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1 / 2)

80後的品酒大師

佛教裏麵講眼耳鼻舌身意,鼻子既然是老天賦予我們的感官,我們怎樣把它使用起來?作為成年人,用鼻子來料理周邊的吉凶悔吝很難練到了。但作為家長,對自己兒女該如何教育?怎樣讓他們善用眼睛?現在學畫畫的孩子很可憐,隻是對色彩的分辨,還是要多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接近山川,多接觸自然眾生,鳥獸、蟲魚等。孔夫子說,讀《詩經》,可以多識鳥獸魚蟲之名。這個眼睛用得好,也是長學問的。耳朵要多聽詩書之音,而不是現在的流行歌曲,要聽聽高雅的音樂,聽聽自然之聲當然更好。鼻子也要讓它多感應,通過鼻子來感知世界,也是我們需要的。

“口徹為甘”,就是舌頭的功能,不是說話,這個“口”指的是舌頭。佛教裏麵講六根六塵十八界,眼有眼識界,舌也有舌識界。廣東人喜歡吃的口味和四川人不一樣,四川人喜歡麻辣,廣東人喜歡清淡。怎樣知味?“口徹為甘。”“甘”是什麼?是一種舒服的享受。怎樣使我們的舌頭達到一種舒適的享受?品茶的人都知道,現在廣東潮汕一帶,鬥起茶來,一個比一個高,一個比一個牛,他們的舌頭刁鑽得要命。文聯沈平主席那裏,還有李教導員那裏,經常有別人送的茶,一品,不行。盡管包裝非常精美,可能價格也不菲,但未必好。他們對各種各樣的茶,有他們品評的一套經驗,我就不行。包括我們立山兄,經常買茶上當受騙,花大價錢買的未必就很好。

怎樣使我們的舌頭達到最佳功效?深圳葉老師的幹女兒小焦,在法國拿到了世界葡萄酒鑒定師的資格,她的年齡還很小,1987年才出生,多年輕啊。但是牛得要命,一談起葡萄酒,如數家珍,一套一套的,很牛。好多酒店請她去當品酒師,她都看不上,說他們沒有好酒。她說,中國的葡萄酒沒法喝。你問她為啥子沒法喝?她說,在國外,不管是法國、西歐,還是拉美,人家是20株葡萄樹的葡萄釀一缸酒,我們是一株葡萄釀20缸酒,你說怎麼好得起來?真的是如她所說的嗎?姑且不論。估計中國假冒偽劣的東西太多,我們自己也信不過,所以姑且相信有這麼一些事,但怎麼使自己達到“口徹為甘”?大家要好好思考一下。

有人送瓶好酒給我,說,馮老師,好酒千萬別拿給偉哥喝,什麼酒對他來說,都像二鍋頭一樣。茅台給他品嚐,都是二鍋頭,他喝二鍋頭就行了,或者啤酒就行。一千多塊錢的茅台,他也就當二鍋頭一樣消費了,不劃算。品酒,要這麼一小杯,一點一點地去感覺,品味它的甘醇。就像《紅樓夢》中妙玉評品茶,一杯為品,二杯為飲,三杯就是牛飲了。怎樣把我們的舌頭變得精致一些?舌頭也是一道安全閥門。一些腐爛了的食物,有的時候鼻子未必聞得到壞氣味,但舌頭就能感知到。

這些眼耳鼻舌身意要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要為我們的生命服務,但也會腐蝕我們的生命、腐蝕我們的思想精神,所以一定要留意。

心路暢通,智慧無礙

“心徹為知”,這個“徹”就叫徹底,前麵幾個“徹”也都有徹底的意思,借用佛教的話來說,就叫“無礙”。眼睛的功能怎麼樣無礙,耳朵的功能怎麼樣無礙,鼻子的功能怎麼樣無礙,舌頭的功能怎麼樣無礙?身體器官機能的無礙,就是健康的生命。不健康的、殘疾的,就有礙。得了近視眼,就必須戴眼鏡。色盲分辨不出顏色,如果是瞎子,那就什麼都看不見了。耳朵也是這樣,年老了,耳朵就背,或者受到物理損傷,疾病損傷,耳朵也就聽不見了。怎樣使自己無礙?眼耳鼻舌身都應該無礙,但這些無礙都要通過一個總掌門、總領導來指揮,就是心。

“心不在焉”是什麼狀態?就是說哪怕你坐在這裏,心不在這兒,眼睛就看不見,震天的雷聲也聽不見,所以我們必須要留意。佛教裏麵談因果,對眼睛來說,就有九種緣,首先得有眼根,沒有眼根拿什麼來看。第二要有被看的對象,沒有對象你看什麼東西。第三要有空間,如果有障礙,牆外的事你看得見嗎?空間必須通透。第四要有遠近,太遠了看不見,太近了也看不見,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太大了也看不見,太小了也看不見。第五要留意、要著意,必須把注意力放在眼睛上,眼睛的功能才能產生、才能出現,注意力放在耳朵上,耳朵的功能才能呈現。

禪宗有個公案,叫“通身是眼”。以前道吾禪師問雲岩和尚:“千手觀音千手千眼,哪一隻眼是正眼?”雲岩和尚就說:“如人夜裏摸枕頭。”晚上沒有燈,睡著的時候,眼睛看不見,隻有用手摸摸枕頭。道吾就說:“我知道了,遍身是眼。”哪裏都是眼。雲岩和尚說:“不對,你隻說對了八成。”道吾和尚就說:“師兄怎麼認為?”雲岩說:“通身是眼。”想一想,我們經常不用眼睛可以找東西,不用耳朵也可以聽東西。通身是眼,我們怎樣把自己的氣脈打通,六根互用?我們的確是可以六根互用的喲!我經常講,我認識的一對夫婦,成都的唐瞎子夫婦,沒有眼睛,一樣地弄飯、弄菜、洗衣服,回鍋肉比我們炒得還好。自己夾蜂窩煤燒水泡茶,招待客人,而且家裏麵收拾得幹幹淨淨。他們上街賣燈草、賣桐油石灰,一根竹竿走遍成都的大街小巷,從來不迷路。他們就達到了通身是眼的境界,的確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