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3 / 3)

八月二十二,乘船向南渡溪,抵達犁頭尖的陽麵。下山到楞伽院的側麵。遙望山的左麵有一注瀑布從空中飛降,水中映出山色的青紫,水珠四濺,也是一大雄觀了。經過棲賢寺,山勢轉緩。因為急著去三峽澗,也來不及進去坐坐了。幾裏路後,就到了三峽澗。河邊石頭相對成峽穀,怒流衝擊而下卻被山石阻擋倒流回去,聲震山穀。有橋從兩峽中間橫過,站在橋上俯瞰峽穀,水珠如同珍珠,發出的聲音也如同擊玉。過橋從小路向東,越過山嶺去白鹿洞。這一路屬於五老峰的陽麵,山田相間,有民居點綴其間。穿過山坡不遠就可進入白鶴觀,東行三裏就是白鹿洞,就在五老峰前的山塢裏。山環帶溪,鬆木錯落。出洞後,從大道走。廬山的布局大概如此,犁頭尖是在中心地帶偏出去一點,棲賢寺所在的位置才是正中;五老峰從左邊突起,其下就是白鹿洞;右邊聳峙的是鶴鳴峰,開先寺在其前麵。從西麵順著山路,橫過白鹿洞、棲賢寺前的大路,再走十五裏,經過萬鬆寺,翻越一座山嶺,看到一座南向的寺廟,其實相當宏壯,那就是開先寺了。從大殿後麵登上樓台可以眺望到山間瀑布,在五裏之外,細細的一縷垂下來,四周樹影斜斜,那傾瀉而下的氣勢比楞伽寺所見的遜色不少。雙劍峰從眾山中突出來,格外高峻,有芙蓉插天之勢,香爐峰則是一座山頭呈圓形的山而已。從樓台上下來往西,下到山穀裏,水流湍急,從岩石間傾瀉而下,這一段其實就是瀑布的下遊。而瀑布到這個地方,已經看不見了,而水流在峽穀中彙集成了龍潭。潭水澄清照得人心中透徹。在河畔的石頭上久坐,直至夜色籠罩了山穀才返回大殿西麵的鶴峰堂。

(2)廬山秀色

秀峰,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位於廬山南麓,鄱陽湖之濱的江西星子縣。景區內山奇水秀,摩岩碑刻如林,自古便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之美譽。徐霞客對這裏的風景也很是喜歡,少了那種探奇的目的,更多的是徜徉在青山綠水間。在日記的最後他寫到“坐石久之,四山暝色”,這一場景格外和美,坐在石頭上的徐霞客也融入了廬山的風景畫裏。如果到了那裏,不妨也坐下來歇歇,細細體會一下大自然的靈與秀。

秀峰由香爐、鶴鳴、雙劍、姐妹、文殊、龜背諸峰組成。香爐峰如紫煙絛繞,鶴鳴峰形似鳴鶴飛翔,雙劍峰勢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態同娟娟秀女,文殊蜂似尖錐屹立,龜背峰脊如行龜遇雲。這些山峰,千姿百態,玲瓏秀麗,層巒流翠,風光旖旎,聚盡山南之美。誌載南唐中主李憬少年時曾在此築台讀書,繼帝位後在讀書台舊址建寺,取開國光兆之意,名為開元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書“秀峰寺”匾賜寺僧超淵,此後改名為秀峰寺,俗稱“秀峰”,為廬山山南五大叢林之一。秀峰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峽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諸秀彙集,各施其妍。

秀峰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黃岩瀑布,有匡廬二絕的漱玉亭以及碧波蕩漾的龍潭,儀態萬方的雙劍、香爐諸峰,有眾多曆代名人俠客留下的摩岩石刻。秀峰不僅風景優美,氣候更加宜人,宋人洪明有詩讚曰:“山瀑兩道瀉,木葉四時春。日螟不知去,魚鳥會留人。”

上述雙瀑落至秀峰兩側的青玉峽龍潭中,卷起了堆雪浪,激起萬斛珠璣,化作一潭碧水,向峽口潺潺流出。潭水碧青如玉,明沏見底,水中遊魚可數。潭壁之上有一篆書“龍宇”、旁有“神龍躍空”四字。潭的東西兩側,有依山臨澗的“漱玉”、“觀瀑”二亭。乃遊客聽泉觀瀑的好場所。置於亭中環顧青三峽,蒼崖古樹,虯杖橫空,綠蔭蔽日,三麵絕壁,險要異常。峽壁之上,曆代摩岩大字題刻瀑布,其中以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第一山”和“青玉峽”六字最為珍貴,僅一“山”字,就可躺一人。不遠之處,還有廬山溫泉玉簾泉等。

6、離別

(1)八月二十三

二十三日由寺後側徑登山。越澗盤嶺,宛轉山半。隔峰複見一瀑,並掛瀑布之東,即馬尾泉也。五裏,攀一尖峰,絕頂為文殊台。孤峰拔起,四望無倚,頂有文殊塔。對崖削立萬仞,瀑布轟轟下墜,與台僅隔一澗,自巔至底,一目殆無不盡。不登此台,不悉此瀑之勝。下台,循山岡西北溯溪,即瀑布上流也。一徑忽入,山回穀抱,則黃岩寺據雙劍峰下。越澗再上,得黃石岩。岩石飛突,平覆如砥。岩側茅閣方丈,幽雅出塵。閣外修竹數竿,拂群峰而上,與山花霜葉,映配峰際。鄱湖一點,正當窗牖。縱步溪石間,觀斷崖夾壁之勝。仍飯開先,遂別去。

八月二十三,從寺廟後麵的小路上山,翻山越嶺,在山腰上,隔著山峰望見遠處有一瀑布,它旁邊的就是馬尾泉。再行五裏,攀上有一座山峰,在山頂處有文殊台。這裏孤峰拔起,四望無遮,就在山尖上有文殊塔。對麵山崖削立萬仞,瀑布轟然下墜,與文殊台隻相隔、一條河。從山巔到山腳,竟然一眼望不到頭。不登文殊台,就不能體驗這瀑布的勝景。從文殊台下去,順著山往西北去,逆流而上就是瀑布的上遊。一條小路忽然插進來,山回穀抱,黃岩寺就在雙劍峰底下。過河攀山,就可看到黃石岩。岩石突出,表麵卻十分平坦。旁邊又一座茅閣,雖然很小卻幽雅出塵。茅閣外有幾抱翠竹,四周山花雙葉,裝點了四周。從窗戶往外眺望,鄱湖成了遠處的一個點。在溪流小道間縱情遊走,體會了那斷崖夾壁的奇景。仍然是回開先寺用飯,就此別去。

(2)廬山深處

徐霞客最後一日在廬山的行程安排得比較輕鬆愜意,他兜兜轉轉又去了原先走過的地方,好像即將離開有些不舍。最後一站是深山裏的馬尾水,也是一個清涼的好去處。隻是,徐霞客來不及流連就走了。炎炎夏日,我們不妨深入這塊森林覆蓋,流水貫穿的清涼地。

馬尾水風景區坐落在廬山北山公路十公裏至十二公裏一帶深山環抱之中,海拔500至800米左右,山勢雄偉,深穀幽泉,雲霧繚繞,林木蒼鬱,占地麵積約一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98%,因馬尾泉水流經全境而得名。景區內有馬尾水瀑布、睡美人、思楚亭、靈仙洞、茶山草堂、九峰寺、狀元橋、洋府遺址、撐腰石、仙人椅、巨蟒汲水、玉簾飛疊、二千二百多年銀杏樹等50多個主要景點。

馬尾水瀑布相傳是天帝乘天馬降臨之處,視察夏禹治水工程,不料夏禹所用息壤尚未加固,天馬馬蹄和馬尾陷入息壤裏,天帝大急,忙策鞭驅馬飛騰,不慎將馬尾拔斷,從此馬尾便留在此地。每當汛雨時節,馬尾在瀑布泉水衝擊中,神采飄逸,如萬縷金絲,似天馬橫空。枯水時節,馬尾亦隨著潺潺泉水,輕輕梳洗。雖經千萬年洗刷,依然風采如昔,實為神物。

廬山天後宮位於廬山馬尾水生態旅遊風景區。風景景區內建有媽祖文化公園和天後宮,媽祖天後宮占地麵積近千平米,供奉的媽祖神像是2002年10月22日從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過來的。媽祖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媽祖生前救助苦難,使人們在海難中逢凶化吉的美好傳說在海內外廣泛流傳,媽祖文化有著其深刻的內涵,全世界媽祖信眾有三億之多。

(二)實戰廬山

1、交通路線貼士

○1飛機

廬山機場位於九江市九江縣內,距離九江市50公裏左右,距離廬山風景區約30公裏。

九江市區到機場可以坐民航大巴。九江民航售票處地址,九江市廬山路173號(九龍假日大酒店旁)。九江市區長途汽車站有上山的中巴、大巴。

○2火車

廬山處在京九鐵路黃金路道中段,北至北京,東北三省;南至廣東、深圳、香港。沿線各城市的遊客隻需費時不到一天的時間即可到達廬山,廬山周圍有九江站、廬山站、南昌站等鐵路始終點站,每天都有發往全國各地的列車。

遊客如果乘飛機到南昌或武漢的話,南昌、武昌到廬山的列車眾多。其中南昌至廬山約兩小時,武昌前往廬山火車行程約三-四小時。上海遊客乘列車上廬山或九江站需12-13小時。

○3自駕:

一般自駕先到九江,由廬山北門入廬山風景區。北門即從九江方向上山的主路,從九江到山腳下的威家鎮有九威大道,很好的路,從威家再向上就是盤山公路,號稱有400多個彎,有暈車現象的遊客最好事先采取一定的防範措施。從九江到山頂總共一個小時車程。

武漢-廬山:武黃高速行駛65.7公裏-進入迎賓大道行駛2.1公裏-向前沿黃石長江公路大橋行駛2.5公裏-向前進入黃黃高速行駛89.8公裏-從出口離開,朝小池方向,進入黃小高速行駛27.2公裏-從出口離開,行駛5公裏,向前沿G105行駛6.4公裏-進入福銀高速行駛1.7公裏-從出口離開,朝九江方向,進入杭瑞高速行駛0.5公裏-從出口離開,在環島,從第3個出口離開,沿廬山大道行駛-右轉沿北山公路-向前沿小天池路-在環島,從第1個出口離開,沿牯嶺街行駛-右轉沿窯窪路-左轉行駛0.1公裏到達廬山風景區,車程約四小時。

○4船

廬山地處在長江黃金水道中遊南岸,長江航運給長江沿岸的各大城市的遊客來廬山旅遊提供了便利條件,沿岸各大中城市遊客隻需乘船到九江港,然後乘坐旅遊中巴1個多小時即可到達廬山。

2、住宿提示

廬山是旅遊風景區和避暑勝地,賓館業發達。廬山旁的九江市內有各類賓館和招待所,從豪華到低檔一應俱全,滿足各層次的消費水平。 在廬山景區內的賓館主要有廬山賓館、廬山西湖賓館等,不過這些地方旺季的收費都較高。 如果想住得便宜一些,可以住學校招待所。

通常的情況來廬山會在廬山風景區裏麵住上一晚,廬山是一個小城鎮,在海撥1100左右的地方有個山城名叫牯岒鎮,山上通汽車,賓館、酒店、超市、應有盡有,一個大城市所有的機構都全了。山上有常住人口有1萬多。過了園門驗票的地方就算是進了風景區了。廬山山上的住宿價格上下浮動很大。廬山的山上大路、小路邊上都有賓館,可以說賓館比就較多。

3、廬山美食

悠久的曆史文化,使廬山的飲食集百家之長,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廬山的酒家餐館逐漸增多,形成了大到賓館餐廳、飯店酒家,小到特色小吃等各類設備齊全、檔次眾多的餐飲服務行業,極大的方便了上山的遊客。

廬山“三石一茶”赫赫有名,廬山石雞、廬山石魚和廬山石耳,都是廬山上較名貴的東西,不可不嚐。廬山石雞,是一種生長在陰澗岩壁洞穴中的麻皮蛙;石魚,長年生活在廬山的泉水與瀑布中,把巢築在泉瀑流經的岩石縫裏。其肉細嫩鮮美。石耳,形狀扁平如人耳,是一種野生在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的菌類植物。以“三石”為原料製成的廬山名菜主要有“黃燜石雞”、“三杯石雞”、“石魚炒蛋”、脆皮石魚卷、如意石耳等。

脆皮石魚卷:是以廬山石魚為原料精心烹飪而成,鮮味濃厚,顏色金黃,外脆裏嫩,是佐酒佳肴。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等,有寬中健胃、益肺補虛之功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肺虛咳嗽、浮腫等患者食之尤佳。

石魚炒蛋:蕃茄石魚菜脯炒雞蛋,將石魚用溫水加黃酒浸泡瀝幹水分,加打散的雞蛋拌勻,佐以香蔥、鹽、味精,用熱油快炒,滴黃酒,裝盤即可。此菜特點:色澤鮮黃,味鮮嫩,柔潤爽口。

茶餅:選用當地茶油、麥麵、黑芝麻、百年桂花為主要原料,采用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研製而成。宋代詩人蘇東坡曾賦詩讚譽:“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其色澤金黃,素有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點。由於散發著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純堿、蘇打的奇香,故被人們稱為“四香合一”。

如意石耳:利用廬山特產石耳製作而成,此菜形似如意,整齊美觀,黑白分明,鮮嫩清爽。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鹽等,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之功效。咯血、衄血、病後體虛者宜用,曾得到烹調老前輩及中外來賓一致好評。

4、廬山特產

廬山雲霧茶: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始產於漢代,盛名於唐代,宋代列為貢品。雲霧茶的特點是條索緊細,青翠多毫,茶色清亮,葉醇含甘,香爽持久。有怡神解渴、幫助消化、降血壓、增進身心健康的功能。

鄱陽湖銀魚:鄱湖銀魚形如玉簪、潔白透明、肉質細嫩、肉味異常鮮。自古以來,它就是人們餐桌上的珍肴。封建王朝時期,最高統治者皇帝都喜歡食用。銀魚經濟價值高、是富有營養價值的名貴佳品。

鄱陽湖藜蒿:藜蒿又名水蒿,是鄱陽湖內的一種野生植物,嫩莖味道清香,肉質脆嫩。每年陽春三月,正是吃藜蒿的最佳季節。藜蒿是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正宗鄱陽湖的藜蒿是綠葉紅蔓,氣味芳香,可作主食或者配料,可熟食,亦可涼拌。

鄱陽湖筍幹:筍幹,是新鮮竹筍經蒸煮、烘烤製成的。其色澤清綠黃亮,香氣馥鬱襲人,色美味鮮,脆嫩可口,為風味獨特的佐餐佳晶和筵席上的高等菜肴。冬筍製成的筍幹又稱“玉蘭片”。

鄱陽湖竹蓀:竹蓀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食用菌之一。因其具有優美的體姿、鮮美的口味和豐富的營養成分而被人們譽為“真菌皇後”、“真菌之花”。竹蓀具有一種獨特的無可比擬的清鮮風味。其質地脆嫩疏鬆,能夠飽吸鮮湯葉,使味道愈見鮮美而爽口。

§§第三篇 華中行