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經營下筆,必合天地。何謂天地?謂如一尺半幅之上,

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間方立意定景。見世之初學,據

案把筆下去,率爾立意,觸情塗抹,滿幅看之,填塞人目,已

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賞於瀟灑,見情於高大哉!

山水先理會大山,名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

遠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於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

下也。

林石先理會大鬆,名為宗老。宗老意定,方作以次,雜窠、

小卉、女蘿、碎石,以其一山表之於此,故曰宗老,如君子小

人也。

山有戴土,山有戴石。土山戴石,林木瘦聳;石山戴土,

林木肥茂。木有在山,木有在水。在山者,土厚之處有千尺之

鬆;在水者,土薄處有數尺之檗。水有流水,石有盤石;水有

瀑布,石有怪石。瀑布練飛於林木表,怪石虎蹲於路隅。雨有

欲雨,雪有欲雪;雨有大雨,雪有大雪;雨有雨霽,雪有雪霽;

風有急風,雲有歸雲;風有大風,雲有輕雲。大風有吹沙走石

之勢,輕雲有薄羅引素之容。店舍依溪不依水衝,依溪以近水,

不依水衝以為害。或有依水衝者,水雖衝之,必無水害處也。

村落依陸不依山,依陸以便耕,不依山以為耕遠。或有依山者,

山之間必有可耕處也。

大鬆大石必畫於大岸大波之上,不可作於淺灘平渚之邊。

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用。筆與墨,

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此亦

非難,近取諸書法,正與此類也。故說者謂王右軍喜鵝,意在

取其轉項。如人之執筆轉腕以結字,此正與論畫用筆同。故世

之人多謂善書者往往善畫,蓋由其轉腕用筆之不滯也。或曰墨

之用何如?答曰:用焦墨,用宿墨,用退墨,用埃墨,不一而

足,不一而得。(詳見下文)

硯用石,用瓦,用盆,用甕,片墨用精墨而已,不必用東

川與西山,筆用尖者、圓者、粗者、細者、如針者、如刷者。

運墨有時而用淡墨,有時而用濃墨,有時而用焦墨,有時而用

宿墨,有時而用退墨,有時而用廚中埃墨,有時而取青黛雜墨

水而用之。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潤而不枯燥。用濃

墨、焦墨欲特然取其限界,非濃與焦則鬆林石角不了然,故爾

了然,然後用青墨水重疊過之,即墨色分明,常如霧露中出也。

淡墨重疊旋旋而取之謂之幹,淡以銳筆橫臥惹惹而取之謂之皴,

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以水墨滾同而澤之謂之刷,以筆

頭直往而指之謂之扌卒,以筆頭特下而指之謂之擢。以筆端而注

之謂之點,點施於人物,亦施於木葉,以筆引而去之謂之畫,

畫施於樓屋,亦施於鬆針。雪色用淡濃墨作濃淡,但墨之色不

一而染就煙色就縑素本色縈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見筆墨跡。

風色用黃土或埃墨而得之,土色用淡墨、埃墨而得之。石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