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死海古卷的發現(3 / 3)

死海古卷更幫人們解決了一些有關新約聖經的教義方麵的爭執。在死海古卷中,發現了這樣一段記述:”律法的工價……被稱為義,因你在神麵前所做的,是好的,正確的……”,這段話語同保羅在《加拉太書》3章6節極有關聯,”正如,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並堅持”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麵前稱義”。在死海古卷發現之前,許多學者認為,保羅的這段教導好像是無的放矢,在對空氣打拳——在猶太曆史上,有誰認真地堅持要靠”行律法稱義”呢?為了讓人能信,保羅攻擊了一個看起來不存在,或不堪一擊的敵人。現在,已沒有人這麼說了。古卷讓人們看到保羅是有的放矢,是在與當時猶太信仰中的一些錯誤論點爭戰。

當然,古卷中也有一些與現今所有的舊約經卷不同的內容。比如,盡管《詩篇》的主要內容,與現今的沒有大的出入,但古卷中有多種的排序,而且,古卷還收藏了一些現在聖經所沒有的詩篇。還有,古卷的《但以理書》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與我們今天所讀的類似,隻在小的地方上,有一些經文的順序不同。而另一個版本,卻省略了相當的一部份內容。但這些都不能讓人們失去對舊約聖經的保存者-—瑪所拉人的敬意。由於他們的努力,人們知道我們今天所讀的這本”書中之書”,與主耶穌基督在兩千年前所讀的舊約聖經,是如此的接近。在可考證的兩千年中,聖經是如此的被忠實,準確的保存,這是任何其它所謂的啟示文學和聖典的著作所無法相比的。今天,當人們閱讀並學習這本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文學著作時,不能不懷著感恩的心向人們的神,聖經的終極作者與維護者,獻上深深的敬拜。

古卷的意義

要了解死海古卷的意義,必須知道近百年來歐美對聖經批判的曆史。自從十五、六世紀文藝複興之後,基督教就麵對了一連串的批判。文藝複興的開始,與十字軍東征有密切關係。當初教皇鼓勵十字軍東征,主要的動機是希望消滅政敵、減少內部的衝突。十字軍東征,確實達成了消滅軍閥的目的。許多有名的將軍,再也沒有回來。教皇確實利用這一個運動,重振了教廷的權威。但是那回歐洲的十字軍,卻帶回來巨大的改變。為什麼少數十字軍,帶來這麼大的改變呢?原來歐洲自從西羅馬帝國因為黑死病和北方蠻族的侵略崩潰後,教廷因為各地有教堂,在無政府的社裏,自然的取代了西羅馬帝國,成為歐洲唯一有組織的政府。但是可悲的是,從前羅馬帝國爭奪帝位的壞傳統,也自然的被教廷承襲下來。這個壞傳統,自從凱撒起,就一直綿延不斷。每次新皇帝隻有一種方法產生:就是老皇帝被謀殺,諸將軍互相拚鬥,得勝的強者繼任帝位。於是教廷內部就充滿了爭奪教皇的黑暗手段。任何組織一旦和政治掛鉤,就容易腐敗。教廷也不例外。於是就把歐洲帶進黑暗時期。這些使用陰謀奪權成功的教皇,怎麼肯讓外界認識真像?所以從那時起,就把解釋聖經的權力,統一歸到教皇的手中。任何人不得解釋聖經。並且除了欽定的教士,任何人不準閱讀聖經。這個規定,一直沿繼到一九六六年,才在第二次梵蒂岡議中給廢除。十字軍東征回來的人,卻曾經去過教皇過去權力不及的偏遠地區。在那裏,人們仍然保持了基督信仰的傳統。

聖經更是活活的成為基督徒信仰的中心。這些不受教皇統治的舊信息,帶給歐洲人相當大的鼓舞。他們開始質疑教皇的權威。連教內部都不能不起來改革。於是有了馬丁路德,成立了抗羅宗。他的成功,一方麵是由於德國貴族希望擺脫教皇的控製。一方麵得力於他對聖經的解釋和翻譯。忽然之間,聖經又成為大眾都可以閱讀的書籍。裏麵記載的許多事跡,再度成為大眾爭論和相信的目標。

當時教外的大眾,發現聖經裏有不可置信的預言。這些應驗,是曆年來基督信仰的中心。好比基督要生在那裏,基督要怎樣受難,他的內衣要被人抽簽、他要被人釘十字架、他胸口要流出水和血、等等。這些應驗,都讓世人無法反駁。而更希奇的是但以理書。這也是曆世曆代爭論最多的一卷聖經。因為裏麵不但說到耶穌的受難,還預言了耶穌以後幾百年的曆史發展。例如但以理書第二章的金像,提到兩隻鐵腿。按照但以理書的解釋,這代表羅馬帝國後來要分裂。然而羅馬帝國分裂,是耶穌之後三百三十年的事。康士坦丁大帝,毅然決定把君士坦丁堡建成他在土耳其的基地。而把西羅馬交給他的手下管理。 但以理是耶穌之前七百多年的人物。他怎麼可能知道羅馬帝國要分裂?這是不是隻是解經學者弄的玄虛?隻是玩弄文字的結果?當然,聖經已經成為一本公開的書,任何人都可以進去自己研究。社對這種批判聖經的理論,無法接受。何況但以理書不隻有第二章提到歐洲將要分裂成兩大帝國。到了第八、九章,更細數從瑪代波斯起,經過亞力山大大帝、希臘帝國、分裂成個區:波斯、中東、羅馬、埃及。而8:21預言了亞力山大大帝要英年早逝。8:9又用以色列作為坐標,指出了以色列國西北方的勢力,要得到最後的勝利。這就清楚預言了羅馬帝國的興起。

解經學者又從但以理書第九章裏,找出了預言耶穌釘十字架的日期和當時的曆史背景。這些事,都是反對信仰的聖經批判學者無法解釋的。於是就有了聖經考古學。當時的假設是:但以理書的寫作日期,必然在這些曆史發生之後。他們的假設,把但以理書寫作日期,定在耶穌之後四百八十年。因為但以理的預言,至少要在那時寫成,才知道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他們還指出但以理書有五種不同語言。於是假設但以理書是在不同的年代,在曆史發生之後,用預言的體裁,寫成騙人的但以理書。這些早期的考古學者,用這個假設,四出搜尋。盼望找到聖經古抄本,可以證明他們對但以理書寫作日期的假設是正確的。 經過兩百多年的考證,基督教的聖經考古學者雖然找到許多曆史的證據,證明聖經曆史的正確性。但是對但以理書寫作日期的考古,卻處處碰壁、一無所獲。而反對信仰的聖經批判學者,卻到處找到許多消極的證據。為什麼人稱這些證據是消極的證據呢?原來他們找到的,都是:聖經寫作日期的傳統說法,查無實據。換句話說:沒有證據可以支持聖經預言確實寫在曆史發生之前。用另外一種說法,他們並沒有找到一件考古的證據,推翻聖經所載的事物。隻是找不到一件支持聖經所載事物寫在曆史發生之前的證據。聖經學者當年就是遇到這種情況。然而他們提出的說法,對不信的人來說,根本就是推托責任。他們說,聖經抄寫完成之後,舊抄本就給當作神聖的東西,埋到土裏。給蟲吃了。到那兒去找古老的舊抄本呢?這個局麵,一直到一九七九年,才有了改變。為什麼要提一九七九年呢?原來死海卷出世是一九五六年。經過二十三年的研究,翻譯,到一九七九年,才完全翻譯結束。於是一九八零年起,死海卷就開始了一連串的展覽旅行。

死海古卷的出現,給兩百年來的爭議畫上了句號。死海卷發現了舊約聖經除了以斯帖記之外的每一卷。死海卷的時代,是從耶穌之前一百七十年到耶穌之前五十八年。沒有一卷寫在耶穌之後。更令基督徒高興的,是死海卷裏包含了爭議最多的但以理書。現在再也沒有人可以爭論但以理書是寫在曆史之後了。這有什麼意義呢?反對聖經的批判學者,花了近百年的時間建立的堡壘,現在全給死海卷轟垮了。他們花了那麼多時間,證明聖經記載都是真實的。也證明聖經裏的”預言”確實合乎曆史。從此再也沒有考古學者敢向聖經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