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黑格爾哲學(2 / 3)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學講演錄》一書中,這是他整個哲學體係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學體係在美學和藝術領域中的具體表現。藝術的根本特點,是理念通過感性的形象來顯現自己、認識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成為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核心。黑格爾分別對藝術的性質和特征、藝術發展的曆史類型和各門藝術的體係,進行既是邏輯的又是曆史的分析。邏輯方麵,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有關藝術的唯心主義哲學體係;曆史方麵,他開創了藝術社會學的研究,展示了宏偉的曆史觀。黑格爾的美學思想在西方美學史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劃時代的作用,成為古典美學的集大成者。

哲學觀點

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絕對精神並不是超越於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恒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實際上是在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係,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圍繞這個基本命題,黑格爾建立起令人歎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係,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黑格爾在論述每一個概念、事物和整個體係的發展中自始至終都貫徹了這種辯證法的原則。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驚人的大膽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創立了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係。認為: “ 絕對觀念 “ 是宇宙之源,萬物之本。世界的運動變化乃是 “ 絕對觀念 “ 自我發展的結果,認為他自己的哲學就是 “ 絕對觀念 “ 的最高表現,普魯士王國是體現 “ 絕對觀念 “ 的最好國家製度。所以黑格爾的哲學是為普魯士專製製度辯護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義哲學體係中,提出了有價值的辯證法思想,認為整個自然的、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個過程,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而其內部矛盾乃是發展的源泉。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創立了唯物辯證法。

恩格斯後來給其以高度的評價: “ 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係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係中,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係。”

伴隨著黑格爾的邏輯觀念和自然哲學,我們進入其體係的第三部分,即精神哲學或心靈哲學。

精神哲學是黑格爾哲學體係的最後一部分,也是黑格爾本人最為關注的一部分,因為“精神哲學”討論的是”人”。如果說,自然哲學討論的是自然界,那麼,活躍於精神舞台上的主角便是人。在黑格爾看來,人高於自然界、高於動物之處就在於,人本質上是一個能夠“思考自己”即具有自我意識的精神實體,是一個能夠擺脫物質、必然性的束縛而實行獨立自決的自由的精神實體。人即精神、精神即人。精神哲學的任務就是描述”絕對理念”通過自己的最高產物——人回複到自己、自己認識自己,實現思維與存在同一的過程。

在此,黑格爾再次提出了他的辯證法要素:這裏的正題是主觀精神,探討個人意識的成長、心靈的內在機製,黑格爾在他早期著作《精神現象學》中較為係統地論述了這方麵的問題;反題是客觀精神,探討法、道德、國家以及世界曆史的發展,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曆史哲學》兩本著作就是對他這方麵思想的具體發揮;合題是絕對精神,研究領域是美學、哲學與宗教,黑格爾的相關著作有《美學》、《宗教哲學》、《哲學史講演錄》。

使黑格爾哲學負盛名的正是他的通過客觀精神概念而發展出來的思想。這裏我們達到黑格爾思想的統一體。當他試圖聯係起他的道德、社會政治思想及其餘體係。人類行為的全部領域,個人的和集體的,被他形容為現實的一部分因而是本質上合理的。此外,作為現實的部分,精神的客觀麵被認為涉及到辯證過程中。人類行為和社會、政治組織包含或體現了精神,正像自然是絕對理念的體現一樣。因此,黑格爾不把組織看成為人的創造,而是曆史的辯證過程的產物,是理性的現實的客觀表現的產物。如,他在正義哲學中所表現的。然後,我們轉向辯證過程的重要時刻,黑格爾試圖通過它來表明從個人的正義概念向國家對社會的權威的自然運動。此處基本的三一式運動是從權利(right)再到道德(morality)再到社會倫理(social ethics)。

按照黑格爾的思辨推演方法,絕對精神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的統一。在這裏,黑格爾著重研究了藝術、宗教和哲學三種意識形態。他認為,藝術、宗教和哲學均以”絕對理念”為對象。藝術以感性形象把握理念,宗教以表象把握理念,哲學則以概念把握理念。”絕對理念”在哲學中最終認識了自己,達到了主觀和客觀、思維與存在的同一。 黑格爾對藝術、宗教和哲學的論述同樣滲透著辯證發展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