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寒冷無眠的夜晚
望著窗外 淚水漣漣
黎明幻化前 海天一線
把我葬在夢裏麵
少年 少年 過了多少年
與音樂談情
一首歌曲,一個故事,一段從耳朵開始的心靈之旅,一份融進記憶裏的情意結。
文/公元1874
所謂自由:從《阿怪》到《任我行》
《阿怪》
“自由”二字,本身是一個具備哲學思辨的大命題,寫到成尺厚的書去慢慢探討可能依舊意猶未盡;如果想得不那麼複雜,從幾首歌曲裏以點到麵,倒也是一種樂趣,如林夕給陳奕迅所寫的《阿怪》和《任我行》。
《阿怪》這首歌裏的主角,是一位叫阿怪的單身男人。他擁有不錯的工作,俊朗的外表,身邊不缺女人;但他卻從來不戀愛,更不會結婚生子,甚至連房子都不會去買。“阿怪在飯店長駐,永遠都在準備雲遊四海;一間房子可能不方便攜帶,拿不走的,他都不會買”;阿怪如此的瀟灑,如此的自由生活,令歌曲裏的“我”豔羨不已。
反觀“我”的生活,則和大多數人一樣平凡:選擇電視該看哪一台,選擇一個人值不值得愛,選擇生小孩……我們很努力去活得精彩,好讓看起來,真的像是活得精彩。大多數人都沒有辦法像阿怪那樣灑脫不羈,隻能按照命定的人生軌道去前行。林夕在歌詞裏諷刺地寫,“我們自由自在選擇著未來,我們選擇不做阿怪”;其實,這所謂的自由自在,也不過是給你提供ABCD四個框好的選項去選擇;而選擇不做阿怪的原因,更多的則是沒有選擇的資格和權利,於是順從地去做傳統意義上安居樂業的幸福平凡人。
想要阿怪這樣的自由生活,條件是極難達成的,且不論父母親戚的眼光,單是那永遠住酒店的高額費用,就不是人人可以承擔的事。那好,也許有人說,這是因為自己不夠有錢的關係,那若給你一個有了1億元的假定前提,你就會和阿怪一樣生活了嗎?我想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找個漂亮老婆、買個大別墅、開著法拉利”的標準答案。看,這不過是過去所想的“安居樂業”的豪華升級版而已。
《任我行》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模式,實在不是常人所能辦到;不過若幹年後,林夕又在另一首歌裏去反思這種自由,是否真的會令自己無悔呢?這就是《任我行》。
在《任我行》裏,林夕描述了一位仿佛當年阿怪的男人。他把魚缸裏的神仙魚放生到大海裏,讓它去追尋自由;和朋友登山,大半夜執意要孤身前行,隊友則根本不想和他一起去冒險;他對自由的追尋到了不顧旁人感受的程度,於是馬路、戲院、商店,天空海闊,任他行。
但其實,神仙魚是熱帶魚,放到海裏隻會讓它迅速喪命;而任我行到了某個年紀,看見旁人一家數口共聚天倫之樂時,自己也會害怕“空山無人”的落寞。自由二字容易寫,但真的用人生去實踐,卻又顯得很艱難——“從何時你也學會不要離群,從何時發覺沒有同伴不行?”
其實某種程度上,自由和孤獨是同義詞。若要選擇無拘無束的人生,那便要承受忍耐孤獨的代價。拿不走的都不會買非常瀟灑,但有一天當你想買卻發現再也買不到時,那種痛苦可能更加致命。大多數人人都選擇走的路,是上過保險的;而任我行的人生之旅,則冷暖自知。
有的人不需要結婚,不需要家庭,他寧願把時間用來看電影、探險、孤身旅行,增廣見聞,也好過在家三餐一宿,那平淡對他而言是一種悶絕的生活;的確,這個世界如此之大,值得一個人永遠好奇。我也曾經向往過可以這樣去生活,無須同旁人解釋,無須顧及他人感受,全天24小時,隻對自己負責。但我害怕終有一日,自己也會回到大部隊裏,跟隨著其他人一起走下去。但真的到那個時候,又會否懷念曾經無所畏懼,勇闖前行,被眾人稱作“阿怪”的那個自己呢?
可以任我走,怎麼到頭來又隨著大隊走?人群,是那麼像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