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搬遷的適應(1 / 2)

沒錯,這裏就是東莞了,從這邊的附近大路走進來,走一條小徑,左邊能看到的是越來越高的一堵牆。左邊地麵的地勢比較高,大概怕有人摔下來的原因,所以隔了一道牆,右邊就是一棟接一棟的小樓。數過第一棟,它的後麵是第二棟樓,這第二棟樓隻有兩層,是較早建成的矮樓。能看到的正對著的第一間就是淩華家活動的小窩。如果往右走,可以看見一個大門,這裏還住著的另外一戶,那就是房東一家人。再往右是一塊延伸的水泥鋪好的小空地,可以眺望對麵和路邊的情況。邊上有一棵樹,走兩步  是一級一級的往下的階梯,也是往大路去的。所以從大路的哪一邊走都可以進家門。在這個門前的小角落可算是淩華的天地了。

那時候剛剛搬來這裏,不知道何時開始出發,卡車司機開車一直開到大路邊,在有階梯那邊的地方停了下來,等待著最後的任務。

爸爸淩創說:“應該是順著這條路,現在往上繞,去那邊的第一棟,才能把東西搬進去。”哦,原來我們住這裏啊,以後都要上這個坡了,在這裏也不怎麼吵。七歲的淩華跟著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樂天派的,腦袋瓜子想了一大通。

東西都在搬到門口了,爸爸淩創和媽媽陳玉走了走周圍,看了看房間,想著怎麼收拾和安置物品。淩華一眼看中樓房側邊廢棄的沙發,就衝上去使勁跳,把妹妹也拉上了蹦蹦跳跳。搬新家的感覺真好,去到一個地方就可以玩了。

剛剛來到這裏當然要出去走走,從小就自由自在的淩華也不需要爸爸媽媽的陪同,依照自己的好奇心,和小聰明,記著路線,往遠處走,這裏除了一般舊的或新的矮樓房,都建起七八層的新樓了,可是在沒有裝修完的情況下,裏麵的空蕩和淩亂的外觀著實嚇了淩華一跳,沒有人氣的東西,淩華實在會害怕。再看看周圍有有錢人家起的二層的小樓,牆麵都鋪了磚,還有花花草草,這個看了才叫舒服。多看了一會淩華已經快繞暈了,這的樓房都差不多,淩華人小也看不到全局,心驚膽戰地走回去,還好順利到達。接下來都是很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探索。

轉到另一個場景,還沒幾天,淩華開開心心地玩夠了回家,沒有任何壓力,看到媽媽坐在地上,好多稻草幹。腦子立刻胡思亂想,不知道的以為我們住在山洞裏,回歸了山頂洞人的生活。淩華毫無知覺爸爸媽媽在艱辛地過著生活,媽媽手裏在編著什麼竹筐,感覺很厲害,淩華也坐下去,好像一個大人,很認真地向媽媽學習。

“找三條差不多的。”

看淩華一臉迷茫,手裏抓著一大把。媽媽抽出三條,說:“跟我做,一條一條放中間。”

淩華跟著做,拿起三條編稻草編起來。那有規律的紋路,稻草的金黃色,三條稻草相互追逐纏繞,從哪裏看都是特別簡潔美觀,這是淩華第一次感受到手工創意帶來的美感和自豪。原來那是她早就會編東西的原因。

“這是用草的,”媽媽說,“還有頭發,繩子也可以編。還有人會把很多條很多條編一起呢!”

接著安安靜靜地,她也不知道接著幹了些什麼,反正媽媽用很多條竹片弄成一個籃筐,是她一直記在心裏很佩服的。

剛剛搬來沒多久的時候,那天晚上,淩華已經很大膽地自己出去玩。不知怎麼的,現在她就坐在大路邊上的一塊空地上,獨自看著周圍發呆,天黑黑的,她也很享受一個人吹涼風。周圍的小朋友平常在這裏玩,她雖然不認識,但是看到他們很神秘,很開心的樣子,她當然也要看看。

走過去問:“你們在幹什麼?”

“噓······”一個男孩說,“我們烤番薯呢!快去拿塊磚來。”這裏很多樓在新建的,不愁被遺留下來的磚頭不夠。

太快的適應性讓淩華一下子融入他們的隊伍裏。躍躍欲試的淩華興衝衝地找了塊磚頭,很神氣地給了他們,為自己出了一份功勞而開心著,坐下來跟著他們聊起來怎麼烤番薯。他們先點起火來,誰知道這夜晚吹來一股風,幾次把火吹滅了,最後一次把火吹散成了兩份不說,那火晃來晃去,他們千辛萬苦重新燒起來的火就又快滅了。

“快,圍上來擋風。”不知道是誰說的。

互相信任且好奇的一堆孩子都想湊一湊熱鬧,為了美味的番薯,他們都圍了上去,在眾人的配合下,帶頭的男孩很大膽地燒起火,為了防止大風來襲,先在下麵立起兩塊平行的圍著火的磚頭,把鐵架放上去,番薯再放上去烤······誰知道這風無孔不入,下麵的火還是晃著,熱氣剛到番薯那,一下吹沒了,這番薯什麼時候才能熱啊!所以把第三塊磚頭擋在背麵,留下一麵看火就行了。為了火能燒到番薯,男孩子又搭了第二層。這裏簡直就像個小火爐。暖烘烘的,晚風吹,不勝舒暢。那份黃暈照在大夥們的臉上,眼裏的小火苗在跳躍著,可以想象他們是在多麼癡癡地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