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根本沒有淨化率這個概念
生活
作者:王麗
以霧霾、甲醛為典型代表的室內外空氣汙染,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百姓選擇購買空氣淨化器改變室內空氣,這也促使國內空氣淨化器市場銷量暴漲。
2014年,全國空氣淨化器市場銷售量約為580萬台,市場零售額總量為1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和58%。但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某些空氣淨化器生產、銷售企業在宣傳中誇大功能、虛假認證、混淆指標、誤導消費者等現象,導致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如何對空氣淨化器產品做出科學、客觀、合理的評價,對經銷商的不良宣傳做出矯正,關係到整個淨化器行業的發展。
去年11月21日,空氣淨化器國家標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預計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標準審定並正式發布。這意味著,室內空氣淨化器產品將有公認的選購標準,空氣淨化器市場將得到規範。
那麼,即將出台的空氣淨化器新國標將帶給整個空氣淨化器行業哪些影響?新國標的修訂體現在哪些方麵,解決了哪些問題?普通百姓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家庭的空氣淨化器?
針對上述問題,《民生周刊》記者對此次空氣淨化器新國標設計者之一、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朱焰進行了專訪。
民生周刊: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空氣淨化器新國標的修訂背景及過程?
朱焰:去年11月21日,國家標準委網站正式公布了標準修訂後的征求意見稿。需要說明一下,空氣淨化器國家標準第一版於2002年發布,第二版於2008年發布。本次修訂主要是在前一版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產業發展情況以及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增補了必要的內容。
與以往封閉式修訂工作不同,此次新國標修訂過程中共有數十家單位參與,至今已召開了5次大型修訂工作會議、10餘次修訂專題研討會。這期間,修訂者廣泛聽取空氣淨化器製造商、供應商、銷售商、檢測機構、科研院所和消費者組織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修訂彙集了國內優勢檢測實驗資源和力量,組織3到4家第三方國家級專業檢測實驗室、有資質和能力的2到3家大型企業實驗室,針對淨化器產品的核心技術指標開展了多輪、數十組機器樣本的實驗驗證,曆時超過1年,這在以往是不多見的。
民生周刊:持續的霧霾天氣讓空氣淨化器市場十分火熱,但出現了誇大功能、混淆指標等亂象,您怎麼看這些亂象?
朱焰:當前空氣淨化器行業亂象跟標識有很大關係。現在,有些企業打出廣告說,某空氣淨化器對PM2.5、甲醛、霧霾等的淨化率達99%、99.9%,通過這些指標吸引眼球。我想負責任地說一下,國家標準在評價空氣淨化能力時沒有“淨化率”這個概念。
一些產品宣傳的所謂針對某種特征汙染物的“淨化效率”,隻是在特定空間、特定時間下測試的狀態值,根本表征不了淨化器的實際淨化能力。實際淨化能力是淨化器固有的屬性,我們稱之為“潔淨空氣量”(CADR),即單位時間內機器可以產生的潔淨空氣的能力。所以,狀態值不等於能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