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恒山麵麵觀
徐霞客在恒山的最後一天行程安排得很滿,這一天要把懸空寺以外的地方都走到。時間雖不充裕,卻依然毫不匆忙,曆險的過程寫得非常精彩。其中一句“既而下西峰,尋前入峽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東顧,有一人飄搖於上,因複上其處問之,指東南鬆柏間”更是把美景和心境融合在一起,果真妙筆生花!就讓我們在這支妙筆的帶領下翻山越嶺吧!
現在的恒山被分為為4個等級的保護區和1個自然保護區。一、二級保護區麵積為62.10平方公裏,以雙峰並峙的天峰嶺和翠屏峰為中心,包括天峰嶺景區、翠屏峰景區、千佛嶺景區、溫泉景區和渾源城景點群;龍山一帶為自然保護區。恒山主峰分東西兩峰,東為大峰嶺西為翠屏峰,兩峰對峙,風格獨具,斷崖綠帶、層次分明。金龍峽,居於天峰嶺、翠屏峰之間,峽穀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過三丈。這裏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此劈山鑿道據守,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楊業父子在此以險為憑,抵抗外族的人侵。
恒山景觀中,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原洞、虎風日、大宇灣等處,充滿了神奇色彩,還伴有優美的神話傳說。懸根鬆、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景。苦甜井位於恒山半腰,雙井並列,相隔1米,水質迥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涼、水井深數尺,取之不盡,可供萬人飲用,唐玄宗李隆基賜匾“龍泉觀”。另一井水苦澀難飲,成為鮮明對照。現苦井已封。恒山鬆,為恒山一景。“四大夫鬆”,古鬆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態雄健。在虎風門觀鬆,或立於丹崖上,或倒掛於絕壁問,如傘如翼如亭如龍如橋,千姿百態,儀態萬方。恒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後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郎郎,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遊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
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恒山腳下的懸空寺、應縣佛宮寺的釋迦木塔、渾源城內的圓覺寺磚塔、永安寺等,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遼金時代,恒山是當時的文化之邦。書院學舍、摩崖題刻、楹聯碑碣很多。再加恒山山高風大,氣候變化劇烈,故建築多依懸崖峭壁而建,或開鑿石岩而成,形成了獨有的奇險特色。西漢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廟,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飛石窟內的主廟,始建於北魏,唐、金、元三代重修。明清時,恒山建築林立,祠宇樓台聳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之稱。恒山,作為道教活動的場所由來已久。傳說中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恒山隱居潛修的。恒山廟.北嶽廟為主廟,還有寢宮、後士夫人廟、紫微宮。官亭、白虎觀、龍王廟、靈官府、關帝廟、文昌廟、奶奶廟、純陽宮、碧霞宮等廟宇建築,
北嶽廟,為恒宗殿。恒宗殿又稱貞元殿、元靈殿,俗稱朝殿。它構築於天峰嶺南坡半山腰上,北倚絕壁,麵臨山穀,依坡而起,雄偉壯觀。建於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501~1502年),是恒山廟中最為宏偉的一座。它位於恒山主峰大峰嶺南麵的石壁之下,恒宗殿門前有103級石階通往前下方到達北嶽廟門即崇靈門,崇靈門為單簷歇山式建築,朱門銅釘,綠瓦紅牆,門東有青龍殿,西有白虎殿兩相拱衛。北嶽廟恒宗殿上有“貞元之殿”四個大字。門側有長聯,上聯為:“恒嶽萬古障中原惟我聖朝歸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載”;下聯是“文昌六星聯北鬥是真人才雕龍繡虎光芒雄射九重天”。廟內,有北嶽大帝塑像。廟前廊下,有清代禦祭恒山文碑20餘通,這些碑文,作為曆史佐證,是研究恒山的寶貴資料。
北嶽廟正殿麵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式屋頂,四周有回廊環繞。殿內供奉北嶽大帝金身像,頭戴天平冠,身披朱綾袍,端然而坐。神座上方高懸康熙禦書匾額「化垂悠久」。兩旁恭立四位文官和四大元帥像。殿前有元代鐵鑄雲牌一麵,殿外有石碑數十通,為研究北嶽道教曆史之重要史料。正殿東西兩側有東西耳房、更衣室、藏經樓和鍾鼓樓。
(二)實戰恒山
1、交通路線貼士
鐵路。大同市鐵路交通較完善。境內僅運煤就有京包、大秦、北同蒲、京原四大鐵路幹線,從大同有火車可通往北京、太原、西安、銀川、石家莊、包頭、沈陽等地。大同火車站位於市區北部,乘公交車可到。
公路。目前,大同到北京的京大高速正在修建中,其中,山西省境內的一段高速路已修建完好,大同到台家坪附近已有高速路可達。大同境內通過的主要公路有大運、大塘、大淮、大淶、大陽等十多條,從大同汽車站有長途車可通達太原、宣化、朔州等地。
公交車。從大同長途汽車站有到雲岡石窟、恒山等旅遊區的直達車。
2、住宿提示
恒山上沒有住宿,可以在山腳渾源縣城住,價格不貴,但條件不算很好。五台山境內有二星級酒店4處:恒山飯店、華泰大酒店、恒吉利大酒店、美華大酒店,大東方酒店、紫城大酒店。
3、恒山美食
應州牛腰。雁門關外的應縣城內,不僅有一座馳名中外的應州木塔,而且還有一種名叫牛腰的傳統食品,頗負盛名。應縣在唐五代以後一度成為北方的經濟、軍事重鎮,遼金時期屬西京道,經濟十分繁榮。後幾經戰亂,逐年荒涼凋敝。但到清代中期,這裏經濟又有了起色,當時應縣是北方省區佛教徒到佛教聖地五台山朝聖的必經之地,且過往遊客、商人甚多。當時應縣城內有個叫於義的飯店掌櫃,因生意不景氣,非常著急。一天他做麵餅時,由於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麵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麵和糖稀和起來做成麵團,但和起來無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試著捏成小餅放入炸麻花的油鍋裏炸製,撈出一吃,味道甜潤,越嚼越香,而且顏色很像煮熟的牛腰。於是他試著又做成牛腰形狀,端給客人們品嚐,立刻受到人們的好評。從此於義就專門做起了這種食品,他的飯鋪也就因此興旺起來,其技藝也代代相傳至今。
渾源涼粉:渾源涼粉以山美水美人美聞名於天下,而很多人了解渾源卻是從一碗普通的涼粉開始的。吃過渾源涼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獨特的味道。渾源涼粉用土豆澱粉加工製作,這是其筋道的根源。渾源涼粉的香更香在它的配料上,在渾源的每一個涼粉攤,你都會看到那裏除了碗坨狀的涼粉外,還有十幾個小盆,那裏放著各種各樣的調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蔥花、黃瓜、香菜,而使渾源涼粉之所以稱為渾源涼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蓮花豆、豆腐幹和辣椒油。蓮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幹嚼得過癮,而辣椒油則口感香辣,不同於其他辣椒的幹辣。
河曲紅果。晉西北的河曲一帶盛產形似山楂的小果,名叫海紅果,亦叫醉果,當地群眾稱之為海紅和海棠。清朝的黃宅中特為河曲醉果寫了一首詩:“秋林小摘采盈筐,酒浸瓶罌味更芳。自耐寒酸經醞釀,記從園圃飽風霜。堆盤磊落雞心赤,出甕圓勻馬乳香。鄉裏小兒紅上頰,啖來渾似醉檳榔。”紅果已有三百年左右曆史。紅果樹開白花,果實呈粉紅狀或呈微黃,果實如雞心石,鮮紅美豔,甜酸可口,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幹果幹,醉果、果丹皮、糖葫蘆及醬、酒、醋、罐頭、飲料等。最著名的要數“海紅蜜”飲料,以海紅果為主要原料,其味酸中有甜,回味無窮。
4、恒山特產
恒山黃芪。產於山西渾源恒山,被譽為“黃芪王”,其條勻順直,皮光纖細,色澤黃亮,粉性大,空心小,為中國北芪之正宗。恒山黃芪富含蔗糖、葡萄糖、澱粉、粘液質、葉酸、甜茶堿、膽堿、樹膠、纖維素以及多種氨基酸。
山西竹葉青酒,是以優質汾酒為底酒,配以廣木香、紫檀香、公丁香、零陵香以及當歸、砂仁等十餘種名貴藥材和竹葉浸泡而成。具有養血、舒氣、和胃、益脾、消食等功效。解放後,被評為國家名酒,並獲得金質獎章。
產於山西聞喜。係山西傳統的八大名點之一,曆史悠久,工藝精湛,曆代曾作為貢品進獻皇宮,堪稱國式糕點的絕產。其製作方法薈萃了傳統工藝和現代糕點加工技術,選用優質麵粉、蜂蜜、芝麻、香油、食糖等上乘原料。成份:富含蛋白質、植物脂肪、糖類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元素,是具有滋補健身作用的高級營養食品。
清徐葡萄。產於山西清徐縣。清徐縣栽培葡萄曆史悠久,約有兩千多年的曆史,相傳公元前121-126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宛國將葡萄引入我國後,清徐邊地區就開始栽培葡萄了。曆經滄桑,長盛不衰。清徐葡萄粒大、色豔、肉厚、味甜既可生食,又可加工,為釀造、鮮食兼用品種。
澤州甜柿。其適生區主要為陽城、澤州、沁水、高平、陵川等地。甜柿在晉城市栽培已有四百多年曆史,為傳統土特漿果類果品。澤州甜柿含糖高,品質佳。暑黃柿、造柿,早熟迎節,果肉橙黃,質地緊密,纖維少,味甜汁多無核。熟柿質如果漿,味如蜜糖,是秋季滋補佳品。柿葉可製茶,有消暑、降壓、減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