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查中,還有很多民間文學愛好者自覺投入到搜集整理的行列,為普查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
通過全體普查工作者一年多的艱苦深入工作,共搜集整理民間故事1240篇、歌謠160首、諺語1410多條。普查成果之豐碩,前所未有,在全株洲市也不多見,多次受到上級表揚。
1988年,由我擔任主編,選輯部分有地方特色、鄉土氣息濃鬱的作品,編印成《中國民間文學(故事、歌謠、諺語)集成·湖南卷株洲分卷茶陵縣資料本》(打印稿),準備付印。不料由於某種原因而功虧一簣,未能成書。1990年,我奉調到縣誌辦工作,此事不了了之。珍貴的資料久久塵封,留在心中的遺憾卻難以磨滅。
近年以來,民間文學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委、縣政府組織開展了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申報工作,收到顯著成效。我也應邀參加了這一工作。通過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民間文學的價值。株洲市前市委副書記趙湘珍同誌來茶陵視察時,也強調了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我由此深受鼓舞,翻箱倒櫃,把當年壓在箱底的筆記本、整理稿、編輯稿統統翻出來,準備重新整理完善。2006年,在茶陵縣曆史文化研究會例會上,受到茶陵縣前縣委書記陽衛國等領導的肯定,列入縣曆史文化研究會2007年計劃出版的叢書之一。
本書曆經4個多月脫稿。在編輯上,遵循《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的編輯體例,分類編排。在有關縣內山川名勝、文物古跡及人物傳說方麵,附以相應的背景資料,並將古代文獻中的傳說作為異文,附錄於相關傳說之後,以裨專家學者研究。
本書在編印中,得到了縣委宣傳部、縣政協學習文史委、縣曆史文化研究會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隨著本書的成稿付梓,留在心中20年的遺憾已經消逝,但由於編者才學疏淺,難免留下新的遺憾。然而,有諸多有識者摘疵剔瑕,相信這些遺憾終將會消弭。
編者
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