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家教的影響(1 / 3)

麥克斯韋的母親去世後,他整天跟著爸爸跑前跑後的,遇到爸爸外出辦事,不方便領他了,他隻好一個人坐在門前的大樹下,聽聽鳥兒唱歌,看看螞蟻上樹,要麼就逗逗小狗——哈洛。哈洛最通人性了,感覺到小主人的孤獨傷心,它一動不動地趴在小主人的身邊,任憑主人撫弄,偶爾小主人高興得揚揚手,它就一躍而起,搖頭擺尾汪汪直叫,直到麥克斯韋拍拍它的腦袋,它才肯安靜下來。哈洛成了麥克斯韋最好的夥伴,麥克斯韋很少到村莊裏去和那裏的小夥伴玩耍了,他不願意聽到人家喊他沒娘的孩子。他也很少讀書寫字,沒有人管束他,隻有女仆瑪麗負責他的飲食起居,整天無所事事。麥克斯韋的爸爸看到自己忙碌得照顧不了孩子,決定給麥克斯韋請個家庭教師,以免耽誤了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師是位30歲左右的小姐,有著一張清楚卻毫不動人的臉,穿著整潔利索的黑色長袍,亞麻色的頭發梳得光光的,一枚發卡別在耳後攏起垂下的卷發上。她主要教麥克斯韋拉丁語及繪畫。第一天上課她對麥克斯韋說:“從今以後我將教給你更多的知識,幫助你做好功課,你要做一個懂禮貌守紀律的好孩子。我希望你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按時完成作業……”麥克斯韋聽著家庭教師提出的一大堆要求,產生了一種不情願的心理:“媽媽從來不這樣要求我,不用這種口吻跟我講話,請來她管束我,討厭!”他看著家庭教師棱角分明的嘴一張一翕不停地講著,他聽不進任何一點內容。坐在椅子上他的兩腳搓著地毯,手背在後邊放在椅子上擺弄著手指玩。他的思緒早已飛出了教室,他想著和爸爸在一起的情景,尤其是去聽愛丁堡皇家學會的科學講座,真棒!19世紀的英國,自然科學發展很快,人們對科學技術日益重視起來。皇家學會的科學講座總是門庭若市。約翰·克拉克·麥克斯韋是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理所當然是其中的活躍分子,經常參加各種科學講座,等到麥克斯韋長大,他發現兒子對自然科學感興趣,就經常帶領麥克斯韋出入皇家學會的科學講座,使麥克斯韋從小就受到良好的熏陶。皇家學會在英國是科學家、學者、名人發表見解,進行科學研究的權威機構,能夠在皇家學會上讀論文、演講是當事者的榮耀,標誌著他們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先進水平。能夠參加學會活動的大都是達官貴族及各界要員。科學講座有時需要憑票入場,如果是權威人士或科學名人主講,那門票會更緊俏,比如,當時英國化學家戴維的科學講演及實驗曾風靡全國。參加皇家學會的活動,像麥克斯韋這樣個頭還沒有講台高的小聽眾的確不多。他就像科學大花園裏的一隻小蜜蜂,從小就汲取著甜甜的花蜜。他的眼界開闊了許多,對科學的興趣越來越濃了,他忘不了一幕一幕科學講座的情景,他漸漸熟悉了科學的講壇。

記得約翰第一次領著小麥克斯韋去參加愛丁堡皇家學會的活動,他高興得好像要過聖誕節。一路上,他哼著鄉曲唱著小調,粉玉般的秀麗臉龐映著孩子的稚氣,他收拾得漂漂亮亮,精神抖擻,和他父親一樣像位紳士。這對於他來說,不僅僅是單純地聽講座,關鍵是他覺得新奇有趣。他那渴求新鮮事物的大眼睛一次次、一回回地閃爍著奇異的光彩。

皇家學會的大禮堂高大雄偉,尖尖的屋頂插向天空,寬敞明亮的大廳能容納許多人,高大渾圓的柱子莊嚴威武,紫紅色的天鵝絨的背景大幕顯得那樣莊嚴神聖,一張漆黑的長方形的講台,等待著演講者的光顧。當所有的燈光都集中在那裏的時候,那裏就是整個大廳的中心,所有人目光都將集中在那裏。那裏是神聖的殿堂,那裏是科學家的搖籃,那裏是麥克斯韋奮鬥的方向。

台下的座位坐滿了觀眾,他們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演講快點開始,今天的演示內容是介紹意大利科學家伏打的發明——伏打電池。做演講的教授終於出場了,他侃侃而談,闡述著伏打電池的科學原理,他的精彩發言贏得了一陣陣的熱烈掌聲。緊接著就是實驗演示,這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隻見教授把從伏打電池兩極引出的兩根白金絲插入水中,從水中就冒出了許多氣泡。把從陽極收集到的氣體裝在瓶裏,這就是氧氣。把剛剛熄滅的蠟燭,伸進氧氣裏,立即又旺盛地燃燒起來,放出耀眼奪目的亮光,比空氣裏的蠟燭要亮好多倍。教授把陰極一端收到的氣體,裝進一個鐵罐裏,用火焰靠近罐口,嘭的一聲,鐵罐像爆竹一樣蹦得老高。這高超的表演使麥克斯韋看得入了迷,他一會兒驚訝,一會兒歡喜,一會兒又墜入了疑問的雲霧,一會兒又雲開霧散,豁然開朗。他一邊看一邊還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約翰就在他的旁邊指導他,及時幫他解開疑問。正是約翰·克拉克·麥克斯韋的諄諄教誨,精心培養,才使麥克斯韋從小就熱愛科學,迷戀科學,為他將來成為科學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