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進入地心,我們會看到什麼(2 / 2)

計劃鑽入地幔的這個日本科研小組相信,可以在地幔中找到生命的證據,雖然地幔與地殼分界處的溫度高達400攝氏度,而且繼續鑽下去的話,溫度會很快升高到1000攝氏度。他們相信地幔存在生命是因為他們發現,上層地幔的岩石與海水發生化學反應時產生了生命存在必需的化合物。位於東京附近地球深度探測中心的平良朝彥教授負責這項鑽探任務,他稱,這些反應可能會生成最早的生命形式。

諸如此類的生命形式要生存就必須有水。儒勒·凡爾納曾在書中描述地下存在大片海洋——他再次驚人地接近真理。科學家們發現中國版圖之下800英裏處是一片汪洋,大小相當於北冰洋。地下海水的存在被認為是地殼移動引起原始太平洋海底帶水岩石迅速插入地幔所致。

地下海洋冰冷且移動極其緩慢,以致水分都不會蒸發掉,水蒸氣升至地殼會凝固落回。於是,海水就被鎖在岩石中,而不是形成連續而流動的水體。和科學家在紐芬蘭島發現的一樣,地下海洋很可能支持極其原始的生命形式。所以,到這個時候,我們的運輸艙已經將形成高級生物的地層遠遠地甩在後麵了。

地心:溫度高達7000

攝氏度

當我們到達地幔底部時,溫度高達3000攝氏度,壓力是地表的100多萬倍。英國地質調查局的大衛·布斯博士說:“儒勒·凡爾納將地球內部描繪為充滿巨大的洞穴和通道,但實際情況是沒有任何人類已知的礦物質能夠經受住這樣的環境條件和提供給我們可以生存的洞穴。”

然後,當我們從地幔向地球下一層——地核移動時,最好待在我們的運輸艙裏,地核的外核從大約1800英裏的深處開始,厚約1300英裏。外核主要由液態鐵組成,對我們的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地球旋轉時,液態鐵流動並旋轉,產生地球磁場,我們這才有了羅盤上的南、北、西、東。這反過來作為一道保護屏障,為我們擋開太陽發出的危險射線。

到達大約3000英裏深的外核底部,我們終於接近了與地球內核的分界線——一個在其邊界60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下燃燒的鐵球。這種熱能很大一部分要追溯到45億年前地球由一大塊旋轉氣體和塵埃組成時,碰撞微粒和放射性衰退產生的摩擦力的結合幫助產生了現今還在燃燒的火。在這樣的溫度下,金屬一般會被熔化,但這裏的壓力如此大——將近大氣壓力的400萬倍,以致普遍認為是它將內核鑄成了一個固態的鐵球。

再向深處約700英裏,我們就來到了最後的目的地:地球中心。在這個地方,地心引力把處於失重狀態的我們向四麵八方拉。不幸的是,現在最實際的問題超過了所有喜悅,我們必須考慮究竟如何回家。在地心這裏,溫度高達7000攝氏度,比太陽表麵的溫度還要高。另外,我們盡可能地在這裏多逗留些時間,因為在這裏看到的東西不可能永遠保持這個樣子。原因是,地球正在逐漸冷卻。有一天,熾熱的地核可能會凝固,把我們的地球變成一個冰冷的像月球一樣死寂的星球。

這是一種令人害怕的想法,但現在還不必驚慌。科學家們估計這種冷卻以每10億年100攝氏度的速度發生。因此,將來有一天,科技發達了,我們仍可能有時間買票,踏上這趟4000英裏長的生命之旅。

(本文選自:奇聞怪事 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