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又轉,到了某一天下午,仍是熱。淩香盯著遠處在屋簷下走的人,那個中年女人背麵對著她,淩香看她把短袖卷了起來,拉到肩膀,全不知背後有個人在看。想到這難看的動作,淩香便覺得上次的老爺爺光著上身是豪爽理智的選擇。到了晚上,陳玉弄好一桶溫水讓她自己洗澡,她隻知道自己泡在水裏就是洗澡,依葫蘆畫瓢,誰讓陳玉從來沒有說過洗澡時要洗什麼。每天天黑了就在天井下麵,開放式地沐浴著水和月光,她的腦子裏沒有害羞的字樣呢!每天隨便的洗澡。但是到媽媽的時候,淩香要跟著媽媽進去浴室,妹妹不肯一個人呆著,一起進去,結果媽媽的身體和自己的不一樣,除了普通地搓搓洗洗,陳玉還會很細心地洗下麵,淩香蹲在一邊完全無法理解。媽媽也不說。
這種好奇心可不是能長久保持的,媽媽從來沒有想過她的理解,每天就讓自己的孩子帶著疑惑將腳步停留在無知當中,淩香每提出問題,都得不到解答,這樣便使她漸漸失去了思考追究的主動性。不管陳玉是真的不懂考慮孩子的成長也好,是因為生活的壓力無心理會也好。孩子總是一瞬間就長大的,考慮到言傳身教的時候,孩子的心已經不會依附在父母身邊了,不懂是非走錯路。父母才知道自己遠近影響多。
不知不覺,淩香的頭發長了,每次都是媽媽叫她坐下來,清清爽爽的就結束。早上的空氣還是比較清涼的,這次仍是一樣的開始。
媽媽說:“今天把香的頭發剪短啊,快過來。”說著媽媽很自然地搬了張高高的椅子在天井下麵。
淩香聽到立刻衝過去,坐到椅子上,感覺自己時老大,舒舒服服地靠著。況且這個椅子可不經常搬出來,當然要好好享受。
陳玉當然是為了省錢,把頭發剪了也是簡單的事,有把剪刀就行了。剪完她當然也會有自豪感。
“坐好啊,把頭擺正,剪刀不利了,真是麻煩。”媽媽說著,邊擺弄著。淩香時而閉眼,時而好動,盡情享受。
過了一會兒,“哎哎·······媽,這裏怎麼痛啊!”淩香指著自己脖子後麵。
“哈哈哈哈······我看看,剛剛剪掉下麵的頭發,不小心弄的吧,把你一小塊皮肉剪下來了。”媽媽發自內心笑了,可又讓淩香不太舒服。
過了半晌,媽媽說:“沒事的,拿牙膏抹抹。”說著就去了,接著把剩下的繼續剪了,總不能剪一半。
可惜媽媽總是不知道她的言行是連接著自己孩子的,一開始的大笑和隨便的處理,再加上以往的經曆,淩香對自己的身體也從來不擔心,隻要不死,隨便處理就是。或許說得太過嚴重,可它是事實,以後的事情誰又會知道。
今天下午,家人都出去了,淩香就一個人呆著,但是隻要是小孩,活力和愉悅總是不會消退的。雖然沒有好玩的,她在家裏跳來跳去,跑著跑著就轉起圈,這種很輕盈的感覺讓淩香很開心。當然在這個農村裏麵,小孩的知識麵總是很小的,“跳舞”這種概念是遠離他們的。可是怎麼就頭暈了呢?才兩圈,不得不停下來,控製好平衡,身體晃晃悠悠,趴在地上睜開眼睛看看,周圍的牆壁都在移動,地麵也在旋轉,忽高忽低,想看也看不清。這種體驗還是第一次,淩香又想問問題,結果如平常一樣,沒有人回答。習慣成自然,淩香也不去想,再多轉了幾次,適應了些但還是暈暈的,果斷放棄這種無聊的遊戲。
淩香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多事情會思考,隻可惜這裏條件不足,更可惜的是缺乏引導。到現在才幾年,小孩思考到的天氣自然,身體本能,還有跳舞等等的東西是她曾經有疑惑的。一個孩子開發大腦的最佳時段就是十歲以下的時間,當然大腦各方麵具體的開發時間就不說了。父母最大的成功不在於替他減少人生的障礙,而在於替他引導了多少。
日子一天一天過,終於媽媽在家裏看電視,拿了一片口香糖給淩香,說:“這個糖放在嘴裏,但是不能吞,吞了你的肚子就會壞了,拿去。”
淩香在天井下走走,很有活力,因為她嘴裏正嚼著口香糖,她覺得甜甜的,可越是嚼口香糖越有胃口,本能地就吞了下去。記得以前的教訓,東西不能隨便吃,媽媽剛剛也說不能吃,可是這不是糖嗎?別的能吞這個怎麼不行,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走到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