回踱步,一邊還要打著手勢,用來加強他說話時的語言效果。從他話語中不難發現,他的思維很活躍。
耿利虎畢竟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幹在農村、成功在農村的人啊。他那些難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歲月,總要給他打上深深的烙印的。
耿利虎和我說起了他們的企業,他首先告訴我:
“我們的企業在全國同行業裏可以位居前十名以內的,我們的玻璃產品在全國同行業中是處於中上等水平的。”
這是他對他所領導的山西利虎玻璃集團的一個總的概括和評價。評價不低,但有自知之明。這是我對他評價的評價。
他接著說:
“我們麵前的任務是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並向著精細化方向發展,而產品的品質要向著高、精、尖方向發展,尤其要把汽車玻璃這一塊做大做強,與此同時,要帶領員工走向富裕。這是我的大實話。”
說完這段話,他停頓了下來若有所思。
我問他:
“你們山西利虎玻璃集團有什麼具體目標嗎?”
“我們今年計劃給全體職工工資上調20%的,這個幅度並不小啊!今年還準備招聘社會勞動力300人。這樣下來,到今年年底,我們的職工總人數就會達到了5000人。”
他接著說下去:“目前,全國玻璃行業由於出現了產能過剩,因而整體上都減緩了發展速度,到目前為止,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完全過去,必須麵對現實,從實際出發,在提升產品質量上下工夫。”
耿利虎還告訴我:
“下一步,我們將提高工藝水平,上一些能夠減少勞動力的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落實科學發展觀。”
12點快到了,上午的談話就要結束了,耿利虎還有應酬,他還邀我一起前往,這是不能拒絕的,隻好欣然前往了。
午餐時,耿利虎坐在我旁邊,這也是一種接觸和采訪的機會,我當然不會放過。
在酒店的飯桌上,我再一次看到了耿利虎的酒風。他依然是那句話,愛喝酒,但是喝不多。三杯下肚,話也略多了點。他在不停地與客人碰杯和敬酒,滿口的交城話,別有風韻啊!我一邊和他喝酒,一邊在注視他,試圖在較短的時間對他能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我終於看清了,耿立虎是個實在人、厚道人、誠心人,是個有可信度的企業家、實幹家。
喝酒中,他與我談起了家庭、社會、文化。他對他出生在農村的天地裏有一種坦蕩的自豪和驕傲:
“我家裏弟兄姐妹一共九個。六個弟兄,三個姐妹,我們這是一個大家庭。兄弟姐妹各有各的幹的,他們生活得都很好,有的和我在一起工作,有的在別處,大家都過得很好啊!”
“社會對於每個人是公平的,隻有機遇的不同,還有每個人奮鬥的狀況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可能相同。”
他的這一段話,是一種感慨。雖然語言樸實通俗,然而,未經風雨坎坷的人恐難說出這樣富有哲理的語言吧。
一個出色企業家的童年
我對於耿利虎真的知之甚少。當我與山西利虎玻璃集團的領導層、員工們的深入采訪時,我才在逐漸熟悉和了解他。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對耿利虎了解的逐漸增多,耿利虎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逐漸豐滿起來。
有人說起了耿利虎的童年,說到耿利虎童年的,這人就是孫劼。孫劼曾經是耿利虎學生時代時的高中課任老師。而現在的孫劼,是山西利虎玻璃集團的人力資源部副部長。
孫說:
“耿利虎上學時,是個活潑而且調皮的孩子。他天資聰明,而且好動。小的時候家裏窮,兄妹九人,他居老四。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還有兩個姐姐是雙胞胎。耿利虎今年47周歲,屬兔,他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二女兒在新加坡上學,三女兒和兒子在法國上學,大女兒在利虎玻璃集團青島辦事處做銷售工作,他的妻子是農村人,在青村的家裏。”
耿利虎在他們家的弟兄裏,是腦子最好使的一個。那還是70年代時,耿利虎上中學,他數、理、化學得都很好,在課堂上,他即便聽聽課就了解了、掌握了,但他有個毛病:偏科。他在學習語文、政治、曆史方麵這幾門課程時,就不用心,不下工夫了。所以,這幾科的成績就不那麼好了。
在高中畢業後,他沒有考上大學。後來他就回到村裏,開始做些雜活,做點小生意,想法掙點零花錢。1983%年後,在改革開放的大氣候下,他開始參加本村的玻璃生產企業,用土辦法加工生產玻璃,這就是他幹玻璃行業的開始。
耿利虎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實踐,他逐步掌握了加工生產汽車玻璃的基本工藝和方法,銷路還可以。隨著生產和積累,他那裏生產的品種漸漸地多起來,耿利虎也就慢慢地做大了,他的民辦企業開始嶄露頭角,而且初具規模。
到了1993年,耿利虎承包了青村的鋼化玻璃生產線。當時隻有一條吊掛平板玻璃生產線,而且是做做停停,停停做做。耿利虎包下來以後,隨著他的銷售市場逐步擴大,產業逐步走向正軌,收入也就多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他又動工新蓋了一個玻璃生產廠子。隨著生產與滾動發展,這個廠子逐漸擴大,深加工部分開始有了兩條生產線,加上他原有的一條生產線,他所管理的廠子有了三條加工玻璃的生產線,那就是:夾層玻璃生產線、兩條汽車前擋風玻璃生產線……
孫部長稍作停頓後,接著說下去:
“耿利虎蓋了一個,又蓋第二個、第三個廠……一直發展到現在包括浮法玻璃共六大公司。他眼光看得很遠,看問題比別人看得遠,而且眼光敏銳、準確。那時他賣太原平板玻璃廠生產的玻璃,買回來放一段時間,等玻璃漲價後,他再賣出去,就能淨掙回幾十萬元人民幣。他看準了的事情準能做成,他看準了汽車夾層玻璃的利潤大,就上了汽車夾層玻璃的生產設備,後來他果然成功了、盈利了。”
“到了2003年,他開始租賃太原光華玻璃公司,即太原平板玻璃廠。他幹上了浮法玻璃生產線,承包下來了,他成功了。迄今,他已經擁有了八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日熔化量4150t,年度產能可達2500萬重箱。應當說,耿利虎在1993年-2003年是他的企業最初發展階段,而從2003年到今天,已經成為耿利虎的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階段。耿利虎很有眼光,他的思維早已上了一個新台階,他看到了他的玻璃生產優勢,那就是低成本的優勢。”
孫部長很實在,他講的話我都相信,那是很真實的介紹,使我對耿利虎的過去有了新的了解。
陽光裏的山西利虎玻璃集團
說實話,我以前對山西玻璃行業了解非常少,或者說是一無所知。我記得當年我在山西省計劃委員會援外辦公室工作時,在省計委召開的辦公會上,曾經多次聽到過山西新建的平板玻璃廠,那是70年代的樣子吧。省裏領導當時很重視平板玻璃廠的建設和投產、運營。當年山西省計委主任賈衝之是山西省副省長兼山西省計委主任。那時是計劃經濟時代,山西有了自己的玻璃行業,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啊!
在山西利虎集團總部,我聽到了多方麵的介紹後,我才真正地對山西玻璃行業有了比較深層次的了解。
山西利虎玻璃集團的副總裁劉玉彬告訴我說:
“玻璃行業競爭比較激烈,去年以來,國內供需已經出現了供大於求狀態,2010%年,全國整個玻璃行業處於壓產狀態。正因為如此,國內玻璃行業處於激烈競爭狀態,每年都在打價格戰,‘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劉玉彬說,山西利虎玻璃集團在山西玻璃市場的占有率達到了80%以上,山西全省的人口是3400萬人,現已達到了每人平均30公斤玻璃的占有率水平。在山西每年要消耗2040萬重箱的玻璃。
他告訴我,山西利虎玻璃集團現有八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年產能達到2500萬重箱,可以滿足山西省市場的需要,那是100%的滿足。實際上,算下來山西市場的銷量隻能消化總產量的一部分,另外有一半要銷到省外和國外的許多地方。
山西利虎玻璃集團麵對外省五個大區,即西南、西北、東北、華南、華東等地。山西利虎玻璃集團在全國的玻璃行業中,也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目前,企業規模排在了國內的前十位之內,生產的玻璃基本上是用於建築業。玻璃生產以中檔為主,也生產高檔玻璃。山西利虎玻璃集團有著深加工能力,主要是在做多種汽車的配套玻璃。集團一共建成了20條玻璃生產線,所以員工人數近年來也在大幅度地增加,全廠員工總數已達到了4500人。
“青耀”汽車玻璃,曾是國家免檢產品,市場占有率比較高。
從整體上講,由於銷售好,劉玉彬說:“長期以來,我們這裏沒有庫存,在華北市場,我們的玻璃居於主導地位。在價格上,我們處於領導地位。這是由於,我們用當地煉焦爐的煤氣作燃料,就地采用當地的石英砂,成本相對低,利潤空間比較大,有著價格方麵的優勢,也就有了競爭方麵的優勢。”
劉玉彬還告訴我:“山西利虎玻璃集團,是山西玻璃行業裏的大企業,是叫得響當當的。我們的企業,還在向國外銷售玻璃產品,主要銷往中東、俄國、澳大利亞、埃及、蒙古等國。但國外的銷量還不大,每年隻有3000多萬元人民幣的銷售額。”
劉玉彬興奮地說:“我們這個企業,五年之內不會差。由於國內正在進行著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玻璃的用途會很廣泛,很普遍,涉及到千家萬戶。玻璃生產從單層到雙層,采光度、舒適性也會越來越高,玻璃的用途更會越來越大。”
劉玉彬,是山西利虎玻璃集團主管銷售的副總裁,是原國營山西光華玻璃公司的重要領導,他從原單位來到山西利虎玻璃集團已經有七年時間了,他是個比較年輕的企業高層領導者。一眼看去,那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他是個很有學識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從太原理工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了山西玻璃行業,從業多年,有了比較豐富的管理經驗,是這個企業當今年富力強的高層管理人員之一。
劉玉彬人長得很精幹,年輕時肯定是個很帥的小夥子。如今雖然年過40,現在也還是豐采照人。他中等偏上的個頭,也就是1.75%米的樣子,軀體瘦而壯,五官端正而有力度,眼睛很有神,一副精力充沛的樣子。
劉玉彬告訴我:“國內玻璃生產企業最著名的有國營洛陽玻璃廠、國營青島耀華玻璃廠,這兩個都是上市公司。還有沈陽、太原、湖南株洲,後麵這幾家玻璃廠都改製了,走了民營的路子。中國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產線是浙江玻璃集團、張家港華潤玻璃企業集團,還有河北的沙河玻璃集團,後麵幾家集團,大多是民營,比洛陽玻璃廠和耀華玻璃廠大得多,大到了幾倍到幾十倍的規模和產量。”
由於玻璃企業發展的集團化,行業競爭方麵也非常激烈,在競爭中求發展,那要看智慧和手段。總起來講,劉玉彬認為,在激烈的競爭中,要靠技術創新,要靠管理,要靠服務,玻璃企業才能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把成本降下來,才能有綜合效益。才能在玻璃行業立於不敗之地。
說到知識和人才,劉玉彬對耿利虎的評價是:“耿利虎對知識和人才很重視,他一直在聘請素質高的人到山西利虎玻璃集團就職。耿利虎並不實行家族式的管理,雖然耿家的弟兄都在山西利虎玻璃集團供職,但耿家的人大都在中層任職,很少有在高層供職的。耿利虎的經營理念是很先進的、很超前的,他總在把高技術和高技術人才拿回來為己所用。他大膽選用大學生,而且在報酬方麵對大學畢業生特別惠顧,高於平均工資水平。在這裏,沒有家族企業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