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對濁,苦對鹹。一啟對三緘。煙蓑對雨笠,月榜對風帆。鶯睆,燕呢喃。柳杞對鬆杉。情深悲素扇,淚痛濕青衫。漢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監。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濟;豎竿以掛犢鼻,貧笑阮鹹。
三緘:《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側,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後以為謹言慎語之典。榜:船槳。亦代指船。睆(xiànhuàn現換):美好貌。《詩·邶風·凱風》:“睆黃鳥,載好其音。”呢喃:燕鳴聲。情悲素扇:漢成帝妃班婕妤失寵後,作《團扇》詩(亦稱《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終斷絕。”以秋扇見棄自喻。淚濕青衫:唐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作《琵琶行》長歌,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後以為仕途失意之典。四姓:此指東漢外戚樊、郭、陰、馬四姓。見《後漢書·明帝紀》李賢注。又,南北朝氏族,按郡望權勢分甲、乙、丙、丁四等,謂之四姓。尚書以上為甲姓,九卿方伯為乙姓,散常侍、太中大夫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見《新唐書·儒學傳中》。三監:周武王滅商,以商舊都封紂子武庚,派其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監管,稱三監;而三叔卻助武庚叛周。見《逸周書·作雒》、《史記·周紀》。探牛心:晉王愷有一頭牛叫“八百裏”,極珍視。一日,愷與王濟比射,濟贏了這頭牛,命左右速取出牛心來烤吃。見《世說新語·汰侈》。後以為豪侈典故。掛犢鼻:晉阮鹹字仲容,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貧。七月七日習俗盛行曬衣,北阮皆紗羅錦綺,阮鹹以竿掛大布犢鼻褲於中庭。人多怪之,鹹曰:“未能免俗,聊複爾爾。”見《世說新語·任誕》。
能對否,聖對賢。衛瓘對渾瑊。雀羅對魚網,翠對蒼崖。紅羅帳,白布衫。筆格對書函。蕊香蜂競采,泥軟燕爭銜。凶孽誓清聞祖逖,王家能乂有巫鹹。溪叟新居,漁舍清幽臨水岸;山僧久隱,梵宮寂寞倚雲岩。
衛瓘:安邑人,字伯玉。晉武帝時,官至司空。瓘與尚書郎索靖均善草書,時稱為“一台二妙”。《晉書》有傳。渾瑊:鐵勒族渾部人。十一歲入朔方軍,從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授兵馬副元帥,封鹹寧郡王。新、舊《唐書》有傳。(yǎn演):小山。《詩·大雅·公劉》:“陟則在□,複降在原。”筆格:筆架。南朝梁吳筠有《筆格賦》:“幽山之桂樹……剪其片條,為此筆格。”書函:文書的封套。祖逖:東晉名將,字仁稚。慷慨有節操。率部渡江北伐,擊楫中流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晉書》有傳。巫鹹:巫者名鹹,殷商太戊時的大臣。《史記·殷本紀》:“巫鹹治王家有成,作《鹹艾》,作《太戊》。”意思是巫鹹管理商朝帝王家的事務很有成就。《鹹艾》、《太戊》都是《尚書》篇名,原文已佚。
冠對帶,帽對衫。議鯁對言讒。行舟對禦馬,俗弊對民岩。鼠且碩,兔多毚。史冊對書緘。寒城聞奏角,江浦認歸帆。河水一源形彌彌,泰山萬仞勢岩岩。鄭為武公,賦緇衣而美德;周因巷伯,歌貝錦以傷讒。
議鯁(gěng梗):猶鯁議。剛直的議論。《貞觀政要·論求諫》:“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鯁,魚骨。有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之意。言讒:猶讒言。指誣陷毀謗之言。唐元稹詩:“世道難於劍,讒言巧似笙。”俗弊:猶弊俗。指鄙陋的習俗。唐刺史趙元楷大事鋪張迎禦駕,太宗數之曰:“卿所為乃亡隋之弊俗也。”見《資治通鑒·貞觀十二年》。民岩:謂民心不齊。《書·召誥》:“王不敢後,用顧畏於民岩。”岩,參差不齊之意。碩鼠:肥大的老鼠。《詩·衛風》篇名。諷刺官吏食民而肥。毚(chán饞)兔:狡兔。《詩·小雅·巧言》:“跌跌毚兔,遇犬獲之。”史冊:史書。書緘:書信。角:古樂器。軍隊多用作軍號。陳毅詩:“遙聞故壘吹寒角,持槍倚枕到天明。”彌彌:滿溢貌。明徐禎卿詩:“登高望河水,河水何彌彌。”訛岩岩:高峻貌。《詩·魯頌·宮》:“泰山岩岩,魯邦所瞻。”訛緇衣:《詩·鄭風》有《緇衣》篇,舊說是讚美鄭武公的詩,後之學者多存疑。訛貝錦:《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這是巷伯被讒受害而作的一首怨詩。後因以“貝錦”為讒言陷人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