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三國時代的反腐戰(1 / 2)

後三國時代的反腐戰

曆史

作者:史衛

天下再三分,反腐是關鍵

東漢末年,外戚宦官交相亂政,貪腐橫行,終於侵蝕空了大漢四百年基業。一時間,英雄並起,魏、蜀、吳三分天下,是為前三國。經過二百年紛亂,到了六世紀初,南邊的南齊,皇帝驕奢淫逸,大臣腐敗成風,對待百姓如狼似虎。各種矛盾此起彼伏,惡性膨脹。雍州刺史蕭衍趁勢而起,取而代之,建立梁朝。

在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雖然努力學習漢族的文化和製度,但卻仿建門第製度,效法貴族式的生活,隨之而起的就是貪腐和搜刮,新都洛陽成了誇富的中心,吏部成了官爵交易的市場。腐敗風氣盛行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百姓,各級官吏以貪瀆刻削為能,征收賦稅,小鬥改大鬥,小尺改大尺,但還不夠維持他們奢豪的生活和買官的費用,又發明了稅收預征製度,最狠的地方要預征6年。苦難深重的人民實在難以為生,隻有鋌而走險,起義烽火一時間燒遍全境,半壁江山再分裂,北魏分解為東、西魏。天下再次出現三分之局,進入“後三國”時代。

“後三國”之建立,均非平地起高樓,都對前朝有所延續,其統治集團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前朝貪腐之風的影響和侵蝕。三個新建的國家,首先要麵對的就是統治集團的腐敗問題。

梁武帝一人的節儉,感動不了那班貪官汙吏

南齊末年,君昏臣貪。蕭衍建立南梁政權後,有誌糾正前朝弊政。他登基當天就下詔,除選二千宮女賞賜起事將士外,其餘後宮樂府、西解暴室的宮女全部放遣。他也身體力行,每天隻穿麻衣布服,食蔬菜素食。凡是皇帝的種種享受,他一概擯除。梁武帝蕭衍也可算是史上最節儉的皇帝。

為了整肅吏治,梁武帝登基第五天,就分遣內侍,巡察四方,察糾不法,要求對於貪贓枉法、侵漁百姓的官吏,馬上奏報處理。同日,他還下詔起草《梁律》。《梁律》對官員因事受財、監守自盜,要比照盜竊罪加重量刑,十匹以上者就要處大辟之刑,就是斬首示眾。

雖然對貪腐之害有所認識,但相對法令,梁武帝更希望以佛法洗滌官吏的心靈。他是史上最信佛的皇帝,不僅大建佛教寺院,還三次舍身佛寺,他要以慈悲之心來治理他的國家。

梁武帝努力滿足各方麵的政治經濟要求,對宗室諸王、有功將士,他授予實權,盡力滿足他們的願望。對於門閥世族,他盡力恢複他們的地位。對於前朝貪贓奢靡之人,他也都予以縱容。為了安排舊族、新貴、寒士,他設定文官九品十八班,武官十品二十四班,其外又有流外七班等等,可還是應付不了,梁武帝隻好多設州郡縣,將原來的23州分解為107州,郡縣就更不計其數了。為了滿足各既得利益集團,他實在是絞盡腦汁了。

在梁武帝的優容下,前朝腐敗之風不但沒能得到遏製,反而越演越烈。最後他也在大亂中活活餓死。

在高歡的縱容下,吏治、官風惡化到了極點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義之時,高歡帶著一幫兄弟參加義軍,後又投靠官府,攻打義軍,形成勢力,在北魏分裂後控製東魏政權,其子高洋建立北齊。

高歡集團多低下階層,受過北魏權貴的欺壓,沒有想到一進中原,也很快學會了吃喝玩樂那一套,出現普遍貪汙腐敗現象。高歡對貪腐的危害有清醒的認識,起兵之初就說:“我做統帥,首先就要嚴明紀律。”他以身作則,行軍路過麥田,都要下馬,牽馬步行,怕踐踏百姓的田地。但是他對部下的墮落,有些無可奈何,他認為國家處於戰爭期間,要靠將軍們賣命,不能不放縱一些。

一個叫杜弼的官員對高歡說,現在文武官吏如此貪腐,必須嚴懲才行。高歡說:“官場上貪汙之風,由來已久。我如果過分強調綱紀,不能寬容的話,他們一旦都離我而去,我將如何立國?而且他們還都手握雄兵呀。說不定沒有反掉他們,先把我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